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赏花漫步之李花(唐·李商隐)</h3><h3> </h3><h3>李径独来数[shuò],愁情相与悬。</h3><h3>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h3><h3>减粉与园箨[tuò],分香沾渚[zhǔ]莲。</h3><h3>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diàn]。</h3><h3> </h3><h3>李商隐的诗在学术界公认有三:“造诣幽邃[suì](清·宋荦[luò]《漫堂说诗》)”,“明暗参半(清·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清·李因培选评凌应曾编注《唐诗观澜集》)”。一句话就是:朦胧奇幻、艰涩难懂。然而,他的诗作数量却在在清代孙洙[zh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排名第四(22首)。紧随前三名的杜甫、王维和李白;在陈伯海主编的《唐诗汇评》收录的498位唐代诗人的5127首诗中排名第六(131首)。紧随前五名的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和韩愈,与排名第五的韩愈仅差1首诗。可见其成就之高,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式的肤浅之辈所能理解与摹仿的。咱们暂且不论《红楼梦》中诗性化存在的林黛玉最喜欢的那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单就他令人荡气回肠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便道出了他一生的功夫学问。</h3><h3> </h3><h3>李商隐的诗之所以朦胧奇幻、艰涩难懂,这与他的思想深度与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那么,李商隐的人生到底经历过什么呢?叶嘉莹先生对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有过详细的研究,在她的《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一书中,对李商隐的心灵境界及人生经历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被人猜忌、误解、诋毁和镂[lòu]心刻骨的爱,面对他的诗,你见到的就永远只是它的巧丽外表,而它的高情远意你绝不会触及得到。你永远体会不到,在诗人的言辞中流淌着的鲜血,还有油尽灯残后留下的余温。李商隐式的诗性安居,对我们来讲也许是一个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h3><h3> </h3><h3>好!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试着解读一下李商隐的这首小诗。</h3><h3> </h3><h3>开篇一二句写独来李花园中足履“李径”,已不是初次了。第一句的“数[shuò]”字,也就是“数字”的“数”字,是个多音字,它共有三种读法,前两种读法(“数字”的“数”及“不可胜数”的“数”)大家都知道,第三种读法为“数[shuò]”,是“屡次”的意思。诗人为什么要多次在李园中往来呢?原来是因为“愁情相与悬”。诗人牵挂着那日衰一日的李花,李花也记挂着一天死去一点的诗人。显然对“李花”来讲,这是拟人的写法。第二句中的一个“悬”字,承载了诗人与李花的“愁情”关系。“相与”就是“共同”的意思,“悬”是由“关联”而引申出来的“牵挂”之意。就像文章的前言一样,这两句是下文缘情写景的引子。</h3><h3> </h3><h3>面对复杂的人类的情感,诗人的立场是“明暗参半”的,即一个“悬(牵挂)”字就够了。这是李商隐的能力,也是一个成熟的人最重要的能力!</h3><h3> </h3><h3>我们在看言情影视剧时或是生活中,一些自诩直率的人会说:“爱,或者不爱,就是这么简单!爱就和我在一起,不爱就别浪费彼此的时间!”</h3><h3> </h3><h3>实际上,这样的人是因为无法承受和面对未知的焦虑而选用二分法,来逃避更为复杂的现实。爱是一个极端,不爱是另一个极端,情感绝对不仅仅只是由两个极端构成。爱的上面有喜欢,喜欢的上面有欣赏,欣赏的上面有一点点的爱,一点点的爱上面有想亲近对方的爱,想亲近的爱上面有狂热的爱。也许对方可能恰巧处在亲近的爱的层次,他只是再需要一点时间来了解你和令对你的爱升级到狂热的层次,但你的这种急迫,你对于世界非黑即白的看法却硬生生的把对方对你亲近的爱逼成了不爱。诗人识破了个人能力的不足,用一个“悬”字就化解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彼此牵挂就足够了,其他的变化随缘不攀缘即可。</h3><h3> </h3><h3>三四两句从不同角度状写李花的仪容意绪。这也是本诗中“造诣幽邃”的部分。“无月夜(无光暗夜/笛翁语)”象征着人类自身命运的漫漫长夜。这是生命的必然。是本然明德自起心动念起,便被某种障碍所遮蔽(染污)的结果。</h3><h3> </h3><h3>在“无光暗夜”中,洁白晶莹的李花栩栩生辉,以它“自明”的微光而显得玲珑素雅、娇妍动人。第三句开头的“自明”二字,是本诗的诗眼所在。整个诗篇的深刻内涵,皆由“自明”二字展开。所谓“诗眼”,就是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词)。即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的字(词)。对于一首诗的解读,找出它的诗眼所在,是最为稳妥的方法。咱们就以诗人的另一首耳熟能详的小诗《雨夜寄北》为例,来试着找找诗眼:</h3><h3> </h3><h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h3><h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h3><h3> </h3><h3>仅有四句的小诗,却两次重叠“巴山夜雨”,乍一看,似乎无聊至极。