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六十年前,我随母亲来到在哈军工工作的父亲身边,进入了建军小学学习。六年的小学生活,或灿烂,或忧愁,许多难忘的镜头定格在心中,终身难忘……</h3> <h3> 2016年7月底的一天,我们56级的部分同学从祖国的各地来到哈尔滨聚会,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阔别60年的母校。记忆中坐南朝北T 字形的二层教学楼,已经被改建成三层教学楼。周边幽静的校园环境,已经被高耸入云的居民楼和车水马龙的街道所代替。</h3><h3> 我努力地寻找着儿时的记忆,终于在楼内的走廊、教室和二楼的室内礼堂找到了感觉。我确信,这就是我儿时的小学课堂。大礼堂东侧是我们课间活动的小操场,当年我们在这里滑滑梯、荡秋千、攀爬、游戏、玩耍……。礼堂的西侧是我们的试验田,我们在这里种蓖麻、茄子、西红柿……;冬季这里则是溜冰场。</h3><h3> 这一切在眼前虽然荡然无存了,但儿时与同学们上课和游戏的情景,却连篇地浮现在眼前。</h3> <h3></h3><h3> 母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所给予我们的教诲,具有无法衡量的价值。无论是知识、还是品德和行为规范,在校期间,都得到了提升和潜移默化的影响。</h3><h3> 在这里,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第一,吃饭前要洗手;第二,不撒谎,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第三,做错了事要改正;第四,承诺的事要做到。</h3><h3> 在这里,我们学会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走路的姿态。我们接受到正规的体育课教育,当年获得少年劳卫制证章是我的梦想。</h3><h3> 在这里,学校不仅安排有门类齐全的语文、算术、美术,音乐、体育、手工劳动等课程,还建立班级试验田;学校少先队安排有故事会、参观博物馆、烈士馆、看电影等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培养我们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精神,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h3><h3> 快乐、无忧的六年小学生活,使我们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知识少年。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得益于老师们的责任心和他们为人处世的感染力。在这里,我深深地感谢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h3><h3>
<br></h3> <h3> 学校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经常开展活动,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记得4-5年级时,在一次在课外小组活动课上,大队辅导员文良钧老师拿着一个带手柄的玻璃管的小东西。他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可调的活动矿石,如果再加上一副耳机和两根长电线,就可以做成一台最简单的可以收听电台节目的矿石收音机,并给我们当场作了演示。这节课让我对矿石收音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为我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打下了基础。</h3><h3> 在之后的10年中,我倾其所有,把零花钱和课余时间,都用在装矿石收音机、单管半导体收音机、四管来复式收音机,并梦想将来能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记得上初中时,在学习小组里还帮李冀东同学装过矿石收音机。</h3><h3> 1972年底,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城,在长沙工学院的广播台工作。在六年时间里,由于我对维护广播电子设备的动手能力强,使我在工作中适应得快,专业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h3><h3> 1982年初,我从电大毕业后,从长沙国科技大学广播台调到电子技术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404教研室工作。主要从事脉冲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两门实验课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以及教研室里的一些科研项目工作。从建军小学积累起来的兴趣和技能,让我能很快地适应学习和工作的需要。</h3><h3> 1988年我被晋升为工程师,1994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一直到2009年退休。</h3> <h3> 几十年来,我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竞竞业业克已奉公,履履获得优秀员工奖励。</h3> <h3> 建军小学还让我懂得, 追求政治进步,人生才有目标和方向。</h3><h3>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还不是少先队员。眼望着大多数同学都系上红领巾,先后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浑身不少缺点的我入队无望,心里充满了焦急感。</h3><h3> 这时朱学莲老师来到了我们班级,除了教授我们语文课外,还担任了班主任。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中,朱老师发现了我的状况,多次和我谈心,循循渐进的指出我的优缺点,帮助我克服缺点,帮助我树立自信心。</h3><h3>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五年级的下学期,我终于加入了向往已久的少先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h3><h3> 政治上的进步,使我更加热爱我的国家,热爱我们的共产党。高中一年级时,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后,我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逐渐成熟,影响着此后我的一生。</h3><h3> 在这里,我再次深深地感谢敬爱的朱学莲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h3> <h3> 2016年夏天回到母校,我(前排左2)和朱学莲老师(前排左3),与56级同学们一起戴起红领巾。离开建军小学54年后,我终于能面对白发鹤颜的朱学莲老师,由衷地说一声:朱老师,谢谢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