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七月,在有着千年古韵的杭州,在闻名遐迩的浙江大学,我参加了初中文科组教师培训学习。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h3> <h3>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吴丹青老师做的《教研共同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当了几年的教研组长,我时常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组内的教研活动丰富又不失乐趣,让教师获取专业成长又不枯燥。我不想浪费老师的每一次的教研时间,想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动让他们学有所得。听了吴老师的报告后,真心感觉一位好的教研组长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她善于发现优秀的有潜力的老师,无论他们教龄长短;对于教学动力不足的教师她同样有方法,给她们慢慢成长的机会,带他们一起成长。她说:“优秀的教师从来不是在听课中形成的,而是在讲台上的讲授中成长的。”开学之后,我决定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成长。你好我好,都不怎么好,很平静。这种情况并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应该想办法来解决这样问题。</h3><h3> 在促进青年教师发展方面,她从听课,磨课,上课,写教案,评课,读书,写论文各个方面促进他们成长。在师徒制度上,师傅和徒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她提出的“作业单”非常实用,在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中可以借鉴使用。</h3><h3> 吴老师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老师,而且是培养了一批批优秀老师的老师。然后把培养老师的技巧和方法写成论文,让后人使用。她告诫我们:不要只注重追求技巧的教书匠,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师的专业情趣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吴老师对于教师业务的成长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水到渠成。</h3> <h3>祁老师用他接地气的方式给我们做了一场有关于班主任艺术的报告。祁老师总是在强调做有温度的教育。他在和学生沟通,与家长交流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智慧。他和学生一起闲聊,看电影,玩游戏,打球,在玩中教育孩子。他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株长满无限可能的树。他关爱学生,帮孩子值日,过生日,当然也让学生论文打字,揉肩。他送爱心礼物给学生,有时候主动出击也是一门艺术。山不过来,我过去。他运用“小题大做”的艺术,利用超级大转盘给学生奖励。他给学生献锦囊:“欲行远,读哲学。”他善用人才,给任课老师一个学生,让他们做春风化雨的说教。</h3><h3><br></h3> <h3>赵志毅教授为我们进行了《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整场报告我流了好几次眼泪。一位老者,给我们讲屠呦呦时,竖着大拇指说她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告诉我们证实和证伪同样重要;他进行教育干预,搜集资料,从教以来一直记教育工作日记;他每天早晨看半个小时书,晚上记20分钟日记;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读书,要有很好的阅读素养,要打造书香自己的人生。谈到山大学伴事件,他慷慨激昂,全身哆嗦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慨。这种学者,教育家的情怀让我不禁泪流满面;他高呼:育人是在教书前面的!他的家国情怀让我们肃然起敬!</h3><h3> 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我们的领导给予我们机会,感谢我们同事的陪伴,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平台。最应该感谢我们的学生。善待每一个生命!</h3> <h3>周俊老师给我们做的《基于案例的教学与研究》让我感觉非常有趣。我们在讨论中碰撞教育思想,各抒已见。他告诉我们校本教研也可以请老师看电影;教给我们如何写教育案例。</h3> <h3>参观了杭州大关中学,被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所震撼。校长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吃小亏赚大便宜。要感谢学校这个平台,要相信交给你的每一项任务都是对自己的历练,说不定在某个时候会用到。</h3><h3> 在浙江大学的校史馆里,看着他们为了求学而西迁,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在炮火连天的状况下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我不禁汗颜。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作为我,作为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国家栋梁重大责任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h3><h3> 反思自己,首先得从读书做起。你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你的某种气质。其次,我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节课,不能糊弄。严谨备课,严谨治学,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第三,我要努力使自己从技术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不断写东西,每天花二十分钟的时间记教学反思,教育随笔。</h3><h3> 一切的偏爱都是认真艰难的前期修行,一切的光鲜亮丽必有背后的默默付出,真所谓厚积薄发。先默默地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做到以上简单的三条,那我的从师之路定不会简单!</h3><h3>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强大而教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