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最美是故乡——六十一年前,我告别故乡,去他乡求学丶谋生。六十多年来,故乡的美,总在我心间萦绕……

辛翁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是肥东县复兴乡大謝村。座落在鸡笼山西麓,居高临下,西望蜀山横卧天边,西南遥望巢湖白帆点点……</p><p class="ql-block"> 据族谱记载,是明朝年间从江西移民至此。从我记忆中的村落布局丶结构,也能看出移民的端睨。全村六十户左右人家,除邵丶王丶梁丶赵四户外,一门子姓谢。邵等四户也是姓谢的俵亲。村舍整齐划一,象是一列火车。东西走向,南向十八户大门,北向八户大门。屋脊一般高,屋沿一般高,都在一条直线上。朝南丶朝北的房屋背靠背,紧相连。每个大门占地两间,一般是两进至三进,兄弟多的是四进(家乡称三路屋丶四路屋),一进比一进地势高。一进大门往一进丶二进……是步步高升!每进屋之间都有天井小院。邻居之间共山丶共墙,可见先贤规划建村时,惜地如金!全村有完整丶合理的排水系统,我们叫它阴沟(不露出地表的)。每个天井院都有阴沟潭,用以储积水。阴沟潭与阴沟相通,水多了就从阴沟流出去。每隔三丶四个大门,有一个明水沟,汇总阴沟的水,排向秧田(既灌溉,又肥田!)。 大门前,从东到西也有一条明沟,接屋沿的滴水,与阴沟连成全村排水网。与大门平行的,从东到西有一条一米左右宽的石子路和一排大椿树,每家门前至少两棵椿树。路外是约二十米宽的场基,用作谷场。场地边缘植一排柳树(间或也有椿树丶榆树的),各家的草垛就堆在树下。场基外便是秧田(水稻育苗田)。朝南丶朝北皆是这个格局。据解放初的老人说,刚建村时,朝南丶朝北之间,东西两头封堵,小偷进了村,一旦被发现,是无法逃出去的!</p><p class="ql-block"> 村子东头建一土地庙,不仅供奉着土地神,还有一尊财神菩萨。记得大年初一,家家都要烧一柱香,磕三个头!正月十五,村子选出一些人,抬着财神菩萨,打着万民伞,敲着锣鼓,在全村转悠,大概是为各家各户招财进宝!</p><p class="ql-block"> 村子西头是谢氏祠堂。依稀记得,祠堂大门两侧的楹联是:“德厚叶繁承世泽,源远流长振家声”。祠堂是全村最好的房子,前后两进,两侧是厢房,中间一个大院子。院子里两个花壇,东边是一棵大桂花树,西边是一丛天竹。祠堂正中供奉着谢氏先贤的牌位!祠堂门前有一广场,广场南端有一水塘,水塘边有数棵高大的椿树!</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村子里办起了小学,祠堂就成了校舍。我小学三年级之前就在这里读书。当时的老师有杜保民丶张祥亿丶谢维宗。而今,这些恩师都已作古,愿在天之灵早日超度!</p> <p class="ql-block">  村子东北角有一片小树林,枣树较多。这也是我儿时的“乐园”!初夏,我们从黄牛尾巴上拔出长毛,打个活结,缠在长竹杆的顶端,去树上套正在“自鸣得意”的知了!这可是有讲究的,要摒住呼吸,手不抖动,精准地用活结套上知了,眼明手快,准准的一拽,才能套住知了。说句吹牛的话,这可是我当年的“绝活”!</p><p class="ql-block"> 暑假期间,去树林子里捏蜻蜓。中午,蜻蜓倒挂在树叶下,轻轻的,轻轻的靠近,然后,迅速发力,稳丶准丶狠地揑住蜻蜓!有时,蜻蜓在枣树叶下休息,往往捏住了蜻蜓,手也被枣树刺出血来!秋天,我们来到树林里捉蛐蛐儿。捉到蛐蛐儿,拿回去饲养两天,放入红辣椒片,据说蛐蛐儿闻到辣气,斗志更强!两天后,又约小伙伴去树林里斗蛐蛐儿。双方蛐蛐儿放进一个稍大一点的盒子里,各自爬在地上,不断地吆喝:“咬它!咬它!”如果自己的蛐蛐儿胜了,就高兴的跳了起来,象拾到大元宝似的!</p><p class="ql-block"> 枣子红的时候,我们常去偷枣子吃。枣树是有主人的,不敢明目张胆的用竹杆打,只能偷偷的爬上树去摘。那可是酸甜苦辣都有,有时不小心,被刺破手,划破衣!有时遭遇蚂蜂,锥出一脸包,疼痛极了!更多的是被枣树主人发现,就慌不择路地四处逃散,待主人回家了,就又虾子戏水式的聚拢来,再爬上树……真是洋象百出!现在忆起,也觉脸紅丶好笑!</p> <p class="ql-block">  离村南丶村北三十米各有一条水渠。