细心的读者则可以发现,第二个“巴山夜雨(预写归来后对雨夜之情之类的追述/絮叨,清·杨逢春在《唐诗绎》中,将其称为“加一倍写法”)”却为虚写,一实一虚的转换恰恰就是诗人慧心的体现。第二个“巴山夜雨”就是该诗的诗眼。</h3><h3> </h3><h3>为了较好地理解“自明”二字,咱们先来看一下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中的诗句:“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大意就是:那(朵朵)白色李花犹如一个个倒挂的烛火,将暗夜照得如白昼一般,群鸡都误认为天亮了纷纷啼叫,官吏们也早早起来了。也许正是韩愈这联夸张、诙谐的诗句,使李商隐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他的一首《巴黎的梦》中写道::“天上没有一颗星星,甚至没有一线残阳,为了照亮这片奇景,全凭自己闪闪发光!” 诗中的那缕光芒与李商隐的“自明”之光却是不谋而合的。都是在他们(本诗为李花)感知到“无光暗夜”“奇景”的一刹那,闪现出的自身澄明本性的内在之光。</h3><h3> </h3><h3>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明白了,他就有了落入“无光暗夜(无明)”的可能;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陷入“无光暗夜”之中,就有了“自明”的可能。“自明”就是万物具有的本然明德。它也是面对自身命运的漫漫长夜,获得救赎的唯一法宝!能够具有如此高深的觉悟,也许与诗人曾经有过几年的修道经历有关。</h3><h3> </h3><h3>“强笑欲风天”是本诗中最能体现“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的一句。“花衰落尽一夜风/笛翁语)”就是李花悲剧性的命运,也是解读此句的关键。</h3><h3> </h3><h3>“强笑”有两层意思:一是勉强装出笑脸;一是无法克制或突发不止的大笑。在这里应该是第二层意思。为什么呢?关键就是“强笑”的对象。如果对象是诗人,应该就是第一层意思。比如,当多年不见的同学聚会时,难免要互相询问彼此的现状……一名曾经与你有过交往的异性同学,真诚地望着你,带有一丝你不易察觉的苦笑回答你说:“还行吧!”这种情形,那位异性同学的笑就是勉强装出的笑,形同做戏一般的笑容背后,隐藏着更多、更丰富的潜台词;如果面对的是成为不良心意对象的外部“境风/笛翁语”,那就应该是第二层意思。例如网络小说《一封家书》中的一段描写:“‘嘿嘿嘿嘿……’‘哈哈哈哈……’我们躺在地上,对着天花板放肆地笑着。一边笑还一边倦缩着身子打滚,象两个疯子一样。当然,我知道我们都没有疯。我也知道我们为什么笑,只不过和高兴,扯不上什么关系。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懂得,原来悲哀和绝望,也可以用笑声来表达。”</h3><h3> </h3><h3>诗中的“欲”是“将要”的意思,比如:“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的“欲”字都是这个意思。而“风”字最难领会,可以结合上下句简单地理解为“摧花之风”。 “天”是由“天空”引申出来的“自然界”,又由“自然界”进一步引申出来的“季节”、“气候”的意思。比如:杜甫的《佳人》中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大意:天气寒冷了,翠袖却很单薄;日色已经晚了,还在依竹盼望)。”在本诗中“欲风天”简单地就可以解释为“将要起风的恶境”。与“强笑”连起来的大意就是“狂笑将要起风的恶境”。</h3><h3> </h3><h3>诗中“风”字的内涵是深刻的。如果触景生情地用在诗人身上,则涵盖了成为诗人心意对象的所有相依缘起的外境,比如被人猜忌、误解、诋毁,当然还包括欲望的诱惑等等。这个话题很大,在这里我们只能点到为止。</h3><h3> </h3><h3>五六句承接上联,正面写李花的凋零。李花是略微带点粉色的白色。芬芳的花瓣纷纷离枝,有的坠落到园中的竹笋[sǔn]壳上,有的飘洒到水面的莲荷之间。一树李花,就这样凋零殆尽。寥寥[liáo]十字,表述了李花生命无常的凄惨结局。</h3><h3> </h3><h3>最后两句用了“俆妃”的典故。俆妃是梁元帝妃子徐氏,通常被叫做徐娘。《南史·俆妃传》云:“俆妃虽老,犹尚多情。”后来也因此称年老色衰而风韵犹存的女性为“徐娘”。“玉为钿”意思就是,用白玉制作花饰,戴在头上。半老“徐娘”尚且以簪玉为饰,而婆娑[suō]多姿的李树会甘心自己的花朵凋零殆尽吗?</h3><h3> </h3><h3>答案就在本文开头的第三自然段,我们提到的叶嘉莹写的书名上——美玉生烟。可以说,叶嘉莹先生把她自身的“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很好的融入到了对李商隐心灵境界及人生经历的解读之中,最终凝练成这四个字。</h3><h3> </h3><h3>“美玉生烟”来自诗人另一篇艰涩难懂的《锦瑟》中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清·薛雪《一瓢诗话》)。”这就是李商隐面对悲剧性的命运的终极表达形式。</h3><h3> </h3><h3>引用诗的前一句,因时间的关系咱们暂且不表,单说那具有终极存在意义的后一句。叶嘉莹先生的解释是这样的:“陕西有蓝田山,出产美玉。每当晴和日暖的时候,日光照在蓝田山上,蓝田山里的那玉石就会发出一种烟霭迷蒙的光彩。这是‘蓝田日暖玉生烟’。陆机的《文赋》说:‘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如果这个山石里面藏着玉,这个山就会有光彩。如果这水里边真有珍珠,水看起来就特别美丽。”这个“美玉”是什么?就是“自明”或本然明德。</h3><h3> </h3><h3>“花衰落尽”并非生命本体的灰死烟灭,本然明德为“大明(《周易·乾·彖》)”,无时不以其内在之光遍及整个宇宙,甚至连日月都不能比其光明。</h3><h3> </h3><h3>半老“徐娘”插在头上的是身外之物,何足挂齿。唯有圆融的“自明”本体,方为救赎之法宝。清楚了这一点,人就转识成智了。智慧的东西毋须解释!</h3><h3> </h3><h3> 笛翁 </h3><h3> </h3><h3>2019.7.2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