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伟:汲古开新 澄怀观道

晨歌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汲古开新 澄怀观道</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歙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h3> <h3>歙县岑里,位于神岭下、薛源头。高山出贵子,源深藏神龙,正谓“岑岭聚秀毓秀士,薛源钟英出英才”。1968年11月7日,岑里王家一个男婴呱呱落地,父母为之取名“祖伟”,期望他日后能够立伟业,建奇功,光大门庭,荣耀乡邦。<br></h3> <h3>祖伟长大之后,与徽州文苑四贵之一的歙砚结下不解之缘,产生发自心底的热爱,并立下人生理想“以砚载道,以文明德”。扎根砚田,勤奋耕耘,矢志不渝,心无旁骛。十年磨一剑,卅载达九成。铁笔妙生花,游刃尚有余。匠心常独运,蹊径屡别开。艺海任遨游,砚林结硕果。炉火正纯青,声名已鹊起。</h3><h3>&nbsp;</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良师辅之 益友佐之</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良师不易得,而砚道之良师更不易得,然祖伟何其幸也,能够得良师谆谆教诲,且尽得薪传。</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伟砚道良师胡震龙先生</h3></font></h3> <h3>祖伟砚道良师乃胡震龙先生,雄村乡(宰相故里)鲍坑人。胡震龙编写《砚雕技艺浅说》,填写砚雕技艺理论教材空白。不仅如此,又开歙砚雕刻传统文人意境派先河,其所作枯木逢春歙砚获全国轻工业出口产品展览会金奖,书画家张仃、林筱之分别在其八仙过海歙砚拓片上洒翰“天趣”、“通神”。有这样的良师用心教导,再加上祖伟天赋异禀,如鱼得水,成就一番砚业就不再是难题,常言道“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h3><h3>祖伟自入安徽省行知中学工艺班后,即信奉“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并努力践行之,成为班上的尖子生。<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6年行知中学</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八六届工艺美术班同学聚会</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第三排左二为王祖伟</font></h3> <h3>1988年6月,毕业成绩名列前茅的祖伟被招进安徽歙砚厂,并被钟于人才培养的厂长杨震破格分配到高档创研室,恰与被行知中学特聘授课的胡老共处一室,讨教更为方便,真乃天赐良机。年事已高的胡老欲收关门弟子以承其技道,于是拿出一块金晕坯料以暗中考察众徒悟性。结果所言不得要领,唯有祖伟轻声说道“就着金晕可以石刻石,雕出一幅《米芾拜石图》,不知胡老师认为如何?”胡老闻言大喜过望,夸道“你的构思用巧色砚语表现历史典故,这样刻出来的一定是精品,也不枉这块好料”,本来早就对谦虚好学、作风正派、相貌端庄的祖伟颇有好感,如此一来更坚定收其为关门弟子的决心,因为祖伟是无可替代的不二之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水惟善下而成其深,后因祖伟与师妹胡非互生爱慕之情,结为伉俪,为胡老东床佳客,留下一段翁婿国手的砚林佳话。祖伟砚雕风格深受泰山震龙影响,但他并不就此打住,仍然博采众长,并且独出机杼,并把砚雕的手工做出精彩,做到极致。<br></h3> <h3>1991年,初露锋芒的祖伟与恩师一道受聘远赴川南,协助攀枝花市苴却砚厂进行产品开发及砚雕培训。苴却石多生色斑,俗称“眼”。当地人一般都是将“眼”看作动物之眼,已经成为一种俗套。某日,厂方拿出一块大“眼”小“眼”均有的苴却石供大家加工。凡夫俗子只能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祖伟不落窠臼,从徽商文化视角入手,把大一点的“眼”视为花伞,徽州商妇背身而立,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小一点的“眼”视为落日,日脚已经踏入云层中。刻远帆三片,以“三帆”谐音“三番”来寓意“三生三世不改真心、不变痴情”。意境采用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望江南》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也就是说“眼看日头即将落下西山,商妇依然含情脉脉遥望,不见那船儿把夫君送来,只见那江水悠悠空流去”。