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东昌红色记忆之一,东昌府区第一个共产党员聂子政

不忘初心

<h3>前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革命老区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周店村,了解东昌府区第一个共产党员聂子政,第一批党团组织,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县委,第一次农民武装起义,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部队,来共同寻找红色记忆,挖掘红色资源,接受红色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以此来纪念为了人民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成立、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而勇于奋斗的革命先烈们,以此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h3> <h3>聂子政家大门上,光荣之家,山东省人民政府</h3> <h3>聂子政 (1904.12.19—1949.8.14),原名聂丙贞,又名聂志超,男,汉族,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周店村人。</h3> <h3>一、求学岁月。1912年,8岁的聂子政在周店村南三里外的刁庄读过三年私塾。后在梭堤,杨庄读私塾。</h3> <h3>1918年在周店初级小学读书二年。1920年,16岁时到聊城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22年冬毕业。<br></h3> <h3>1923年春,19岁的聂子政考入聊城“山东省立二中”学习。这时正直五四新民革命思潮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等革命种子相继传到山东来,学生们思想受到科学与民主进步思想的洗礼。<br></h3> <h3>1925年5月29日,山东青岛发生共产党人领导的罢工运动,山东督军张宗昌镇压,发生青岛惨案。</h3> <h3>1925年5月30日,上海五卅惨案。</h3> <h3>1925年5月29日,山东青岛惨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聊城同全国学生界一样掀起声援五卅惨案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所领导的大革命风暴,也影响到山东,号召进步青年去广东参加革命。图南下同学合影,后排右一为聂子政。</h3> <h3>聊城省立三师,省立二中学生先后有20多人投笔从戎,到广州进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革命知识和武装斗争技能。聊城有聂子政,赵以政,阳谷王寅生,莘县孙大安等。图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h3> <h3>1925年10月,聂子政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 <br></h3> <h3>1926年5月聂子政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昌府区第一位共产党员。<br></h3> <h3>黄埔军校学生在进行持枪训练。黄埔军校四期学员:谢晋元 张灵甫 胡 琏 李 弥 胡长青 刘玉章 潘朔瑞 赖传湘 林 彪 罗 列 高吉人 彭士量 聂子政等</h3> <h3>1926年10月4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典礼在广州郊区瘦狗岭沙河广场举行,前来观礼的宾客不下万人。<br></h3> <h3>学员方队列队经过检阅台,高声朗诵黄埔军校四期学员誓词: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立定脚跟。为主义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继承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谨誓。</h3> <h3>1926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聂子政参加北伐军。</h3> <h3>二、党组织建设。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在武汉的山东籍共产党员,如王寅生受时任中央委员的恽代英同志的指示,回山东,以军事特派员名义,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负责建立党组织,组织农民协会,发动武装暴动,向反动派夺权,创造革命根据地等主要任务。于是王寅生、聂子政等陆续回到聊城。</h3> <h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聂子政以“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聊城从事革命活动,在聊城省立三师,二中发展党团员18名。壮大了东昌府区第一批党团组织,如聊城省立三师、聊城省立二中党团组织。<br></h3> <h3>图为聊城省立二中的校舍。后面是古楼。1927年夏,共青团聊城山东省立二中支部成立。