<h3> 从西北回来,已经一周多了。这头尾十一天的行程,四千多张照片记录,心中千言万语,只怕笔下不能描摹。我不知道这篇游记写完会是什么时候,但我知道,如果迟迟没有动笔,会和之前一样无限期耽搁下去,激情消退后,回忆变得单薄,感受也会趋于平淡。</h3><h3> 也许是受诗歌的影响,苍茫大气的边塞风光一直以来就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种种(不外乎时间和经济两个原因),一直不敢问津。这次适逢孩子小升初毕业考结束,思来想去,以后想要这样的假期怕是要等到六年以后了,所以哪怕借钱出游我都不想再错过了。和家人取得共识后,我们用一周时间决定并准备行装。收拾停当,6月17日一大早,我们出发了。</h3><h3> 待坐上从兰州中川机场到兰州西的城际高速,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从早到晚的奔波,热情不减。随着梦想的临近,心情越发激动!窗外看不到几分绿色的山峦、喷着火的烟囱,以及依然明亮的天色,风景迥异于绿水青山的家乡,西北,就这样以一种粗犷的姿态进入我的眼帘。</h3><h3> </h3> <h3> 等我们到达西宁,打车到入住的酒店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一下车,烤羊肉的香味就扑鼻而来!转头四周,附近的新千夜市灯火通明。饥肠辘辘之下,很想移步前往,但想想时候不早,次日一早就要出发,还是忍忍吧!</h3><h3> 第二天一早,我们的司机杨师傅如约而至,高原人特有的黝黑的脸庞,热情的笑容,礼貌又谦和的态度,一下子拉近了距离。</h3> <h3> 出发了,一路有雨。但我们兴致不减。快到塔尔寺,在路边给孩子梳了五条彩色的小辫儿,入乡随俗嘛,略略带点藏民族的味儿。她就顶着这一头彩色的辫子,一路都舍不得拆(个别散了她自己拆了重新把彩绳编进小辫儿里)。</h3><h3>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塔尔寺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酥油花,它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为防止制作中酥油因体温融化影响造型,他们不时将手塞进刺骨的雪水中降温。许是年岁渐长,对事物的体验更多了些感同身受,想到僧人们为了制作酥油花,要将手臂、手掌、手指乃至整个体温降下来,一直降到与冰水同温——那是怎样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在塔尔寺虔诚的氛围中穿行,感受着来自藏传佛教的神秘。<br></h3> <h3> 离开塔尔寺,我们开始翻越拉脊山,驶向青海湖。想不到攻略中少人提及的拉脊山,给了我意外的喜悦!</h3><h3> 也是因为下雨,气温低,高海拔的山上居然下雪了!雪花落在连绵的山脊,浅浅地覆盖了青绿色的草地,对面的山头像是绿色的地毯上撒了细细的白色的糖霜,毕竟不是冬天了,积雪也少了几分凌厉,而多了几分温柔。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我们的车爬到拉脊山的高处,下车近距离感受雪山。看似平坦的草坡,走起来一点也不省心:有的地方雪落得多些,踩下去一个深脚印;有的浅一点,露出深褐色的土地,但积雪带来的水滩,湿滑难行。身边羊群习惯了这样的天气,处变不惊,依然安静地低头吃草,不远处绿衣白头的山峦轻轻起伏,眼前的世界分外素净。</h3><h3> </h3> <h3>终于见到传说中的雪了,孩子特别开心!</h3> <h3>雪地上驴蹄草开着黄色的小花,不畏冰霜。</h3> <h3> 终于到了青海湖!天色不是十分晴朗,路边的油菜花已经开了一些,虽然不成规模,聊慰远道而来的我们。车子在路边停下,一下车,牵着马的人就围上来,在他们的怂恿下,我们仨骑着马走向湖边。</h3> <h3> 看起来不远的路,马儿悠悠地走了半小时左右,从路边的油菜花田到荒芜的土地,终于,视野里近乎和天一色的湖水的比例从一线扩大到一半。马儿停下了,牵马的让我们自己过去,他们在原地等我们。下了马,我才发现近处还有一小段下坡路,然后才是湖边的泥石滩。借着下坡的冲劲,我兴奋地向湖边跑去。哪知道刚下坡,就因为湿滑的土地崴了脚!</h3><h3><br></h3> <h3> 青海湖,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名字,这个曾经离我千里万里的圣地,此刻,我竟然在她的怀抱里了!