祖伟推陈出新,刻鸿雁九只,意境比温庭筠《望江南》更胜一筹,暗喻“久盼长望”。既然久盼而夫君未至,那就只有鸿雁传书以表真情。商妇立于高崖(谐音涯)之上以便远眺,寓意“思也无涯,念也无涯”。挂念远游人,望断南飞雁,形单思连理,影只念比翼,哀怨无边、惆怅不已的商妇形象跃然砚上,真乃活脱脱一幅《盼归图》,艺术张力极强。寥寥数笔,简洁明了,空灵至美,难以言表,见者称羡不已,惊为天成。当然,匠心独运之作何止此一方,以眼为系列的作品相继问世,如《明月几时有》、《花间一壶酒》、《月上柳梢头》等,因而深得杨天龙总经理的青睐。当祖伟表示去意之时,杨天龙为留住这位难得的高手,按照特殊人才引进政策为他办理农转非的户口,并提供住房一套。在那个年代,这算得上是待遇优渥破天荒。祖伟被杨天龙的诚意所打动,于是继续留在攀枝花。</h3><h3><br></h3> <h3>梁园虽好,终非故土。祖伟觉得保护徽文化的“筋骨肉”、传承徽文化的“精气神”这颗初心不可忘,这份责任不可丢,于是在1993年底毅然决然辞去工作,重新踏上徽州这片艺术沃土。1994年,在家潜心雕砚一年。自1995年3月起,与新婚妻子胡非先后在斗山街街头、中和街阳和门左手边开店,夫妻齐心,其利断金,销售局面渐渐打开,尽管如此,但远远没有达到祖伟人生的愿景。 <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震龙大师和小女胡非、贤婿王祖伟</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在品评歙砚瑰宝《日破云涛万里红》</font></h3> <h3>益友不可少,砚道人生更是如此。益友建议祖伟从徽州古城转战昱城,因为屯溪老街为皖南商业中心,自古繁华,在徽州可谓首屈一指,而且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典商业街,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更是国家旅游局海内外旅游促销重点线路景区之一,游人如织,传播广泛,事半功倍,何乐不为?<br></h3><h3>祖伟从善如流,并选定屯溪老街177号程德馨酱园为发展基地,不仅仅因为其爷爷松荣是这个酱园的把作大师傅,更为看重的是“惟吾德馨”的千古良训。<br></h3> <h3>1999年,毅然租下程德馨酱园。祖伟在屯溪老街打出砚雕世家这块金字招牌,以德为本,苦心经营,蒸蒸日上。2005年,以高昂竞拍价取得程德馨酱园产权,不久又以挂牌价取得屯溪老街175号市委共青团宿舍产权。 &nbsp;<br></h3> <h3>2012年10月1日至2016年8月8日,斥资对屯溪老街两处房产进行统筹改造,室内设计由上海和苏州的专业名师担纲。在店堂北边的西侧添设碑廊,名家赞誉刻石置于玻璃罩中,并请父执程极悦先生布局园林景观。园林由美人靠、太湖石、鱼池、叠瀑、漏窗(东侧菱形小漏窗,西侧圆形大漏窗)等组成,间有松、竹、兰、桂等,小巧而精致,大方而典雅。轩前种竹来佳士,池内游鱼动幽情。天开神秀,妙不可言,游之极悦,观之极乐。</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伟业开之 鸿图展之</b></h1> <h3>祖伟乃太原王后裔,族谱宗祠明证,另小脚趾甲前部分成两个弧形(常人只一个弧形)可为佐之。其先祖由歙县泽富卜居岑里,留有一段传奇故事:某年某月,歙县泽富王氏途经岑岭下,饥肠辘辘,于是打个火堆焙下干粮,吃饱后即扬长而去。第二天回头,发现那个火堆余烬未灭,用树枝拨一下,火头仍旺。惊讶之余,就从火堆处往前走三百步,发现立身处恰恰为狮尾,而北边的上坞尖,如狮形静卧,风水之妙,难以言表。上坞谐音“善舞”,与“尖”字合用,意为“王家长袖总善舞,千秋万代都顶尖”。善舞之王姓若居此处,狮与王配在一起正好就是“狮王”,遂举家迁居薛源之源头处。发子发孙,丁口日繁,后人在先祖火堆处建祠三槐堂。祖伟祖宅所在地正是狮尾形,又为龙脚处。狮尾亦可称为石美,如歙县狮尾坑即称石美坑(雅称美川)、尾滩村改称美滩村。砚石因居狮尾之祖伟而大美,石之幸,砚之幸。狮尾善舞,王家善舞,英才辈出,俊彦常有,祖伟乃砚雕艺术界长袖善舞之国手,歙之幸,徽之幸。 1995年11月8日,《黄山日报》第3版《七彩人生》刊登张恺《求艺人王祖伟》一文,结语写道“王祖伟还很年轻,年轻是多么美好,只要他在砚苑中不懈追求,新秀的光彩定会更迷人”。以今观之,果如其言。<br></h3> <h3>2005年4月,随黄山市人民政府代表团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成为第一个亮相国外世博会的徽州砚雕名家。其创作的《羲之赏鹅》歙砚在中国馆安徽厅展出,完美体现歙砚艺术特有的神韵,获得好评。11月,在第九届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上被评为徽州民间工艺美术大师。</h3> <h3>2006年8月,被评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12月,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次跻身国字号之列,填补歙砚雕刻技艺界国大师空白,且为歙砚雕刻技艺界年龄最小的顶尖砚师、领军人才。 