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马鞍山钢铁学院(现在是安徽工业大学),</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当年马鞍山钢铁学院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刚进校时,只有一栋教学楼,设施简陋,条件艰苦。2018年很火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男主角王凯上大学的取景地就是母校的这栋老教学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的宿舍也很简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校四年里,我们目睹母校一栋栋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阶梯教室等拔地而起陆续竣工。如今的母校更是今非昔比,从四十年前本科首届招生的三个班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个学院,校园除了本部还有更加壮观气派的东校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岁月荏苒,恢复高考我们入学都四十多年了。回忆当年的高考,我当时是下乡知青,1977年12月在农村参加高考,1978年4月在全国首届科学技术大会闭幕,科学的春天到来之际,跨入大学校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往事如烟,四十年前寒冷的冬日里难忘的高考;迎考的日子里,白天在地里拼命干活,夜晚艰难复习的情景;接到入学通知书时的无以言表的欣喜;当年大学校园那种少有的读书热情……一切恍如隔世,一切又历历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考完试,初选体检后,在家过了年,我就“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又回生产队干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眼看周围的知青陆续有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高中同学里学习好的基本都被录取了,我心灰意冷,彻底失望了,当我拿起书本,准备重头再来时,录取通知书从天而降,我录取在马鞍山钢铁学院炼钢专业,那种兴奋无以言表,那份迟到了的录取通知书,它所带给我的快乐,今天已无法形容了。虽然学校不是我填报的学校,尽管专业不是我喜欢的专业。但我终于实现了大学梦,马鞍山钢铁学院原来定在1978年夏季招生,学院打报告要求提前招生并且得以批准,让我免遭二次高考,免受二茬罪!</span><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是1978年4月10日到学校报到的。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到处都有十年浩劫的痕迹。我一直保留着当年的入学通知书,是那种很差很粗糙的纸油印的,油墨深浅不一,上面还盖着马鞍山钢铁学院革命委员会的红章(见照片),通知书背面的报到注意事项是:“携带党、团组织关系、户口、粮油关系和所在单位介绍信;学制四年,毕业分配和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学习期间待遇按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执行;携带生活必需用品,需带棉衣、棉被、蚊帐等物;携带《毛泽东选集》1—5卷,高中数理化有关参考书籍;携带制图仪器、三角板、计算尺等文化用品;报到时交脱帽一寸照片三张,须交一学期书本费捌元,多退少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校门口和同学合影,左边是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老师说,“77级、78级是被耽误的一代,也是幸运的一代,更是勤奋的一代,还是最能吃苦的一代”。我们历经“天灾人祸”的三年自然灾害,遭遇“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广阔天地“练过红心”,我们中工、农、商、学、兵都有,当年我们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边疆军营,从四面八方迈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虽然同学间的年龄相差十几岁之多,尽管同学间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但所有的同学都对知识如饥似渴,对学业孜孜以求,我们的口号是夺回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是我们当年的座右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阶梯教室和,右二是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进校时我们班36个同学基本都是从农村考来的下乡和回乡知青,来自工厂的几个同学也基本是下乡后招工进厂的。最大的章茂强入学时都30周岁了,最小的刘晓亚入学时18周岁,他是我们班唯一的60后,进校报到基本都是自己肩扛手提或扁担挑着行李被褥来的,带着脸盆水瓶搪瓷缸。学校为了欢迎新生,还特意用毛竹扎了个门楼子,上面拉着欢迎新生的标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77级新生入学(照片来自母校校史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学校欢迎新生大会上的语言颇具时代特色: 新入学的战友:红梅报喜讯,战鼓迎新春。十一大路线指航向,抓纲治国见成效。看,神州大地春满园;听,祖国四方传捷报!在这举国欢歌庆胜利,万马奔腾齐跃进的战斗声中,我们满怀革命激情,热烈欢迎你们---又一批朝气蓬勃的新战友!你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你们光荣地接受了党和人民的选拔,担负着社会主义祖国赋予你们的历史任务,踏进钢铁学院校门。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这是华主席抓纲治国英明决策的丰硕战果!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召唤!让我们并肩战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努力学习奋勇前进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面是我1978年5月14日的日记,是为班里黑板报写的稿,全文如下:“春天来了,扬花吐穗百花争艳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了。是春风把乌云吹散,是阳光把前程照耀,崭新的春天来了,科学的春天来了,科技大会把宏伟的蓝图描绘,科技大会是向四化进军的号角,亿万人民踏上了新的长征,我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和满腔的热情,在春光下,迈进了钢铁学院。多么自豪,我们是粉碎四人帮后的首届大学生;多么荣幸,感谢华主席送我们上大学;多么幸福,我们又背起书包,回到了学生时代。当我们在校园漫步、当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上课、当我们在图书馆里静静地看书、当我们好奇地走进整洁的实验室,我们忘不了农村熏人的煤油灯和原始的耕作,我们的科学技术还是很落后的,我们担负着时代的重任。我们是冶金战线的新兵,我们是未来的钢铁战士,实现四化靠我们,钢铁翻番靠我们,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发奋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8年3月18日召开首届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科学的春天来了!