</h3> <h3>1927年夏,共青团聊城山东省立二中支部成立<br></h3> <h3>发展壮大了东昌府区最早党团组织,聊城省立三师,聊城省立二中党团组织。图为聊城省立三师大礼堂</h3> <h3>成立东昌府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7年秋,聂子政回闫寺镇周店村,发展党员9名(包括刘文著、王清泗、刘玉坤、聂存良、刘凤珠、王怀礼、聂少有、刘庄林、张连海),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兼任支部书记。后来外村发展了3名党员,周店村又发展王允志、王允秀两名党员。</h3> <h3>党支部就安在聂子政家里南屋中,县委王寅生、赵以政等同志都不断来村巡视工作。他们把党的宣传单贴到闫寺及聊城城里大街上。</h3> <h3>遵纪守法模范户,闫寺镇人民政府</h3> <h3>成立鲁西北第一个县委。1927年10月, 中共鲁西县委成立,聂子政被选为县委委员,负责军事。<br></h3> <h3>1927年10月中旬,在姚家园子赵以政家里组建了鲁西北最早的县委组织——中共东昌县委(亦称鲁西县委,代号董昌贤),张干民任书记。聂子政、王寅生、赵以政、袁果被选为县委委员,聂子政任军事委员。东昌县委负责领导聊城、阳谷、东阿等县的地下革命工作。后来补选孙大安、宋占一、杨耕心为县委委员。图为赵以政家大门。</h3> <h3>三、革命暴动。组织山东省第一次农民武装起义。1928年1月,聂子政与杨耕心等人组织领导了阳谷坡里暴动。</h3> <h3>1927年冬,根据县委决定,聂子政、杨耕心与活跃在阳谷坡里一带的韩建德绿林军直接接触,阐明党的政治主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欣然同意参与坡里暴动。<br></h3> <h3>1927年11月,中共鲁西县委计划在聊城城南40里与阳谷交界的郭店屯一带,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占领阳谷、聊城、莘县三县交界的坡里天主教堂,作为建立农民自卫军和工农革命政权的根据地。<br></h3> <h3>暴动发生前,赵以政赶到闫寺镇北周店,传达上级指示,动员农民党员和农民协会会员支援起义队伍。在周店村小学召开会议,确定6名党员和部分农协会员,于暴动当天下午步行到达阳谷坡里 ,加入农民自卫军,编入孙大安为队长的党员队,参加到坡里暴动队伍中。<br></h3> <h3>1928年1月14日黄昏,聂子政对起义队伍做了简短的战斗动员,韩建德进行了具体的战斗部署。随后,向教堂进攻。</h3> <h3>1928年1月14日晚,韩建德、聂子政、杨耕心率领暴动队伍利用教堂晚上“晚祷”、教徒可自由出入的有利时机,一举攻进并占领全部教堂。<br></h3> <h3>坡里暴动旧址。聊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1928年1月15日,申兰生、孙大安迅速赶到坡里参与领导工作。1月16日县委书记张干民,省委委员王寅生,省立三师学生宋占一到坡里,举行会议,经过商议,成立了“东临地区工农革命委员会”,组建了以韩建德为总司令的领导机构,县委委员聂子政代表党组织处理军中事务。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老百姓。“东临地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发布《告民众书》。<br></h3> <h3>1928年1月16日成立了鲁西北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东临地区革命委员会”,发表了革命文告,宣布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自卫军,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等政治主张,在鲁西北平原地区树起了第一面革命红旗,并召开群众大会,开仓放粮,动员参军,农民自卫军很快由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h3> <h3>起义军发布《告民众书》,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武装,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等口号。强调了开放民权,建立民选政府的政治主张。</h3> <h3>开仓放粮。为扩大政治影响,壮大革命力量,更广泛发动民众拥护和参加革命,起义军把教堂内几十万斤粮食开仓济贫,用小车推到打谷场,日夜放粮。</h3> <h3>组织宣传队到打谷场演讲,控诉洋人和反动派的罪行,宣传党的主张,鼓励人民斗争,参加革命队伍。</h3> <h3>组织武装工作队,到周围村庄发动农民斗争恶霸地主,收缴枪支,分粮分款。</h3> <h3>为打击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振奋贫苦百姓的斗争勇气,起义军当场枪毙为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企图和谈,收编起义军而当说客的地痞盛思本。</h3> <h3>1928年1月19日建立了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部队——农民自卫军(韩建德和曹万年为正副司令,实际领导权由聂子政总揽全局,签发政令。申兰生任宣传科长,郭庆江任谍报科长,孙大安任党员队长,宋占一在宣传科工作,林梦白在谍报科工作,青年共产党员构成起义军的领导核心)<br></h3> <h3>1928年1月18日,东临道尹兼警备司令陆春元调集阳谷民团和警备队围攻起义军。1月27日又调来张宗昌的警备旅,用大炮进攻起义军。