2008年12月1日,安徽省地方标准《歙砚》实施,祖伟系主要起草人之一。 2009年8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沉石的《四宝精粹》,祖伟系顾问之一。 2011年4月9日,在清华大学文新论坛主讲第43期《歙之国宝 徽之国粹——歙砚》,成为清华大学授课歙砚与徽州文房四宝的第一人。9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 2012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再次跻身国字号之列。祖伟谦称“我是一个幸运的手艺人,国家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和待遇,这既是对我本人的嘉奖,也是对整个歙砚界的关心和爱护”。同年,慈善捐作《代代封侯》歙砚,拍卖价之高创近现代歙砚之最。<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羲之赏鹅"歙砚</h3></font></h3> <h3>2013年4月被评为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专家。</h3><h3>2013年8月,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砚叔》,祖伟系主编之一。10月28日,安徽省地方标准《徽州四雕 术语》实施,祖伟系主要起草人之一。</h3><h3>2014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采拍专题片《指尖上的传承》。</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媒体采访</h3></font></h3> <h3>2016年6月,参加在上海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地区间会议。11月5日,在第四届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地点山东淄博)上作《砚道的概念及概述》的发言,首倡砚道概念和砚道、砚艺、砚文化的辩证关系等,砚道倡导“以砚为根,以道为魂”,砚学遵循“固本流远,守正出新”,砚艺践行“取精用宏,尽微致广”,砚风凸显“文心画意,天人合一”,祖伟砚道文化体系由此诞生。<br></h3><h3>2016年12月 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再次印证了天道酬勤。<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品歙砚</h3></font></h3> <h3>2017年9月,经济日报出版《经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2017)》,祖伟系编写组成员之一,学术地位日渐突出。金秋,洒翰大书四字“澄怀观道”,此道特指砚道。</h3><h3>2018年1月20日,为《中国罗纹砚》(西泠印社出版社当月出版)一书题词“罗纹春秋”,恰如其分褒奖该书对罗纹春秋的如实反映。</h3><h3>2019年6月20日,与安徽人民出版社签订图书出版合同,印刷祖伟主编《歙砚古今》3050册。《歙砚古今》分为历史篇(六章)、当代篇(四章)两个部分,总计十章。</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席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国委员会地区间会议<br></h3> <h3>除此之外,祖伟尚担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合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特别顾问、全国民族技艺执教委委员等。</h3><h3>祖伟之砚,艺自有声,如同立体的诗篇、凝固的音乐。选料极考究,慧眼常识珠。雕工施绝技,神韵总天成。功夫在砚外,成竹在胸中。虚实交融,刚柔相济,深邃含蓄,抽象空灵,出神入化,返璞归真。诗、书、画、印、雕五位一体,实用、观赏、收藏合而为一,融会贯通,名流显宦、文人雅士以收藏其砚为快事。莫非独得制砚业祖师爷子路(孔门十哲之一)偏爱,因此而幸获万贯不易、千镒不换的金手指,不然何以如有神助而点石成金,不然何以如有仙佐而巧夺天工。雕不厌精,琢不厌细,佳作频见,神品常出,其中四件砚雕入藏四个国字号博物馆,砚林尚无第二人。