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视野极其开阔。目之所及,青色的湖水连接着苍茫的天空,水天相接处,将出未出的阳光微微晕染,湖水也带了极浅的粉色,近处水波轻轻荡漾,间或一两只水鸟划过画面,周遭安静。天地间,尘事一应褪去,青海湖就这样温柔安详地接纳归来的游子。此刻,心思和湖水一样澄明,无所挂碍!</h3> <h3> 离开青海湖,我们继续前行。一路阴晴不定,想到将要去的盐湖,不免有些担忧那里的天气。但眼前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举目所见皆是大片,直教我移不开眼睛!大概是因了广袤大地,风云终于可以施展拳脚,驰骋万里。仿佛任性的孩子,他们兴致勃勃,他们为所欲为:一会儿天空彤云密布,把白云生生压成一线;一会儿却又是蓝天白云,岁月静好;没过多久风云突变,一时间狂风大作,天昏地暗……</h3> <h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这么短的时间里天空竟是如此瞬息万变,精彩无限!</h3> <h3> 终于到了茶卡盐湖,这个网红打卡之地,多少人向往的天空之镜!好天气可遇不可求,所幸没有下雨。坐着小火车,我们进入盐的世界。远处的采盐船,脚下雪白的盐粒,和天空一色的盐湖水,还有逼真细腻的盐雕……</h3> <h3> 盐湖中经常有这样的大坑,深不可测。我们猜测可能是采盐留下的痕迹。</h3> <h3> 偶露的蓝天白云,完美诠释了天空之镜。</h3> <h3> 踏入冰冷的湖水,最深处也不过到小腿肚,但薄薄的鞋套阻挡不了粗粝的盐粒硌脚。艰难地走到盐湖深处,人迹渐少,举目皆空,湖水慢慢平静下来,渐渐映出人影。这一刻,仿佛天地间只有我一人!</h3> <h3> 栩栩如生的大型盐雕</h3> <h3> 从茶卡盐湖出来已经近午,阳光微露,脱去外套也不觉得凉。沿途依旧是瞬息万变的风云,但由于气温下降,到达翡翠湖时,已经是阴云密布,风大得快把人吹跑,雨滴开始偷偷地酝酿。翡翠湖名符其实,淡青、翠绿以及深蓝的湖水辉映交替、晶莹剔透,真像翡翠一般镶嵌在盐碱地上。柔和的光泽,和粗粝的土地形成强烈反差,令人难忘!阴天的翡翠湖,虽然没有蓝天白云相辉映,却也有一番特别的味道,孩子用手机拍出的照片,天然就是黑白基调,恢宏大气。</h3> <h3> 在快到翡翠湖的路上,看到路边一大片芦苇地,返程时正好雨滴渐少,天气转阴,杨师傅应我们的要求,特意稍作停留。好一片芦苇从一大片水域中穿过,风起时,芦苇荡起波纹,若不是边上有几匹马在安静地吃草,我几乎分不清这是青海还是江南,是初夏还是深秋……</h3><h3><br></h3> <h3> 从茶卡盐湖到德令哈,道路两边都是戈壁滩盐碱地。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砾石覆盖的半荒漠地区,野草顽强地生存。汽车笔直向前,一路杳无人烟,仿佛到了世界的尽头,翻看海子的那首诗,深切地感受其间的荒凉空寂,不禁悲从中来。今夜,我在德令哈。</h3> <h3> 青甘大环线的第三天,我们到了青海雅丹。雅丹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因为我们去的时候雨太大,道路泥泞,车辆开不进去。只有停在路边,我们不甘心,往里走了几步,且不说一步一滑,寸步难行,单是鞋底没走几步就粘上的几斤重的泥,都让我们举步维艰。</h3> <h3> 眼前这条道路笔直向前延伸,一路无所遮挡,直到消失在视线尽头的地平线。因为正好面前是一段很长的上坡,且坡势较缓,仿佛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前走,就真的可以通到天上去。遗憾当时雨雾迷蒙,阻碍了视线,要不是杨师傅提醒,我们都不知道这是条通天大道。</h3> <h3> 莫非是我们把福建的雨水带到了青海?在雨水中踏着一脚泥泞欣赏青海雅丹,随后就遭遇了当金山路基被河水冲垮,前往敦煌的唯一道路被封,从早上十点半到傍晚七点半,期间不能确定何时恢复通车,大部分时间网络不通,车外风大雨大,也没有好景致,大家只好待在车内。因为道路受阻的缘故,同样行程的其他团队,有的选择就地住宿,次日到敦煌;有的当场退团,打道回府;还有一些人(譬如我们),选择继续等待。忐忑不安且百无聊赖地熬过九个小时,好容易盼来了好消息——在路政部门的大力抢修和交警的悉心疏导下终于通车了!一颗心才算放下来。车辆五十辆五十辆地放行,由警车开道,大家有序地通过出事路段。</h3><h3><br></h3> <h3> 还在抢修中的道路以及被上涨的河水冲击得东倒西歪的电线杆。