南水渠,村民叫“滚沟”,从和山脚下的唐家岗发源,东西流向,节节拦坝蓄水,导水入当家塘,从东至西,分别是竹塘(以塘梢一片野竹名之)丶柳树塘(塘埂四周植柳)丶洪塘丶堰塘,这四级塘都是三塘相连,塘埂下是农田。滚沟枯水季节基本无水,丰水季节,满沟的水滚滚而下!</p><p class="ql-block"> 村北的小溪叫“大沟",发源于鸡笼山下的老鹰塘,也是东西走向,这条小溪流域落差较大,流经小韩村西北角,遇到一个台地(我们叫它东刘城),落差近两米,丰水季节形成瀑布,几米外就能听到瀑布的“哗哗”声。小溪绕过刘城,弯曲下流,流速渐缓,形成常年积水的小河。大沟两边植有蜡柳,间或有棠棣,胡桑等杂树。大沟,是我兒时捕鱼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离村不远处有一拦水坝,叫“大沟坝”。“大沟坝”有三棵高大的棠棣树,树冠大,树荫浓,也是我们夏天午休好去处。树下凉风习习,树上知了鸣唱,树荫下儿童在嘻戏耍闹……</p> <p class="ql-block">  离村西头约三百米左右有一口老井,是全村人的饮水源(图中的井,是我借用《最忆是巢州》的,跟我们村的井十分相似)!井水离地表有几十米,水质很好!据说,日取百桶不虚一尺,百日不取不盈一尺!小时候,经常跟着妈妈去挑井水,帮妈妈扛着井绳子,因为井很深,家家都备着几十米长的“井绳”!用井绳拴住“小量”,慢慢放至井底,然后,摆动绳子舀水,“小量“子里灌满水了,再憑借井栏,一节一节地提上来,那可真是不容易!跟着次数多了,我就好奇的问妈妈:“为什么跑这么远来打这么深的井?"妈妈说:“听老人们说,我们村是缺水村。过去的人经常为吃水犯愁,到处找水,打了许多井,就是不出水!后来仙人刘伯温路过这里,听说后,带着族长来到这里,挖了这口井。把这口井定为大谢村专用井!"(怪不得,周边的地不是大谢村的,唯独这口井是大谢村的。这么远,这么深,世世代代都守着这口井!)。(家乡关于刘伯温的传说很多,和山下的红砂,也传说是刘伯温斩龙造成的——朱洪武称帝后令刘伯温到各地巡查,凡有龙脉的一律处斩,所以,许多地方都有斩龙岗的地名)。解放初,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村里就派出强壮之人日夜看守这口井,生怕反革命分子投毒!……这口井被世世代代的大谢村人视为生命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记忆里不能忘怀的是村里人的精神面貌!</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穷人分得了田地,分得了住房,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尤其是年轻人,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年轻人建了篮球场丶篮球队。记得,年轻人集资购买了篮球架,把从我家至维应家的场基作为篮球场。劳动之余就在这里打篮球,组织篮球赛。有一次球赛,村子里年龄最长的老奶奶也拄着拐杖来看,看着,看着,她走到村长谢毓朝面前说:“他们十个人抢一个球,买十个,一人一个,各玩各的,不就不抢了吗?"说的在场的人捧腹大笑!</p><p class="ql-block">二是,自己组建唱戏班孑,村子大了,人才也多,生丶旦丶净丶丑,各种角色都有。大约是1956年吧,由梁庆章导演,排练了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还要我扮演一个小丫嬛。这出戏在村子里和周边村演出许多场,看的人很多,影响很大!还惊动了肥东庐剧团,要来我村考察扮演杜丽娘丶柳梦梅的两名演员,并有招聘之意(听当时大人们说的)。由于女演员的婆婆不同意,故尔未成。由此,也可见当年演出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村子里还有高跷队丶连锵队,秧歌队丶锣鼓队(每支房都置一套锣鼓)……逢年过节,村子里热闹非凡!这些儿时的往事,折射出当年农村的精神面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