《虚中洁外》2009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珍藏,《夜泊枫桥》歙砚2011年被中国工美珍宝馆永久珍藏,《兰亭雅集》2012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开国博收藏现代歙砚先河,《奇峰秀石》歙砚2015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永久珍藏。不仅如此,又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制歙砚《兰亭修褉》、《和谐之源》,知者艳羡不已。</h3> <h3>历时2015一年的巨作《新安怀古》以创意、选石、凿制、刻铭入镜大型文献纪录片暨中国文房四宝第三集《匠心》。2017年的代表作《汉砚天下》以专业的砚雕语言概括刻画了汉文化的农耕生活、礼乐制度、小篆样板、民族图腾等唯美元素荣获中宣部主办的深圳文博会金奖。新作《梦里徽州》又以徽商之源、徽商好儒等精彩纷呈入镜,置身今年盛夏的又一大型文献纪录片《天下徽商》第九集。<br></h3><h3>从一个山里娃成长为一个国大师,其间甘苦几人知?没有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祖伟砚道人生也恰恰验证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古老话。砚道人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你要达到多大的目标,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人大多只知其业绩至伟,然少有知其不易者。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成功都是熬出来的,如果没有坚持不懈,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斐然。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祖伟砚雕艺术佳境渐入,鸿图渐展。<br></h3><h3>沈鹏欣赏其砚道自成体系、自成一家,故而洒翰“砚雕世家,祖伟艺术”以勉。李铎欣赏其砚艺之超凡脱俗,故而挥毫“祖伟砚艺,精品大观”以励。以姓名或字号命名艺术流派古已有之,但屈指可数,如歙县石壁下方士庶(别号小狮道人)及其临摹者被称为“小狮画派”、歙县呈坎罗聘及其子女俱工画梅而被称为“罗家梅派”等。观之四海砚林,创作与理论,传承与传播之绩,祖伟尤以卓著。“祖伟艺术”四字说明其成就非同寻常,然来之不易。</h3><h3>除沈鹏、李铎二人之外,许多巨匠大家亦题词称颂,如冯其庸称“歙之国宝”,文怀沙称“歙砚国手”,高式熊称“妙手通神,巧夺天工”,孙轶青称“德艺双馨”,靳尚谊称“以艺问道”,黄苗子称“鹰击长空”,刘征称“砚雕妙手,华夏瑰宝”,钱绍武称“和而不同”,袁行霈称“国之宝艺术馆”……饶宗颐、史树青、罗哲文、尉天池、陈士能、陈燮君等亦为之题词,赞誉颇多。</h3> <h3>宋代苏东坡为歙州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指歙州最佳砚材罗纹砚)写过一篇拟人化寓言《万石君罗文传》,文中写道“罗文,歙(州)人也”,并说罗文因“上(指汉武帝)思其功,以歙(州)之祈门三百户封(罗)文,号‘万石君’”,首次用“万石君”指代歙州罗文砚,后世却将任何一种砚石都雅称“万石君”,“万石君”从专用沦为泛指。1996年《太原日报》发表山西省首届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毛守仁《万石君》一文,其中写道“(斗山街)街头,一家叫文盛斋的铺子正敞亮着自己的内容……穿了落着石尘工作衣的小伙子来同我谈天说地,他叫祖伟,是这胡家手艺的继承人和女婿,清清秀秀一副聪明相,谈吐也挺有见地,无怪乎他们的作品品位高,文化意蕴深沉,赵朴老和启功大师不吝笔墨题词在上……有了这一小坐,我就把斗山街看深了一层,文盛斋称歙砚为万石君,有这一君在,街上这些横竖石块都人化了”。祖伟拜读后,觉得毛先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遂以“万石君”为别名。<br></h3> <h3>万石拜其下,亿载存其名。艺高人胆大,祖伟脱颖而出,锐不可当。别名万石君,另有不忘师恩之意,盖其翁字石泉。龙尾山罗纹砚、祖伟祖居龙足狮尾、恩师泰山震龙均有龙字,可以说与龙皆有缘。<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采拍的专题片</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尖上的传承》剪影</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祖伟余暇不忘课徒传艺,带动一大批能工巧匠,和衷共济,众志成城,共同推动徽派砚雕艺术的持续发展和长足进步。得意门生有方绍兵、吴亚军、梅宇、张健等人,亦徒亦友。