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参军五十周年纪念活动</h3> <h3>一时的战友,一世的兄弟。</h3> <h3>整装出发</h3> <h3>上海、营口赶过来参加活动的战友。</h3> <h3>阔别四十五年的海伦战友,热烈欢迎我们一行。八连战友张秀峰听说长春战友要去海伦看望老战友的消息以后积极组织海伦的相关战友,安排食宿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在欢迎宴会上原肖国宝英雄连,肖国宝英雄班的班长(140团2连1班)张贵生代表140团海伦战友发表了深情激动的发言。</h3> <h3>阔别四十五年的海伦战友,热烈欢迎我们一行。</h3> <h3>140团1969年长春籍战友会会长阮勇代表长春一行战友对海伦战友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同时欢迎战友们来长春旅游。祝海伦战友及家属健康快乐,军魂永驻。</h3> <h3>140团1969年长春籍战友会会长阮勇代表</h3> <h3>丰盛的欢迎宴</h3> <h3>全体聚餐人员</h3> <h3>多年不见的战友相见恨晚举杯畅饮。</h3> <h3>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已经两鬓斑白,四十五年没能谋面,战友见面靠着记忆在脑海里搜索,老了大家都老了,慢慢战友之间都对上了名字,每一个名字都在心里在脑海里在记忆里,这就是永远忘不了的战友。一时的战友,一世的兄弟!</h3> <h3>八连三炮连的战友</h3> <h3>我们是肖国宝英雄连我们是钢铸铁打的英雄汉。</h3> <h3>战友相聚激动万分</h3> <h3>亲爱的战友我们想你</h3> <h3>一天的海伦活动结束了,又要分手了,战友们相拥在一起难舍难分,战友啊!心里话还没有说够,战友情还没有叙完,。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眼里还是饱含泪水难舍难分……。送战友踏征程,海伦的战友再见了!欢迎你们长春在相见。</h3> <h3>战友们相拥在一起难舍难分,</h3> <h3>北大荒当时干打垒草房。真是传说的那样。北大荒荒凉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h3> <h3>人烟罕至,寒冷、偏僻、荒蛮、凶险以至于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等等。</h3><h3>1970年7/8月份我们第一次踏上了北大荒的土地,在师农场收麦子(因当年雨水比较大收割机进不了地,我们用打草的扇刀收麦子)。</h3><h3>夏季的北大荒,野兽成群,沼泽密布,蚊虻成阵,因草水多多,蚊子就多。晚上睡觉,蚂蚁和蛇常会爬进被窝里。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写道:"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苇草青,苇草黄,生者死,死者烂,肥土壤,为下代作食粮。何物空中飞?蚊虫苍蝇,蠛蠓牛虻。何物水边爬?四脚蛇,蛤士蟆,肉蚂蟥。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与狼。烂草污泥真乐土,毒虫猛兽美家乡。谁来酣睡似榻前,须见一日之短长。大烟儿泡,谁敢当?天低昂,雪飞扬,风颠狂,无昼夜,迷八方。雉不能飞,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无虎狼。酣战玉龙披甲苦,图南鹏鸟振翼忙。天地末日情何异,冰河时代味再尝。一年四季冬最长"。/</h3> <h3>1972年我们第二次回到了北大荒师农场,这次长达一年的生活,去老黑山拉火山灰干打垒盖房子,春播、夏耕、秋收,领略了北大荒自然环境的恶劣,几乎每天从地里回来脸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小咬咬得胖出一圈。吃的是清一色的高粱米、盐水煮黄豆,白菜粉条汤。一日三餐除了大白菜,偶尔有点土豆之外,几乎也吃不到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顿大米饭或者饺子,饺子也多半是喝片汤(以班为单位包饺子)。当时顺口溜:汽车要拖拉机拽,电报没有人走的快。后期生活有所改善,每顿饭可以吃到白面馒头了,记得第一次吃馒头的时候一人一双筷子各插四个馒头都可以吃完。后来连长要求按人头做馒头一人一个大馒头好像应该是半斤一个吧。</h3> <h3>现在的师农场已经改天换地了,过去的干打垒没有了,建起了楼房</h3> <h3>旧貌换新颜。</h3> <h3>晒麦子的场院不见了,自动化的设备拔地而起。</h3> <h3>仗剑扶犁,垦荒戍边。</h3> <h3>身后右手就是当年我们住的干打垒,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h3> <h3>农场附近的老黑山现在已经开发成了十四座火山唯一一个旅游景区,导游图上依然可以看到师农场。</h3> <h3>五大连池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h3> <h3>北大荒的土地上我们曾经挥洒汗水,奉献了青春。</h3> <h3>再次回到北大荒战友们心情激动万分。</h3> <h3>属老虎的齐少坤</h3> <h3>胜山要塞位于孙吴县沿江乡境内,当年日本侵略者在此建有若干监视哨、军事指挥部、野战阵地、炮台等军事设施,道路、交通壕和地下通道纵横连接。是当年日本侵华时期东北的军事要地,是集遗址、遗迹游和森林生态游为一体的综合景区。