1928年2月7日,聂子政、杨耕心等起义军由教堂西北角突围撤出坡里,到堂邑冠县一带打游击。</h3> <h3>坡里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最早的一次农民武装起义,对鲁西地区和全省武装斗争的开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极大地震慑了反动统治阶级,使饱受欺压的劳苦大众看到了希望。<br></h3> <h3>起义失败后,聂子政回聊城向鲁西县委领导汇报工作,为总结经验教训,1928年5月,在闫寺凤凰集举行会议,决定继续革命活动,聂子政与赵以政、袁果 ,计划发动博平农民武装,利用聊城城里二中 三师学生党员作为内应,占领聊城建立政权。图为凤凰集村。</h3> <h3>1928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派马守遇同志来鲁西,在堂邑北凤凰集,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会议确立新县委(后称第二届鲁西县委)由袁楼农民党员林梦白任县委书记,袁本恒任县委组织委员,郭庆江任宣传委员,袁平之、孙大安等为执行委员,同时决定,鲁西县委机关由聊城姚家园子迁至博平袁楼村,赵以政留在聊城城里继续坚持党的地下工作。<br></h3> <h3>聂子政儿子聂金铎介绍父亲当年差一点被抓捕的故事。</h3> <h3>聂子政在暴动失败后,遭国民党部追捕流亡他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来,聂子政长期隐蔽在国民党高树勋部队中。<br></h3> <h3>在周店村头茶馆,一便衣警察询问,这村是周店村不,王允志回答,是,警察说,我一个同学在你们村上,叫聂子政。王允志回答,我们村上姓聂的很多,没有叫聂子政的。原来聂子政在村上名叫聂丙贞。这才躲过一劫。</h3> <h3>聂子政的儿子聂金铎,介绍父亲没有被捕的经过。</h3> <h3>四、军旅生涯。聂子政后与一个黄埔同学联系,于河南洛阳参加国民党军队隐蔽了起来,因担心家人受到牵连,此后的近二十多年父亲和家里断了联系。</h3> <h3>壮志凌云,周店村58号,聂子政的家</h3><h3>男儿有志在四方,革命离家二十年。</h3> <h3>在台儿庄、瑞昌等地指挥过对日作战。<br></h3> <h3>聂子政历任七六师少校参谋,二十路总指挥部特务营营长,八九师五三○团中校团副,二六五团团长等职。图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陆路总指挥部,中华民国二十四年用。</h3> <h3>五、邯郸起义。邯郸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邯郸市马头镇,1945年中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商谈起义事宜的秘密场所。<br></h3> <h3>1945年,聂子政等积极策动国民党新八军高树勋部起义。起义后,任“民主建国军”第一军第二师副师长。<br></h3> <h3>毛泽东起草的电报手迹</h3> <h3>河北武安,高树勋起义纪念馆</h3> <h3>毛泽东主席赠给民主建国军第二军军长乔明礼的照片。</h3> <p>解放日报,1945年11月20日民主建国军隆重举行建军大会</p> <h3>六、延安之行。1946年春,聂子政率“民主建国军”参观团到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接见,并应邀在边区参议会礼堂作关于邯郸起义的报告。</h3> <p>1946年4月5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举行晚会,欢迎民主建国军参观团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诸议员。朱德总司令致欢迎词,指出高树勋总司令不愿进行内战,反对独裁,要求和平民主,率部高举义旗,成立民主建国军,功劳甚大。民主建国军参观团聂子政(志超)少将做了发言。图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旧址,1941年10月建成。</p> <h3>1946年5月9日,聂子政(志超)副师长应联防司令部邀请,在边区参议会礼堂报告邯郸起义经过。<br></h3> <h3>朱德设宴款待民主建国军参观团。</h3> <h3>1946年4月15日,延安各界“四八”烈士公祭大会。时在延安的民主建国军参观团唁慰中共中央,称“四八”烈士殉难为中国重大损失。<br></h3> <h3>原文如下:顷闻飞机失事,王若飞、秦邦宪、邓发、黄奇生革命诸先进,与叶挺将军及其夫人子女等同时殉难。敝团同人对诸先进殉难及革命政党与国家民族遭受空前损失,痛悼之余,谨向贵会与诸先进家属致十二万分之哀唁与慰问。民主建国军参观团敬叩。四月十二日。<br></h3> <h3>1946年6月1日,参观团启程返部,《解放日报》刊登聂子政(志超)题为《延安参观后的我见》的文章。<br></h3> <h3>就陕甘宁边区及延市的一般人看来,不论公务人员、学生与军民人等,绝不像大后方一般人士的愁眉锁眼,叫苦连天,闹着经济困难,也不像另一部分人贪污腐化、狂嫖乱赌,日趋没落的现象,而都是欢天喜地,刻苦朴素,为着和平民主,为着建设边区,为着解放全国的人民,为着将来人类的幸福,有组织、有计划,实事求是的紧张的工作着;同时延市及边区更见不到盗匪、乞丐,这一种安定丰衣足食的社会,刻苦蓬勃欣欣向荣的现象,正是中华民国走向新的道路新的社会的一种新生气象。 (聂志超:《延安参观后的我见》,本文原载《解放日报》1946年6月1日。参见《延安民主模式研究资料选编》第222页。)</h3> <h3>延安干部学院,延安精神及时代意义课件中引用,聂子政《延安参观后的我见》内容。</h3> <h3>题目:民主建国军参观团 ,离延启程反部。