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敦煌之殇</b></h1><p><b> 张占华</b></p><p> 2015-7-26 20:53</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今年仲夏,假期赋闲,举家商议,西去河西走廊,去拜谒向往已久,闻名遐迩的世界佛教艺术圣地------敦煌莫高窟。适逢暑假旅游高峰,莫高窟门票要提前预定,因事先不知,到敦煌后只能从黄牛党之手弄到两天之后的票,所以这两天只能到别处看看,耐心等待了。</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015年7月18日晨,坐上“敦煌之梦”旅行社的大巴,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在快到敦煌火车站,就远远望见形似古堡、浑黄色的有两个大圆形穹顶的建筑,宛如沙漠流动的音符,又形似流动的沙丘,这就是敦煌游客服务中心,走进大厅,内有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整体格局呈流线型,似飘逸美妙的飞天。</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这里的游览科学而有序,不是随到随游,早上九点多买的票,要上午11:50分,才能进入,可能错过了早班吧。为了合理控制客流量,合理保护古迹,保持游览秩序,尤其是人流高峰,也为了人们尽可能较全面、深入、立体的去认识敦煌莫高窟,感受博大精深的敦煌艺术文化。我们旅游第一站不是在莫高窟景区,而是在离莫高窟15公里远的游客服务中心,这里面有数字展厅,购物中心。在离规定时间还有一刻钟左右,服务中心安排游客按票次在指定入口依次排队入场。首先进入的是数字影院,先给游客播放一部高清数字影片《千年莫高》介绍丝绸之路和莫高窟繁荣兴衰的历史,影片场面震撼,使人从宏观上对莫高窟的历史兴衰与沿革变化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然后从影院的游客通道进入另一个影院------球幕影院。观看影片《梦幻佛宫》,在这里通过先进的数字球幕技术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莫高窟不同时代的7个典型洞窟的精美壁画和彩塑,展示效果惟妙惟肖、详尽真实、美轮美奂、精彩绝伦,加之详尽的解说,使我们更加迫切的对莫高窟先睹为快,深深地为世界佛教艺术而感染。</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出了展示中心就进入乘车区了,整齐排列的豪华旅游大巴就在眼前严阵以待,游客依次上车,坐满一个立即发车,这里离窟区还有约15公里,不一会就远远望见向往已久的莫高窟,莫高窟位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对面是三危山,周边绿树葱茸,白杨参天,一下车就进入出发准备区,在这里30人为一组进行编队,每一分队配一个导游解说员,每人发给一个接收器和耳麦,模式调到开启状态,就能听到导游指挥和解说了,然后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参观,整个敦煌莫高窟区南北走向,有近1700多米长,有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但真正看到的可供参观的只有南区的8个洞窟,可谓敦煌莫高窟的冰山一角了,但这几个洞窟很有价值和代表性,因为这天国家地质部门领导在调研,因此第30窟暂时关闭,没能参观到,其他的悉数参观到了。</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最令人影响深刻和难以释怀的就是第16、17窟了,其中第17窟,又称藏经洞,洞口洞开,其实这个洞窟并不大,只有两三米见方。这就是1900年,发现而掘开的那个大名鼎鼎的藏经洞,这个尘封了千年的艺术宝库,从此被王圆箓和他的杨姓弟子在一个晚上被打开了,这被誉为20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敦煌的命运被改写。里面文物多达5万余件,有古代写本、刻本、绢本,许多是孤本和绝本。内容始于东晋终于宋朝初年,历700余年,藏品涉及藏文,回鹘文、梵文、栗特文,突厥文、希伯来文字等,内容广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宗教、民族、文学、艺术、语言、科技等诸多方面,使我们研究魏晋到唐宋时期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藏经洞发现以后,王圆箓道士曾经拿着部分藏品先后向敦煌县知事和肃州道台等做了汇报,但不了了之,无人帮助合理处理。后来暂时回填掩藏,无奈大清帝国末造,时世变乱纷乘,皇权衰微腐败,帝国贫弱不堪,藏经洞的发现没有被引起重视,相反一些殖民强盗、探险家纷至沓来,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奥尔登堡,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美国的华尔纳等等,其中斯坦因在1907年和1914年先后两次拿走1.3万余件藏品,法国伯希和盗走1万余件藏品,这些藏品现在藏于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以及法国卢浮宫,印度等,散落各地。从此敦煌学的研究兴起,形成了世界敦煌学研究热潮。呜呼,吾国之珍贵国粹,重要历史文物散失海外,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慨叹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如今在藏经洞东侧即原来的三清宫,又称下寺,原来为王道士居所,现在改成了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可惜看到的只能是一些复制品和照片资料,它也是藏经洞千百年风雨和遭遇的历史见证。</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天的莫高窟游览,在导游的例行解说和程式化的路线导引下,不到一个时辰左右宣告结束,余下的只有自己在漫无目的的好奇和对敦煌莫高窟文化的憧憬与想象中结束了。留下机动、自由活动的时间并不多,只能草草儿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了,听来过莫高窟几次的几位友人讲,真正看这里你要花好多功夫,他们是来了几次了,但看到的就是那几个窟了。 </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有时间还可以去看一下由日本人援建的“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哪里有8个典型的复制洞窟,以及更进一步了解一些敦煌历史沿革和变迁。</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回来以后,感慨良多,一方面为敦煌莫高窟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瑰丽精湛,美轮美奂的东方佛教艺术所折服,享受到我们中华古文明的饕餮大餐以及强烈的艺术冲击和震撼。另一方面,为敦煌莫高窟所遭受的历史劫难而悲痛,尤其看到第17号洞窟藏经洞 ,里面空空如也,数万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只有一唐代高僧洪辩口眼微闭迦坐在里面,洞里面还有一方未完工的石碑(想必历史突然发生什么变故,洞窟草草被封闭的,时间大概在北宋初),他似乎在默默述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眼睁睁看着这里的无数宝物流逝殆尽。多年前看过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道士塔》,其中对王圆箓写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万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正如一位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诚然,敦煌的遭遇是一个民族的遭遇、敦煌的悲哀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谁也不能背负如此历史之重,国家落后腐败无能,就连自己藏在深阁的家产也难以保护,任人劫掠。就像早前,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说他是卖国巨蠹,出卖了国家,背叛了民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耻辱怎能背负在一个人身上?历史是人民写的,唯有国富兵强,才能免于挨打、免于任人宰割和凌蹂,守住家产。</b></h1><p><br></p><p><br></p><ul><li><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5年8月于刘家峡</b></li></ul><p><br></p> <h3>莫高窟</h3> <h3>九层楼</h3> <h3>此为第16号洞窟,亦称三层楼,进入窟内的甬道右侧窟壁开一窟洞,即为17号窟(藏经洞)</h3> <h3>莫高窟牌坊门</h3> <h3>敦煌藏经洞陈列馆</h3><h3>(大门正对面院内,有一巨石横卧,上书陈寅恪先生“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h3><h3><br></h3><h3></h3><h3><br></h3><h3><br></h3> <h3>此为发现藏经洞的王道士(王圆箓)塔</h3><h3>------- 路过此地,看到此塔,令人五味杂陈</h3> <h3>此为第17号洞窟(即藏经洞)</h3><h3>------藏经洞内部情景,塑像为洪辩法师,其实藏经洞并不大,长宽各3米见方,内有藏品5万余件,(其实有些文物一页纸本或绢本为一卷。故那么小的洞室藏那么多),发现后不到几十年,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文物流失海外,损失可谓惨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