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修文铭记祖恩 向海而生传承不息

红尘镜像

&nbsp; &nbsp; &nbsp; &nbsp;崇武古城始建于1387年,是明朝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城堡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一座,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用花岗石砌成的古城池。崇武、崇武,崇尚武备!这个石头城堡在海边屹立了600多年,这个阳刚的名字,伴随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民守护祖国海疆。戚继光曾在此操练水兵;郑成功以此为据点挥师收复台湾;抗战时期被日舰炮轰,至今城门上城壁上有迹可寻;人民解放军于此聚集,扬帆解放厦门;1965年11月,这里的海面上“小艇打大舰”,国民党海军两条军舰一沉一伤,从此逆转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一个曾经烽烟四起的地方,一个真正仍然活着的古城。 &nbsp; &nbsp; &nbsp; &nbsp;崇武古城里仍然保留着以石砌房的传统,既坚固又实用。整个古城除南门外一片海滩区域划为了景区,需门票进入,别的地方都是当地人的生活区,不需要门票可以随便闲逛。走过不少古城,这是最接地气,最生活化没有商业化的古城了。随意走在城中,原汁原味的闽南风情扑面而来。 &nbsp; &nbsp; &nbsp; &nbsp;崇武古城里的客家人保持着纯朴家风,慎宗追远,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虽千百年岁月更迭,他们在祖先的福荫下,努力打拼。无论他们的子孙走得多远,都不曾忘记家,他们的心始终连着故土。无论他们的能力有多大,都不会忘记回报家人故乡,修祖屋,建家祠。一代又一代,中华文明便是在这样的具体细微之中传承不息。 &nbsp; &nbsp; &nbsp; 不大的古城中,不但有各衍派的家祠,也有不同的庙宇,和居民们的房屋比邻而居。信仰和生活就这么没有痕迹的水乳交融在一起,心中的神仙和世俗的烟火就这样和谐共生。或许正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才造就了古城人豁达开阔的心胸。因历史的原因,他们虽然不得不把自己圈在一个坚固的城堡之中。为了生存,他们也不得不崇尚武备,但他们却并没有因此固步自封、划地为牢。崇武从不曾忘记修文,从这里走出了不少的能人志士,为建设祖国海疆,开发八闽大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向海而生,向海图强是古城人千百年来的追求。 &nbsp; &nbsp; &nbsp; 古城的很多角落都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它们向人们诉说着古城的过往,昭示着古城的未来。经得起岁月打磨的不仅是古城的花岗岩建筑,更是古城人血脉中的风骨。 &nbsp; &nbsp; &nbsp; &nbsp;同一个城门,游人也罢,城中原住民也罢。进进出出,都是生活。变了的只是外在的表象,古城不曾改变。街巷虽然很逼仄,但生活气息浓厚,市井之中,家家户户透露着祥和和满足。老奶奶依然在她们祖先留下的祖厝中生活,老井依然流淌出甘甜的清泉。仍记得我们逛晚了从沙滩上回来,凉鞋中沾满了沙粒,磨得脚十分不舒服。隐隐路灯下,有位老奶奶倚门而立,我们试着向她借用井水淋一下鞋子。由于老奶奶不懂普通话,比划中她明白了我们的意思,非常和蔼地给我们拎来一桶井水。凉凉的井水冲进我们的脚里,冲走了沙粒,消去了走路的疲惫,更把温暖冲进了我们的心里。 &nbsp; &nbsp; &nbsp;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里里外外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惠安女就是坚韧的化身。虽无法阻挡岁月流逝,亦无法避免皱纹爬上脸庞。但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不会老去。就如这古城,虽历经风雨侵洗,却弥久愈新。 &nbsp; &nbsp; &nbsp; 铭记祖恩,光大门楣,在这一砖一瓦之中,更在古城人的血脉中。这里的人们是幸福的,就算终老于此,住着传承百年的祖厝,看着儿孙满堂。有人立黄昏,有人粥可温,夫复何求。<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