</h3> <h3>胜山要塞满语称作霍尔漠津要塞,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第五国境守备队"在中国东北部精心构筑的一个庞大军事工程,由胜武屯村上大队本部、胜山主阵地、毛兰屯野战阵地构成,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h3> <h3>被炸毁的要塞出入口</h3> <h3>解放这么多年了,山上还有爆炸物。</h3> <h3>我们站在T34坦克上。</h3> <h3>五姐妹欢聚在一起</h3> <h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遥远的黑龙江中俄边境上就有着这样一座山。</h3><h3>"龙"而闻名的山--龙骨山。这龙骨山,山体矮小,甚至有点丑陋,但这里,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被誉为"恐龙的故乡"。过去,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组装的恐龙化石--"神州第一龙";今天,这里已不再荒凉凄冷,成了一处旅游胜地--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h3> <h3>坐在大白鱼身上</h3> <h3>黑龙江省嘉荫</h3> <h3>和恐龙合个影</h3> <h3>中国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发生地--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因龙而名"。从这里出土的化石,已 经被装成了10具恐龙化石骨架。几年前,多国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在嘉荫野外考察时,发现了新的大 规模恐龙化石群,除甲嘴龙、虚骨龙外,还发现了甲龙化石、恐龙被皮肤化石和恐龙脚印化石,使"恐龙之乡"的名声更加远场。</h3> <h3>松花江与黑龙江在同江城东北4公里处的同江汇合,汇合后俗称“混同江”,故名为“三江口”。三江口以“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而闻名。来到三江口有两个必看:一是欣赏同三公路零公里标志塔的壮美,经过同江市政府的独具匠心建设,这里已成为风景独特的旅游观光宝地;二则是“泾渭分明”的两江奇观。黑龙江水色呈墨绿色,平缓而坦荡;松花江泥沙较多呈黄色,黄色的松花江与墨绿色的黑龙江汇合后的江水汹涌澎湃,水色分明,东流数十里不混。2米高的标志塔巍峨耸立,直上云霄。标志塔造型别致,寓意深刻。博物馆陈列着赫哲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实物,记载着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别具一格的水上餐厅可以品尝特色美味,避雨长廊则可以远眺异国风情。同时由于景区内绿化面积大,也被称为“天然氧吧”。</h3> <h3>同三公路起点</h3> <h3>我们一到三江口风景区就有一个女同志一直跟着,而且连续拍照我们的活动。最后直接提出要跟我们曾经的军人合影留念,欢迎我们去她的家乡游玩,她讲从小就崇拜军人,做梦都想参军所以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这次在三江口相遇我们五十年前的老兵十分的高兴。</h3> <h3>黄金古镇</h3> <h3>太平沟旅游景区</h3> <h3>背后是黑龙江</h3> <h3>在这个偏远的地方江边几人忙了半天捞了半框小江鱼,当看见我们参军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主动把鱼都送给了我们,真正体现了军民鱼水情。</h3> <h3>养蜂人</h3> <h3>蜂巢太甜了</h3> <h3>萝北县隶属黑龙江省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30°01′-131°34′,北纬47°12′-48°21′,县境东北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46.5千米,西北与嘉荫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汤原县毗邻,东与绥滨县接壤。</h3> <h3>身后是俄罗斯</h3> <h3>小学同学亲如姐妹</h3> <h3>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h3> <h3>主要以渔猎自然环境展示为主,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亲笔书写的馆名,有反映赫哲族民俗风情的6根彩绘柱及1根图腾柱。赫哲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现有人口4600余人,世居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富饶的三江流域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世界著名的湿地之一,她养育了赫哲族,也孕育了赫哲族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在解放前赫哲族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在山林水域从事渔猎生产。