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辟新径 四“无”教师取真经

没烦恼🍉

<h3>  青岛的夏天是奢侈的。当周围的城市都在艳阳高照、挥汗如雨时,这个海边城市却轻雾缭绕、清风徐徐。 时光不紧不慢,我们一行人的德育培训却接近了尾声,今天已经是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学习的最后一天。</h3> <h3>  早就听闻青岛有所学校让家长站在舞台中央,做全球直播,让他们敞开心扉交流充满教育味道的故事,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情诉说。今天上午,便有幸见到了来自这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的刘霄老师。</h3> <h3>  刘老师在这个九年一贯制学校中有着很多头衔与身份,在我看来,他就是连接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一座桥,坚固而可靠。刘老师从企业文化中学习,出台家委会章程,让家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与制度化。</h3><h3> &nbsp;</h3><h3> 刘老师说,理想的家长委员会组织,应当是相对独立于学校、组织健全的新型群众型组织,既要有利于家长真正参与学校教育事务,也要有利于支持和监督学校管理,朝着解放教师、服务学生、发展学校的目标努力,而最终的指向是孩子的幸福、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利益!“一切为了孩子!”是所有家长和家委会实实在在的理想。</h3><h3> </h3> <h3>  下午半场分享交流的薛跃娥老师,有着不同于理科老师的“黑色幽默”,人生经历坎坷,却仍全程微笑的向我们娓娓道来。</h3> <h3> 薛老师来自青岛的小山村,人们亲切地喊她青岛“魏敏芝”,18岁毕业便入职的她,工作三年“颗粒无收”,父母家人不予理解,机遇不好难以转正,政治梦想遥遥无期。这样一个无收入,无支持,无编制,无保障的年轻教师,辗转于多个学校,终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倔劲,深深扎根于农村基础教育。她说,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也许我傻,也许我倔,但是我的两个梦想,一是当老师,二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直支撑着我奋斗,给予我力量。</h3> <h3> 离别的日子在一笔一画、一图一文中悄然而至。人们常说,青岛,有走不完的巷子,有聊不完的历史,有看不完的故事。这一次我们欣喜而来,享受着前辈们给我们带来的德育盛宴。下一次见面,我们定会以另一个身份,去丈量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山川湖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