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期半个月的“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云南行”活动转眼之间就要结束了,在这短短的10天里,无论是志愿者工作还是古籍相关知识,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我收获颇多。</p><p><br></p><p> 全国古籍普查是始于2007年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协调组织、全国图书馆界与文博界同仁共同参与的重大文化工程,其重要性与意义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为过。其工作是为了全面了解全国古籍存藏情况、开展古籍保护、开发利用古籍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心任务是调查登记清楚每部古籍身份信息,加强对古籍的管理、保护和利用。<br></p> <p></p><p> 惭愧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是第一次如此近地与古籍进行接触。在此之前,对于古籍保护的相关工作也好,或是志愿者服务工作,多是停留在网络咨询或是书本知识,最接近的也不过是实践参观中,有幸参观了档案馆中的古籍修复部门。然而,此次在云南省图书馆的“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云南行”活动,却是为我们揭开古籍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与古籍切身相处,将古籍捧在手心,更好地了解古籍、了解古籍普查、了解古籍保护。</p><p><br></p><p> 我们小组参与的古籍普查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进行普通古籍普查,第二部分是进行相关数据的电脑录入。</p> <p></p><p> 普通古籍的普查工作是进库查看古籍相关的装帧、版式,并进行行款记录,我们工作的地方在位于图书馆9楼的库房。一进入库房,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夹杂着灰尘味儿的中草药味儿,我们还打趣说古籍放久了是不是会有一股中草药的味道,后来才知道这是防蛀虫药的味道。在装备好老师为我们准备的手套、蓝色大褂和口罩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普查工作。翻开那一本本或是泛黄、或是铺满灰尘、或是布满虫蛀的古籍,有一些恍若抽离了现在的时空的感觉。偌大的古籍库房中,时不时响起志愿者们报装帧、版式的声音,穿插在其中的则是带队老师温柔的叮嘱或是解答。在翻阅古籍地过程中,时常被古籍中内容所震撼。虽仅是白纸黑字,但是画的栩栩如生的配图;虽还不及手掌大小的书本中,写的极其工整的小字;虽是文言文,但是读起来却十分易懂又有趣的小故事。不禁让人感叹,能与古籍常相伴也是一种福气啊。<br></p> <p></p><p> 相关数据的电脑录入工作则是在图书馆5楼的历史文献阅览室中进行的,在录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之前普查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在我们此次普查中做好记录的古籍数量有那么的庞大,更别说所有的古籍数目到底有多少。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历史、国家的记忆、国家的瑰宝,都在这古籍中静静地记载、静静地传承。在工作过程中,整个阅览室十分安静,只有我们志愿者敲击键盘的声音,偶尔会有人来进行古籍的查阅。看着查阅者查阅到自己所需古籍的欣喜或是得知自己查阅的古籍还未修复整理出的失望,越发觉得古籍普查工作的意义重大和深远。</p> <p></p><p> 回望过去的10天古籍普查工作,感叹收获良多的同时,又如此地让人不舍。古籍普查不仅给我们回望历史的机会,也为我们搭建看向未来的基石。若有机会与古籍相伴工作,必将竭尽全力。<br></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云南大学 图书情报专硕 丁丹妮</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7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