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他们不仅以鱼、兽肉为食,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鱼皮、狍皮和鹿皮等兽皮制成,用鱼皮做衣服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由于赫哲人擅使犬,历史上对赫哲族曾有过"使犬国"的称谓。</h3> <h3>走在神路上</h3> <h3>东方第一县抚远</h3> <h3>祖国的东极</h3> <h3>向祖国和人民敬礼</h3> <h3>东方第一哨我来了,敬礼!</h3> <h3>敬礼!英雄的第一哨。</h3> <h3>东方第一哨在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位于东经134度40分,北纬48度15分。乌苏镇哨被称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东方第一哨”,从经度上看,他是中国疆域最东端的行政乡镇,常住人口只有一户人家。</h3><h3> 东方第一哨的哨所,建成于2005年6月,由黑龙江农垦设计院设计为“船字型”,寓意这扬帆起航,驻守在这里的士兵们代表祖国迎接太阳为激励,每天硬着初升的太阳第一个把五星红旗升起在祖国最东方的哨所。这里也是全国爱国教育基地,感悟着革命先辈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观瞻士兵们冒着严寒在爬冰卧雪, 在零下四十度的寒冷与艰辛中坚守着冉冉的红旗,守卫者边界线和人民的安宁,相信身临其中的人内心很难不滋生一种敬畏。</h3> <h3>向守卫在东方第一哨的官兵敬礼</h3> <h3>1969年珍宝岛战役硝烟还没有散去,我们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毅然决然选择了当兵,保家卫国。从那时起我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就是真正的军人。</h3> <h3> 军旅越流年,回首如梦间。从一九六九年到二零一九年,这五十个春夏秋冬,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一瞬;但在我们生命旅程中,它却跨越了两个世纪,我们也从翩翩少年,走进了人生的金秋,步入知天命的年轮。世事沧桑,物换星移,时光风蚀了昨天,岁月改变了容颜;而根植于心的军旅情怀,却像陈年老酒,越久越浓,愈品愈香,让你也让我,心驰神往,如痴如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部队的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还有那片黑色的土地,早已深深地铭刻在了我们生命的华章里,融化在了血液中,穿越一世,情系一生。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这是我们最爱听、也喜欢唱的一首军歌,每当音乐响起,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热血沸腾,因为它形象、生动、准确地诠释了战友关系的真正内涵。有人说: 战友是琴,演奏一生的美妙;也有人说: 战友是茶,品味一世的清香;而我却说: 战友是歌,唱出一辈子的浓情与挚爱。战友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神圣的情感,战友情是人世间最崇高、最伟大的友谊。一日为战友,终生是兄弟。让我们再次来分享,我们那段光荣与梦想、激情与砺志的峥嵘岁月、青春之歌。,</h3> <h3>在珍宝岛遇见上海老年旅游团,这些老同志坚持要和我们参军五十年的老兵一起在珍宝岛合影留念。情景非常朴实感人。</h3> <h3>虎头要塞本来可以不战而降的,因为就在苏联兵临虎头要塞之时,日本天皇已经在东京宣布投降,虎头耍塞守军其实可以走出要塞,向苏军投降。</h3><h3>但是偏执的日军不相信日本会战败投降的事实,因此,虎头要塞就此被推入火坑。</h3> <h3>因为虎头要塞多半处于地下,苏军的装甲部队在此时基本上无法发挥威力,面对敌人的射击也没有办法进行有力的还击。</h3><h3>如果依靠步兵冲锋完成攻破要寨的任务,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于是,苏军选择了使用强大火力的大炮来进行轰炸。</h3> <h3>苏军像支燃烧的火箭,一早就占领了东猛虎山的山顶,然后把所有能用的武器都摆上阵地,无论是火箭炮还是自行火炮,只要能开火的都对准了猛虎山阵地。</h3><h3>苏联人的复仇威力让人不敢置信,从地上到空中,已经分不清几公里内的景物,充斥着大量混沌的烟尘。</h3> <h3>惊恐万分的日军还来不及反应,炮弹已经呼啸着一颗又一颗在他们身边爆炸。所到之处都是深深的弹坑,热焰将沙子都熔化成了玻璃。要塞中的日军像是被装进了一个破碎的瓶子,被随意晃荡着,末日的恐惧让他们都忘记了叫喊。</h3><h3>到了傍晚时分,日军地面已经毫无工事可言,各个孔洞都填上了厚厚的积土,所有逃入地下要塞的日军被彻底封闭起来。</h3> <h3>还不甘心的苏军创开部分出入口,往里面灌进大量汽油,扔下一包包炸药,随着火把的抛入,许多日军来不及呜咽就混着沙石成为了肉泥。