(网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上大学时粮食布匹副食都定量供应凭票购买,大学生每月的粮食定量比一般居民还高几斤,当年大家生活都很简朴,穿的都是布衣布鞋中山装解放鞋,衣服还打着补丁,每个季节只有两套衣服换洗。当时大家都没钱,即使有钱有布票也买不到好看的衣服,常翔麟和宋超还骑车去南京买军大衣穿。我们进大学第一年有学农和学工,刚进校那学期的6月3号参加割麦劳动,大家都在农村锻炼过,农活难不倒我们。第二学期学工,在校办工厂学习车床操作,几人一台车床,我们组潘玉华动手能力强,大部分活都是他干我们观摩。我们进校的头两年还经常参加建校劳动和绿化植树,除了在校园里栽树,湖东路上安工大附近的香樟树也是我们亲手栽的,当时种树刨坑时要求每人一坑,每坑一米见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参加建校劳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个时代物质短缺,也正是因为物质的匮乏,没有奢望,简单快乐,当时最奢侈的娱乐就是学校包场看电影,四年里同学间相处融洽,常翔麟是我们班的活宝,爱说笑偶尔也会恶作剧,高海潮每天人没到,嘹亮动听的歌声🎶🎶🎶🎶早已飘进教室。庆祝建党六十周年,班级举办诗歌朗诵会,同学纷纷登台献诗,记得张启善同学写了满满两页纸,饱含激情地朗诵,只可惜我们一句都没听懂,他说的是浓重的枞阳话,几十年过去了还是乡音未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时穷,但穷开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我们班的五位男同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母校度过的四年美好的大学生活,宛如五彩斑斓的画卷,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中。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四载春夏秋冬,件件往事,历历在目、温馨难忘;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同窗四年,缘分难得;悠悠岁月,漫漫旅途,相识40年,友情珍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同班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用过的计算尺。</span></p> <p class="ql-block"> 机械制图课,我在制图教室绘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校园切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很多往事是难以忘却的,第三学期结束前的七一联欢,也就是1979年的7月1日,马鞍山钢铁学院跟马鞍山师专联欢,我清楚的记得我们班的周必成上台演节目,那个节目是精心编排的舞蹈《军民一家亲》,舞蹈的故事情节是拥军爱民,小姑娘帮解放军洗衣服,周必成演解放军战士,他舞跳的可好了,让人羡慕。世事难料,79年的9月开学后,我们班集体去上钢三厂生产实习,谁能想到,那个舞姿翩翩、活力四射的周必成病倒了,还是肝癌,不能前来实习,同学们听了都很难过唏嘘不已,更让人难过的是,我们在上海实习期间,周必成被家人带到上海的瑞金医院诊治,医生检查后告知肝癌晚期,多器官转移,无法医治了,同学们去上海火车站送周必成,大家都忘不掉躺在担架上的奄奄一息的周必成那绝望和不舍的眼神,现在想起来还很心酸。我们生产实习结束,回到学校没几天周必成就去世了,年仅23岁。我们班还派了代表去了淮南的周必成家里悼念,他的父母痛不欲生,他是家里的独子,上面有五个姐姐。在这里我要向早早离我们而去的周必成同学及前些年离开我们的杨阳春和章茂强同学表示深深的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同学合影,前右三是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77年的高考是文革十年浩劫后恢复的首次高考,也是中国高考史上唯一在寒冷冬季的高考,也是沉积考生人数最多的高考,也是考生年龄跨度最大的高考,也是历年录取率最低的高考。当年由于高考中断11年,报考人数过多,而那时一切都是计划供给制,国民经济也刚开始恢复,面对数量如此之大的考生,国家一时拿不出足够的纸张来印考卷,当时有报道,中央果断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来印考卷。可见对高考的重视。那年全国570万高考大军仅仅录取27万人,录取率不到5%,我们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制图教室做毕业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学毕业,我们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依依惜别。我们带着青春的梦想,踏上各自的征程;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火热的年代,我们带着纯真的希望,描绘人生的蓝图。77级同学都在各自的岗位有所建树,有人业务拔尖,成为企业的炼钢专家,有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77轧钢班留校的杨亚达同学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十年的全国人大会。我们班长施卫国分配到南钢后先后担任南京团市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市政府付秘书等职务,杨阳同学多年来担任马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高海潮同学担任马钢股份公司的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乌力平同学任马钢股份公司付总工程师,秦长荣同学担任马钢(合肥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葛凤鸣同学担任马钢集团公司组织部部长,刘晓亚同学从瑞典皇家工学院毕业,回国担任东方特钢总经理,彭大奇同学担任南钢公司新产品开发中心主任,留校的王建军同学卓有建树,获得多项科研成果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有很多同学也都担任了厂处级领导职务,有同学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还有同学被单位聘为首席工程师或高级技术主管。现在我们班同学大部分都卸任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学毕业合影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8年是我们77级同学入学四十年,也是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毕业生,我们幸运地与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巨轮同时启航,一路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从1978到2018是我们人在旅途、风雨兼程的四十年,也是全球世事变幻风云突变的四十年,更是祖国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四十年,是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四十年,是时代腾飞日新月异的四十年。这四十年巨变,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们饮水思源,感谢改革开发,感谢当年中央恢复高考的英明决策,感谢当年辅导过我的老师,感谢当年录取我们的母校,感谢曾经教导过我们的所有老师,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的时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十年貌似很长,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郑 红 2018年4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