又为黄山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成非遗进校园的中坚力量,推动非遗在高校开枝散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先声发之 祖德扬之</b></h1> <h3>2018年1月24日,祖伟有幸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再次跻身国字号之列,代表“平民喉舌、百姓愿望”,砚道人生别具风采。</h3> <h3>2018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交《关于支持黄山市发展研学旅游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推进徽州文书申报联合国&lt;世界记忆遗产名录&gt;等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建议》,为砚而道,为艺而道,为民而道,为国而道。</h3> <h3>2019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提交《关于支持安徽省黄山市举办中国世界遗产大会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的建议》、《关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议》、《关于加强传统建筑(徽派建筑)保护利用,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旁征博引,高屋建瓴,先声发之,大音鸣之。</h3> <h3>王家得姓始祖为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言敢谏而流芳千古,后裔分为太原王、琅琊王。祖伟乃太原王,源出歙县泽富,泽富王氏敢言敢谏者众,献计献策者多,如明代王寅,字仲房,长杭州西湖洞霄诗社,拥砚高吟,仗剑远游,入胡宗宪幕,建言御倭之策;清代歙县第一个传胪王益朋,号鹤山,由史馆而陟谏垣(官吏科都谏),上《盐政疏》、《漕运疏》、《海防疏》、《请内设五府疏》、《请修举盛京规制疏》、《吏垣当行事务疏》、《请考补六科缺员疏》等,连正月初十亦不忘上疏,有时甚至一日连上3本……<br></h3><h3>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祖伟牢记先祖德、不忘前贤功,急民之所急,虑民之所虑,忧民之所忧,愁民之所愁,想民之所想,盼民之所盼,建言献策,为国谋略,为民谋划。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位卑未敢忘忧国,祖伟跨界而鸣,先声发之。祖伟称岑里三槐堂排行字辈是“正大成祖德,必开万者荣”,真是无巧不成书,其中恰恰就有“祖德”二字。弘扬祖德精神,传承优良家风,是祖伟刻在骨子里的使命。</h3><h3><br></h3> <h3>祖伟砚道,艺道有之,商道有之,书道有之,政道有之,天机敏妙,伊谁能方?纵然生花妙笔,亦难写其十一,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渊源有自,传承有绪,从祖伟的每一方砚台中,都可以体会到中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祖伟艺术,来自于他对砚雕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虽然已经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但仍如饥似渴的深入学习,不断丰富艺术修养、文学素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突破,难能可贵的是祖伟让艺术永葆青春活力,焕发勃勃生机。祖伟深知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厚德载物、静水流深的道理,故能低调谨慎、勤勉谦恭,因此而赢得更多的尊重。祖伟不忘祖训“三槐世泽,两晋家声”,德为绳祖,业乃大伟,不愧为新安太原王苗裔。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祖伟砚道必将更加宽广,祖伟艺术必将更加精彩。<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别感谢</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祖伟先生提供图片资料</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撰文:天都云心<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7.24<br>于黄山市</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