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宋代:陆游</h3><h3>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h3><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h3><h3> 2019.7.21至23日有幸参加河南省省级骨干教师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学习。7月21上午在河南师范大学如期举行。首先由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永贤院长宣布开班仪式开始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践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要悉心体会,认真反省将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并就这次培训给各位语文教师寄寓深切希望。</h3><h3> 三天时间一共由五位名师给我们培训学习。他们分别是郑逸农(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宋爱芹(焦作市第一中学 中原名师)、任云峰(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刘萍萍(新乡市基础教研室高级教师)、杨卫平(郑州十九中特级教师)。</h3> <h3> 7月21上午郑逸农教授授课。授课名称:“非指示性”语文教学改革。</h3><h3> 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①误区辨析②课堂表现③五读教学模式④六读教学模式⑤课堂评价模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后指出:“非指示性”教学改革体现了我们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理解和探索。其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指示”,也不是“非指导”,而是“引导”;学生的作用不是“被指示”,也不是“不被指导”,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h3> <h3> 7月21下午由宋爱芹老师引导我们培训学习。她授课的题目是: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h3><h3> 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师德修养、专业技能、班级管理。</h3> <h3>教师教会这四样东西会铸就我们一生的财富。</h3> <h3>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修己、修学、修德。</h3> <h3>窗户外的班主任,形象解读。</h3> <h3> 鼓励老师们多读书。指出,光靠职责感也是不行的,还务必在头脑中贮存“墨水”,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务必有长流水的趋势,孜孜不倦地学习,储备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h3> <h3> 7月22日上午由任云峰老师主持培训。培训题目是:写作,使师生生命河流融通。</h3> <h3>任老师分别从以上五个方面进来分析。</h3> <h3>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h3> <h3> 7月22日下午由刘萍萍老师主持培训。培训题目是: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h3><h3> 分别就两大板块分析:1、传统听课中存在的问题。2、专业化的听评课方法——课堂观察。</h3> <h3> 从刘老师精彩的讲座中,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的那一套不成熟的观念。一些些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浅。</h3> <h3>生动的课堂</h3> <h3>随机提问</h3> <h3> 透过深刻的理论阐述和经典的例子结合,使的讲座的效果到达比较高的境界。</h3> <h3> 7月23日上午由杨卫平老师主持培训。题目是:爱上语文,简单生长。</h3><h3> 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语文教学有功力,无功利。2、语文老师的写作有收获,不迷惑。</h3> <h3>师生共写互评</h3> <h3>作文中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h3> <h3> 写自己,读自己。用自己的真情感染着现场每位听者。有血有肉的文章加上有趣的灵魂让我们眼眶湿润。</h3> <h3>现场读和学生的书信交流</h3> <h3><br></h3><h3> 杨老师温柔的外表中镶嵌着锋芒。瘦弱的身躯中藏着倔犟。诙谐的语言中布满着深意。她是信阳罗山人,培训结束后约我们信阳的老师们合影留念。</h3><h3> 感恩相遇……</h3><h3> 三天五位辅导教师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从事这个行业应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想,对教师来说,成长最重要的是以终身学习为途径的自我培训,要像朝圣那样虔诚而持久地搞好自我修行。</h3><h3> 教育的理念、方法、形势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我,才能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不断地弃莠汲良,才能使自我们的教学工作到达最优化,教育活动才最有效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