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 — 陕西延安行 (之一)2019年5月6日 一 12日 延安的红色精神

丰年好大雪

<h3>  2019年5月5日晚,我们一行4人,带着对革命先烈及我们父辈的深切缅怀之情,踏上了去延安的红色之旅。</h3><h3> 早上8点,天上飘着淅沥的小雨,旅行社的贺师傅开车来接我们,并告诉我们当天要游览延安市区的7个红色景点,其中包括:宝塔山、清凉山万佛寺、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及延安1938文化街等。</h3><h3> </h3><h3><br></h3><h3><br></h3><h3> </h3><h3> 乘Z43次特快于次日早6点抵达延安</h3> <h3>  延安市街旁的树上都悬挂着像鸟窝似的东西,仔细研究发现竟是路灯,真是就地取材非常之环保,值得在各大城市推广。</h3> <h3>  我们下榻的怡莱酒店</h3><h3><br></h3> <h3>  心中的革命圣地“宝塔山”</h3> <h3>  宝塔山夜景</h3> <h3>  托起心中的宝塔</h3> <h3>  “日本工农学校”坐落在宝塔山的半腰处,这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为了改造日本战俘而建立的一所特殊的学校。</h3> <h3>  延安宝塔即灵山寺塔始建于公元77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不但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同时也是延安圣地的标志和象征。</h3> <h3>  和宝塔合个影</h3> <h3>  站在宝塔山上俯瞰延水河两岸</h3> <h3>  </h3> <h3>   清凉山万佛寺</h3><h3> 清凉山万佛寺,宋代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一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设在清凉山上,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56年就被国家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又被国家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清凉山上主要是参观万佛寺石窟,登上清凉山可以远眺延河河谷两岸的风景及宝塔山。</h3><h3></h3> <h3>  在万佛寺石窟的墙壁上,布满大大小小雕刻精美的佛像。</h3> <h3>  当年的新闻工作者就是在石窟中写出一篇篇的战斗檄文,这是他们用过的电话机和打字机(均为复制品)</h3> <h3>  带着崇敬之情的“参观者”</h3> <h3>  清凉寺石碑</h3> <h3>  石碑长廊</h3> <h3>  在清凉山上俯瞰延河河谷两岸的美景及远方的宝塔山</h3> <h3> &nbsp;王家坪</h3><h3> 王家坪位于延安城西北,隔延河与城相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部由这里撤离,转战陕北。<br></h3> <h3>  军委礼堂</h3> <h3>  </h3> <h3>  总参通讯班</h3> <h3>  毛泽东旧居。1946年毛泽东由枣园搬到王家坪居住</h3> <h3>  &nbsp; 延安革命纪念馆</h3><h3>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馆前广场矗立着高大的毛泽东铜像。馆中收藏文物3.5万件之多,是全国红色经典教育示范基地。</h3> <h3>  雕塑一一革命青年奔赴延安</h3> <h3>  小米加步枪</h3> <h3> &nbsp;杨家岭</h3><h3>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h3> <h3>  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h3> <h3>  </h3> <h3>  在朱老总旧居前留个影</h3> <h3> 枣园</h3><h3>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h3> <h3>  毛泽东于1940年由杨家岭搬到枣园居住</h3> <h3>  毛泽东、江青和李娜</h3> <h3>  周恩来、张闻天旧居</h3> <h3>  延安和平鸽广场</h3> <h3>  延安1938(文化街)</h3> <h3>  南泥湾景区门口的党徽,目前景区还未正式对外开放。</h3> <h3>  毛泽东夸赞三五九旅是一支既能战斗又能生产的英雄部队</h3> <h3> 张思德纪念广场。</h3><h3> 经常有单位在这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h3> <h3> 鲁迅艺术学院</h3><h3> &nbsp;鲁讯艺术文学院,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h3> <h3>  解说员在给我们介绍鲁艺的历史</h3> <h3>  院内的天主教堂建于中世纪,当时学院将此地用于排练和演出之用。</h3> <h3>  在“鲁艺”学习生活过的知名老艺术家</h3> <h3>  延安市知名酒楼“本土味道”。内部装璜主要以怀旧为主,菜品很有特色。</h3> <h3>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照片</h3> <h3>  陕北特色 一 舌尖上的美食</h3> <h3>  举杯畅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