</h3> <h3>兴凯湖(亦作Hsing-k'ai hu或Xingkai Hu)史书记载,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后改为兴凯湖,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为中俄界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位于黑龙江垦区的兴凯湖农场和八五一零农场区域,距密山市35公里,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部属俄罗斯。大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 方公里 ,湖面海拔69米,最深处10米,总储水量约240~260亿立方米;小兴凯湖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140平方公里,最深处4~5米。北纬45°20′东经132°40′。12月开始封冻,10~15天内湖面全部冻结。2月底到3月初冰层厚达0.9公尺。4月中、下旬解冻。</h3><h3>环湖多沼泽,湖底多淤泥和腐殖质。湖水混浊,透明度仅60公分。湖水从东北部龙王庙附近流出为松阿察河,注入乌苏里江。富产鱼类。是国家(AAAA级)度假、养生、旅游胜地,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罕见的原生态湿地环境已成为摄影人心中的理想国及影视剧外景拍摄基地。</h3> <h3>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唐称"率宾水",金称"苏滨水"、"恤品水",明称"速频江"、"恤品河",清代始称"绥芬河"。绥芬河是一座风光秀丽的边境山城,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城乡各半,下辖绥芬河镇、阜宁镇。</h3><h3>绥芬河既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桥梁,也是承接我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h3><h3>绥芬河市2011年6月列为黑龙江省"省直管"试点市,受黑龙江省直接管辖,被赋予黑龙江省辖市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h3><h3>2013年,绥芬河市已正式被国务院批复为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允许一种外币在中国某个特定领域行使与主权货币同等功能。</h3> <h3>二战最后一个战场</h3> <h3>东宁要塞始建于1935年春天。为了修建要塞,日本从中国山东、河北、吉林榆树等地用欺骗手段招募劳工,还有一些是中国战俘。前前后后共有17万名劳工参加了东宁要塞的修建。中国劳工和战俘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每天都有十几个至几十个劳工死于非命,有的还被日军残酷地杀害,在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地区内就发现有大小坟包一千多个。为了"稳定"军心,日军还用火车运来了一千多名"慰安妇",这其中有日本女人、朝鲜女人和中国女人,当年东宁五镇设有二十多个"慰安所"。在东宁的敬老院里还住有当年的"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妇"。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在大炮、坦克、飞机的支援下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日军以弱对强,战斗持了7天之久。苏军以空中、坦克、步兵联合攻击,强行攻破日军多年苦心经营的东宁要塞,没有援军的日军不得不向吉林方向溃退,一小部分日军则留在要塞中。8月15日,日本天皇下诏书宣布投降后,由于苏军的猛烈轰炸和日军的仓慌逃窜,日军的通讯全部中断,据守在东宁要塞中的日军不知道天皇已经投降。苏军的轰炸是相当猛烈的,东宁满山都是一米见方的水泥块,许多隧道被炸塌了,但仍是无法取得完全胜利。后来苏军用飞机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从牡丹 江运来,打着白旗进入东宁要塞,向日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日军才完全放弃抵抗。901名日军于8月28日打着白旗走出要塞。但是,勋山要塞的日本守军因暗堡没被发现,没有投入战斗,所以没有被苏军发现。是当地的老百姓上山时发现了日军,立即报告了苏军,苏军立即调集飞机、大炮,天上炸,地上轰,到8月30日战斗结束。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可以说是完全结束。所以,东宁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战。</h3> <h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五十年翘首以盼,三十年望眼欲穿,岁月不居,时不我待,今日重逢,万般感慨。大家有说不够的当兵历史,道不完的军旅情怀,言不尽的回乡心得;这千载难逢的良辰美景,我们欣喜若狂,把酒言欢,乐不思蜀,留恋忘返。相聚是美好的,但也是短暂的,相见终有一别,带着感动,带着温暖,我们憧憬,我们渴望,用真诚的心相约,用真挚的情呼唤,我们期待再次相聚,让军旅情更深,战友情更长。 依依惜别情难尽, 互致祝福话真情; 叮嘱战友多保重, 更待来日再相会! 谢谢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