</h3> <h3> 在暮色中来到阿克塞石油小镇,这是电影《九层妖塔》的拍摄取景地,因为行程被路况耽误,到小镇时天色已晚,游人极少,且雨势不小,连收门票的都不见了踪影。虽然省了门票钱,但荒凉阴森可怖的感觉让我不想多待,匆匆看完出来,已经没有时间去阳关了,赶到敦煌已是晚上十点半。<br></h3> <h3> 敦煌,给我困顿的一天画上美丽的句号。因为路况原因,我们比计划提前一天入住,酒店前台妹妹素质高态度好还善解人意,到房间一看,宽大舒适更是惊喜!两百多元的亲子套房,性价比很高!打车五元起步,沙洲夜市除了美食,还颇具当地文化特色:胡羊焖饼、杏皮水、木雕画、夜光杯……早餐就在酒店附近吃的,驴肉黄面、肉夹馍、杂碎汤……原以为一大早吃这些可能不习惯,想不到一口气全吃完,一点也不觉得腻。</h3> <h3> 舒适的套房,足以缓解旅途的疲劳。</h3> <h3> 打车去夜市,经过飞天雕塑市标。</h3> <h3>敦煌夜市</h3> <h3> 莫高窟,鸣沙山,露营基地,青甘大环线的第四天,是精彩丰富的一天!</h3><h3> 莫高窟,最初对她的了解是源于余秋雨那篇广为人知的《道士塔》,当时也曾为国宝流失而心痛,后来得知她又上了邮票,因为不甚了解也没有太多感触。此番过来亲身感受,却是大大惊艳!那雕塑与壁画历经千年的风霜,仍栩栩如生,还不失艳丽的色彩,叫人惊叹!其规模之壮观,笔触之细腻,表情之生动,姿态万千,不仅从中可以领略当时的雕塑与绘画风格,还能够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社会情况,真不愧是让人愿意以毕生精力投身于此的艺术瑰宝!值得称道的还有参观之前在数字中心看的两段片子,一段是介绍莫高窟的历史,一段是解说莫高窟的洞窟,画面精美,场面大气,拍得完全不输国际大片!还要赞一下莫高窟的讲解员(我愿意称呼她“老师”),除了对讲解涉及知识的专业,还有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以及对不守规定在洞窟内拍照游客的劝解……娓娓道来,准确客观,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是值得宣扬的价值观!另外,还要一提的是景区文创商店里壁画题材的纪念品,精致美观,颇具特色,让人流连。</h3><h3> 前几天刚看的日本NHK电视台拍的高清纪录片《敦煌莫高窟 美的全貌》(上下篇),给我此番的敦煌之行补上了一堂课。豆瓣评分9.2,实至名归。光彩夺目的莫高窟“将优美的身姿和孔武的力道和宗教的虔诚三位一体”,令人赞叹并且难忘!无论你是否参观过莫高窟,这片都是最好的补充。</h3><h3> 听了攻略的推荐,我们还看了大型情景演出《又见敦煌》,很是别致精美,恢宏大气!特别是飞天从四壁的各个洞口借由密织在洞口的绳索定格不同的造型,伴随音乐时隐时现,给人印象深刻。如果票价不是那么贵就更好了。</h3><h3> </h3> <h3> 参观完莫高窟,心情还没有从对辉煌灿烂文化的赞叹中走出来,我们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目的地——鸣沙山。斜阳映照下,线条流畅的沙漠好像大师信手挥就的作品,我们骑在骆驼上,眼前是高低起伏的沙丘,耳畔是驼铃叮当,遥想当年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往来,兵家争夺……时光仿佛穿越千年。</h3> <h3>鸣沙山的骆驼,怎么都这么瘦骨嶙峋啊?</h3> <h3> 傍晚时分,我们在月牙泉畔。被流沙环抱的月牙泉,在金色的沙漠和瓦蓝的天空映衬下,如一块细腻的美玉镶嵌在沙漠中!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多作停留,夜色中华灯初上宛如仙境的月牙泉,只有留待下次体验了。</h3><h3><br></h3> <h3> 离开月牙泉,我们前往露营基地。孩子期待已久的滑沙、沙漠冲浪、篝火晚会和露营,终于拉开序幕。摩托车和越野车的沙漠冲浪,令人难忘!车子在高高低低的沙丘间自由穿梭,随心所欲。一会爬升到高处,你还来不及欣赏高处的风景,眼睛一眨,车子就开始近乎垂直地下降,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伴随着不断的惊呼,是完全不同于地面行驶的感受。连我们经验丰富的的杨师傅,第一次体验沙漠冲浪,下来都后怕不已!意想不到的刺激,值得体验!自助火锅和篝火晚会,全由一个胖小伙子主持,功力了得!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数百人汇聚一堂,大家彼此间素不相识,但在主持人的调动下,猜歌名、做游戏、围着篝火跳舞、唱歌……气氛很嗨,大家都很尽兴!