1946年6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二版刊登聂子政采访录。<br></h3> <p>1946年6月5日《解放日报》第2版刊登 聂子政采访录。题目:民主建国军参观团 ,离延启程反部。聂团长语记者:我们以亲身经历和观察,证明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前提,八路军是中国最好的人民武装,忠实执行了三大协定。聂将军又说:“这里的连长排长与战士生活上完全打成一片,在开会时互相提出批评,互相进行反省,完全如一个和睦的家庭。”</p> <h3>聂子政向毛主席请求指示部队工作的意见时,毛主席笑着对他说:“要时时刻刻和大家讲为人民服务,处处和人民结合在一起。大家都能办到这一条就够了”。<br></h3> <h3>聂子政又称呼朱总司令是慈爱的家长。聂子政说:“总司令叮咛我们要仔细倾听战士的意见,凡事大家商量着办,兵就很好带了”。<br></h3> <h3>题目:民主建国军参观团 ,离延启程反部。1946年6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二版刊登聂子政采访录。1946年6月5日《解放日报》第2版刊登 聂子政采访录。冀鲁豫日报也有转载。图为李士钊手稿。</h3> <h3>1946年6月,冀鲁豫日报转载聂子政的采访录。</h3> <h3>1946年春,毛泽东在延安细心听取了关于邯郸起义的汇报后,高屋建瓴地总结了邯郸起义的重要意义,并在亲自起草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号召“开展学习高树勋运动”。他明确指出:“为着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我党必须对一切准备进攻和正在进攻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分化的工作。 1946年5月22日,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迅速积极开展国军工作》的文件,再次强调:“各地应根据中央指示,迅速积极开展国军工作,开展高树勋运动。”<br></h3> <h3>七、重新入党。1946年6月,聂子政回到了民主建国军,不久又派第二批参观团去延安,后民主建国军建立了民主制度,在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战斗力量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1946年6月聂子政也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聂子政晋升为民主建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h3><h3><br></h3> <h3>八、怀念烈士。1949年8月14日,聂子政(志超,丙贞)病逝于西柏坡临时军医院,终年45岁。他的遗骸在1950年由家属移葬于聊城故乡。</h3><h3><br></h3> <h3>聂子政烈士的材料。1965年李士钊初稿于济南。</h3> <h3>李士钊手稿,阳谷坡里农民武装起义的年轻领导人聂子政同志</h3> <h3>1983年10月30日,河北省隆重纪念邯郸起义38周年,邓小平同志为此亲笔题写“邯郸起义纪念碑”<br></h3> <h3>图为东昌府区第一个共产党员聂子政烈士墓。2019年清明节,“聂子政烈士墓”挪到了“东昌府区烈士陵园”。</h3> <h3>一座石碑上刻着“聂子政烈士之墓”七个大字,由东昌府区人民政府1999年4月所立。原来的聂子政烈士墓。<br></h3> <h3>聂子政儿子聂金铎拭去烈士证书上的灰尘。<br></h3> <h3>聂金铎介绍聂子政1927年秋成立党支部的情况。<br></h3> <h3>烈属光荣,聊城市闫寺镇人民政府</h3> <h3>工作人员与聂子政的儿子聂金铎了解情况。</h3> <h3>工作人员与聂子政的儿子聂金铎合影留念。</h3> <h3>在东昌府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前留影。</h3> <h3>工作人员在聂子政家大门口合影。</h3> <h3>北周店村碑。</h3> <h3>重点革命老区村留影。</h3> <h3>工作人员与聂子政的儿子聂金铎合影留念。<br></h3> <h3>工作人员在周店村大路上合影留念。</h3> <h3>工作人员在周店村党员活动室前合影留念。</h3> <h3>2017年,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周店村被确定为聊城市首批重点革命老区村。</h3> <h3>张鸿达老师为聂子政同志纪念馆题字。</h3> <h3>2019年是建国70周年,建党98周年,也是东昌府区第一个共产党员聂子政逝世70周年,东昌府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92周年,我们寻找红色记忆,挖掘红色资源,接受红色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以此来纪念为了人民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成立、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而勇于奋斗的革命先烈们,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革命先烈们的奋斗目标,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进,砥砺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