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在十年前的今天,孙所长带领第一批创业者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仁兴安营扎寨,开始了“掿荒者”的生活,那</font>时的我们肩负着厅党委交付的特殊使命——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平安海南、法治海南,在这里建造一所“全省最大、全国一流“的戒毒所。</h3><h3> 仁兴是一个离省城120公里、离澄迈县城将近50公里的偏远小镇,是我在澄迈生活了十多年也从未踏足过的地方,特别是用于建设的地方,方圆几里人烟稀少,荒凉得超出我的想象,我们即将驻扎的营地是一座监狱的旧址,周围杂草丛生,年久失修、墙面斑驳的老房子根本无从落脚,唯有一栋废弃的二层楼勉强可用,通往山外唯一一条土路坑坑洼洼。没水没电、没有一锅一铲,所有的东西都要到7公里外的镇上去购买,即便生活条件如此艰苦,老所长毅然带领我们7个人住了下来。</h3> <h3>十年前所部旧貌</h3> <h3><font color="#010101"> 经过一番改造老所部焕然一新,这里成为我们生活一年多的营地。院内的荔枝树和琵琶树,已经深深的印在脑海里成为无法抹去的记忆。树下停着的“金鹿”牌拖拉机是当时我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买菜、拉水、拖车全靠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院内墙面上漆的标语:“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度建成全省最大全国一流的戒毒所”正是我们来到这儿的初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所部旁有一棵大榕树,是工作之余民警休憩的好去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十年后的榕树依然枝繁叶茂,它在这里默默地看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一个戒毒所的发展历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迎接第一批新招录民警到来,我们从省城买来办公桌、会议桌、床等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犹记得当初运这些家具来所时,由于路程太远、路况太差,颠簸了4个小时还没到目的地,送货的司机忍不住发飙,一路骂骂咧咧,黑着脸硬要把我和另外一名同事赶下车,好说歹说才同意把东西运到老所部,没有工人卸货,一大卡车的家具都是由民警自已摸黑</font>卸下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所部 会议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所部餐厅</font></h3> <h3>几个月后,迎来第一批民警,我们的队伍日益壮大。</h3> <h3>第一批办公室成员</h3> <h3>创业篇</h3> <h3><font color="#010101"> 筹建初期,没有水没有电,一切都要靠自已解决,烈日炎炎之下工人在安装水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造水塔解决用水问题</font></h3> <h3>青苗补偿工作</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为了做好青苗补偿工作,民警们早出晚归在杂草没顶、长满野刺的橡胶林里一株一株的数青苗,一棵一棵做上记号,被蚊虫叮咬,被刺划破衣服,不小心摔下沟里是经常的事。</h3> <h3>村民阻挠工作开展:</h3><h3> 由于建设场所需要,我们要收回部分已经出租的土地,当地村民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经常成群结队拿着砍刀来所部闹事,甚至有些民警遭受到生命的威胁。</h3> <h3>所领导在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h3> <h3>为了确保"三通一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县里出动大批警力来维持秩序</h3> <h3> “三通一平”以后,住扎的营地变成一座孤岛,周围都是工地,晴天时尘土满天飞,雨天时到处是松软的红泥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每缝下大雨,营地的民警就把绳子、雨靴、准备好——随时做好拖车的准备,那辆“金鹿”牌拖拉机的功能发挥到极致。</h3> <h3>工作篇</h3> <h3>在建设时期,无论刮风下雨,领导依然坚守在工地。</h3> <h3>测量</h3> <h3>民警在浇花</h3> <h3>植树节种树</h3> <h3>慰问</h3> <h3> 在那段艰苦时期,走夜路是常有的事,2013年通往县城的路在修建,从单位回县城只能从小路绕道而行,要穿过溪流、穿过田野,穿过橡胶林,没有坐标、没有导航全凭当地人指路。</h3><h3> 还记得当初独自走夜路的情景,为了送材料,下班后便开车很县城赶,当车开进橡胶林时,本来还微微亮的天一下子就暗了一来,只有微弱的车灯照着路面,风吹着橡胶叶沙沙地响,让人毛骨悚然,我一下子迷了方向,脑海里各种念头在翻转:遇到劫匪怎么办?车拋锚了怎么办?除了拼命往前开别无他法。左绕右绕也不知开了多久(感觉一个世纪那长)终于开到主路上,看到民房里透出的灯光,仿佛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到了阿拉丁神灯,感谢它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h3><h3> </h3> <h3>生活篇</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山深处的我们依然热爱生活, 2010年第一次开展”廉内助“活动,身后的横幅特别醒目,是啊!在这里我们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大家犹如亲人般。</font></h3> <h3> 离开了繁华的都市来到这偏远的山区,苦、我们不怕,累、我们也不怕,唯独害怕的是寂寞和对家人的牵挂,把同事做为亲人的背后是对父母、子女的亏欠,用一位老厅长的话来说:“能在这儿住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奉献"。</h3><h3> 2010年中秋节,在琵琶树下我们自娱自乐玩起“击鼓传花"的游戏。</h3> <h3>烧烤</h3> <h3>曾经青春年少的你们,是否还会忆起往事?</h3> <h3>仁兴所新貌 </h3><h3> 经过几代仁兴人的努力,仁兴所已经蜕变成为集管理、教育、康复为一体的花园式戒毒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处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h3> <h3>升旗仪式</h3> <h3>办公楼一角</h3> <h3>仁兴大道</h3> <h3>办公楼前的凤凰树</h3> <h3>宿舍区</h3> <h3>夕阳下的仁兴所</h3> <h3> 请记住他们!正是当初创业者们不畏艰苦的奋斗,才有这么美好的今天。</h3> <h3><br></h3><h3> 十年,民警们用“艰苦奋斗,用心工作,追求卓越,只争朝夕”16个字诠释了仁兴人的精神。虽然有些人已经离开,但他们的情依然留在这片曾经洒满汗水的热土上,而有些人至今依然坚守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用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情继续描绘着戒毒所美好的明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