时至深夜,大家领了帐篷,准备露营。周围渐渐安静下来,抬头看天,没有了城市里的各种灯光,夜空还原了纯净的本来面目;也不同于森林河谷,没有植物,没有虫鸣,没有流水潺潺……远离尘嚣,繁星满天,明月皎皎,沙漠的夜色竟是如此璀璨!</h3><h3> 一半因为天凉被薄,一半因为邻近帐篷有人彻夜谈笑,在简陋的帐篷里迷迷糊糊地过了一夜。天色微明,传来摩托阵阵轰鸣,原来是隔壁一个露营基地用摩托送游客到较高的山头看日出,不断往返。我们就近爬上一个小山丘,虽然看不到日出,但一夜的风抚平了人们的活动痕迹,山丘起伏,线条柔美,清晨的阳光洒在高高低低的沙丘上,像光彩四溢的锦缎。</h3> <h3>对面山头站满了看日出的人们</h3> <h3>月亮还没下山</h3> <h3>晨曦初露</h3> <h3>调皮的云彩</h3> <h3>流金的沙丘</h3> <h3> 结束了沙漠露营,新的一天我们赶赴嘉峪关。嘉峪关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站在城墙之上更能感受到嘉峪关的雄伟磅礴,气势如虹。似乎一脚踏出关外,时光就会倒退,回到那个烽烟四起、战马嘶鸣的年代。</h3> <h3> 从嘉峪关城楼出来,便是去了七彩丹霞。虽然已经在朋友圈见过多次,但身临其境,依然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什么样的丹青妙手,才能描绘出如此绚丽夺目的山川啊?!红色的岩层里,夹着自然形成的黄、橙、白、青、灰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每一条颜色都随着山势蜿蜒起伏,色带间界限分明;同一片区域里,在同一条色带上,宽度均匀,色彩统一。仿佛每一条色带都有自己的意志,他们执着地奔向前方,不管脚下是低洼还是山丘;又像是听话的士兵,服从哪位神仙的调度,齐齐布列在山丘沟壑……这是何等的造化神奇!</h3><h3> 因着多云的天气,眼前的丹霞时而黯淡,时而绚丽。黯淡时大气,绚丽时斑斓,让人目眩神迷!</h3> <h3> 憩息时有个可爱的孩子,跑过来对爸爸的夹片太阳镜表示好奇,最后还要翻跟斗给我们看。</h3> <h3> 清晨,我们离开七彩镇,走进扁都口,这时雨势大了起来。我们沿着田间的木栈道往里走,到观景台登高眺望,远处雪峰雄峙,近处层峦叠嶂,山间绿草如茵,油菜花还未开放,零星的野花散落,满目的绿色。</h3> <h3>峨堡</h3> <h3>祁连大草原,广袤大地的绿地毯!深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远处的雪峰,身边的野花,星星点点的毡房,成群的牛羊……</h3> <h3>这样的蓝天!</h3> <h3> 终于实现了穿着藏族服装在草原跳舞的梦想!租一套衣服只要十元,还没有时间限制。尽管款式有限,但好在我们母女俩都找到合适的,虽然不是同时——头饰共用。说来也怪,衣服一上身,人就好像打破了原来的拘谨矜持,开始放浪形骸。我胡乱挥动水袖,迎着烈日且歌且舞,心里暗暗吃惊——这些动作平时想都不敢想,怎么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动起来了?仿佛身体里藏了另一个自己。莫非,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和服装解放天性有关系?</h3> <h3> 我穿藏族服装的时候,这位在旁指点江山;待到她穿着的时候,连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都给忘了……</h3> <h3> 这是一匹孤独的马,独自一个在原地徘徊。走近了才发现它被拴在一个木桩上,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走动。我想走近点和它合个影,甚至想摸摸它的头,很快我就发觉这个想法不现实——每当我稍微离它近点,它就调转身子,把屁股对着我,我只好再调整和它的距离。如此几次之后我意识到它对我并不友好——不断调整身子的方向,是想用后蹄踢我——幸好我也算有点警惕性!这时我们的杨师傅匆匆跑过来,让我千万别靠那匹马太近。说正因为它性子野,才被栓起来,磨磨它的性子。不由一阵后怕!</h3> <h3>雪峰下彩色的经幡</h3> <h3> 卓尔山位于祁连县八宝镇,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隔河相望。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卓尔山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没想到行程到了尾声,见到的风光还依然让我惊艳!</h3> <h3> 果然是天境!我已经无法形容眼前的山川,无法形容内心的感动!大自然如此慷慨,我又何其有幸?!红色砂岩绿色植被,色彩如此明艳,自然随意搭配的颜色,都是完美!山峦起伏,线条柔和,因着地形和阳光,明暗流转,怎样的明暗都无可挑剔。直是千里画卷,无限风光!阿咪东索雪山在白云的游荡中时隐时现,绝佳的自然风光里有了宗教文化的因素,更多了一层韵味。</h3> <h3> 岗什卡雪峰在前方</h3> <h3> 阿柔大寺。鲜艳繁复的梁柱图案。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子,气质儒雅,看起来是大学老师,正一路给随行的十来位学生讲解佛经文化。</h3> <h3>返程的达坂山。盘山公路绕啊绕,到了观景台。从山上看下去,公路蜿蜒在山里,如丝带一般宛转流畅;返过头来,面前是高耸的雪峰,严峻凌厉。风极大,吹得人几乎站不住脚。</h3> <h3> 七天六晚的青甘大环线走完了,虽然行程不算短,坐在车上的时间挺长,但这一路,雪山湖泊戈壁沙漠草原,加上雅丹与丹霞……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美景,带给我前所未有的体验,怎么也不会视觉疲劳,况且路况很好,杨师傅驾驶技术也好,加上他为人热情,礼貌周到,这是一次愉快又难忘的旅行,续写这篇文字的每一次,我都在一遍遍回忆,细细品味,在我心里,这条线还没有走完。</h3><h3> </h3> <h3> 我们在西宁这个颇具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待了一天多的时间。先去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这是个很值得来的地方,动物园的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因山就势,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和现有建设条件,达到了自然与人文、景与境的高度和谐。除了河马、长颈鹿、鳄鱼、海狮、东北虎、非洲狮、斑马等动物外,尤以雪豹、黑颈鹤、普氏原羚、荒漠猫、胡兀鹫、鹅喉羚、白唇鹿、野牦牛、野骆驼等高原动物而独特。</h3> <h3>大名鼎鼎的普氏原羚</h3> <h3> 第二站去土楼观-北禅寺。土楼观在西宁城北,因为跟南禅寺相对也叫北禅寺。这里本是佛寺,后来改成了道观。北禅寺最有名的要算“九窟十八洞”。据说:“这些古洞洞构造各异,有的洞无套洞,有的洞有套洞。洞中有神像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北禅寺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山顶的宁寿塔是西宁最高的古建筑,在此可眺望西宁全景”。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因为维修无法参观,只有在山下的土楼观逛逛。</h3> <h3> 遥望九窟十八洞,感觉金色的几个大字着实煞风景。以绿色发展之名,行破坏环境之实。</h3> <h3> 去青海省博物馆,又碰壁了。门口留念。</h3> <h3> 夜晚冒雨寻去,见到东关清真大寺,璀璨灯光下如富丽的宫殿。我们到的时候,刚好听到钟声,只见众人陆续进去,传来诵经之声,原来是穆斯林的祷告时间。对于陌生环境不了解的文化,我居然心生怯意,不敢近前。</h3><h3><br></h3> <h3> 兰州。最可一去的当之无愧是省博。逛博物馆是最有效、最准确地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及风俗的方法,徜徉在甘肃省博物馆数十万件馆藏文物中,沉浸在扑面而来的黄河文明中,渐渐读懂“丝绸古道三千里, 黄河文明八千年”的真正含义。</h3><h3><br></h3> <h3> 等我们找到铜奔马时,已经要闭馆了。</h3> <h3>打卡地标。</h3> <h3> 从没有一次旅行像这次,我甚至不认为自己只是匆匆过客,每当看到或听到有人提及到过的地方,除了感觉熟悉和亲切,我的内心总会隐隐有些骄傲:好像那不仅是我去过的地方,是我亲身体验过的所在,甚至还是我内心深处的呼应,是来自血液的回声——大概是我中毒太深了。</h3> <h3> 今天是九月二十日,距离出门已经过去了三个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