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探访一座城市,可以浮光掠影地走一圈,像画家写生一样,描绘所见。也可以深入到城市的历史中,探寻她的兴衰。更可以从精神层面去感悟,提炼她的精神价值。海德堡就是这样一座值得从各个方面探寻的城市。</h3> <h5>这是伫立在古老桥头的普法尔茨选帝侯的塑像</h5><h3><br></h3><h3>首先,海德堡很美。千年流淌的内卡河(莱茵河的支流)穿城而过。站在王座山上俯瞰海德堡老城,一座九孔老桥横卧河面,连接古城南北。</h3> <h3>巴洛克,文艺复兴,新古典等各式风格的建筑依山而建,掩映在山坡上的绿丛中。</h3> <h3>橘红色屋顶的老房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h3> <h3>高耸敦厚的圣灵大教堂时刻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座上帝护卫着的城市。</h3> <h3>虽然历经千年风雨,这座中世纪古城从厚重的历史中款款走来,婀娜多姿,美得像个少女。浑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桥头堡两座白塔高高地伸向蓝天,穿过桥头堡的拱门就进入了海德堡的老城。</h3> <h3>这是在桥头堡下探望繁华的古城。</h3> <h3>走到活力四射的街道尽头回望!</h3> <h3>继续前行左拐,来到古城中心的粮食广场上,抬头仰视王座山上的古堡!这是海德堡老城的另一标志性建筑~普法尔茨选帝侯的宫邸。</h3> <h3>坐落在王座山上的海德堡,虽然残垣断壁,仍然向游客述说着往日的辉煌,展示着残缺的威严!</h3> <h3>坐缆车上山,去参观海德堡古堡。</h3> <h3>下了缆车,跟随游客人流来到古堡外的围墙边上,俯瞰山下美景。这就是美丽的海德堡。</h3> <h3><h3>其次,海德堡很历史。1386年普法尔茨选帝侯申请获得罗马教皇的特许设立了海德堡大学。纵观历史,大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神权和王权的庇护。当然,也受到神权王权博弈的伤害。</h3><h3><br></h3><h3>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后,基督教代表的神权通过各地的大小教区,就像中国的街道居委会一样,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欧洲社会组织管理架构,将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形成的大小诸侯国全部纳入神权之下,实施政教合一的统治管理。</h3></h3> <h3>为了巩固这种社会秩序,进一步教化那些罗马帝国崩毁之后,只会烧杀抢掠的北欧海盗,基督天主教陆续在欧洲设立了以教授神学,医学,法学和哲学为主的大学,以宗教文明对抗愚昧。如1096的牛津大学,1209的 剑桥大学,1150的巴黎大学,1365的维也纳大学,1348的布拉格大学。在意大利,西班牙也设立了许多大学。</h3><div><br></div><h3>1386年设立的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海德堡大学成就了海德堡古城。</h3> <h3>欧洲的基督教通过创办大学,成就了西方的现代文明。反观古老的中国,佛教,儒教,道教等等虽然和东方文明荣辱与共,却没有成就中国的现代教育,大学!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h3><h3><br></h3><h3>中国的大学最早不过百年,而且起源于西方传教士的教会学校。</h3> <h3>600多年的海德堡大学,历史上虽然几度历经战乱兴衰,却始终兼容并蓄,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这种从神学向科学的调整伴随着宗教改革和社会变革,因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16世纪马丁路德推动的宗教改革的成功,使海德堡大学成为欧洲的文化学术中心。</h3> <h3>第三,海德堡很精神。百岁老人什么样?一定是满脸沧桑,步履蹒跚,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古老的海德堡大学,虽然历经战乱,潮起潮落,却仍然青春焕发,充满了活力!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海德堡大学,起始于宗教,也受益于宗教,和宗教同生死共患难。十六世纪初的宗教改革,就为海德堡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h3> <h3>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马丁路德1518来到海德堡,在大学广场和保守的天主教作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推动了海德堡大学的宗教改革。1556年海德堡大学由新教教会主导启用了许多新教老师从此海德堡大学成为欧洲的文化与学术中心!</h3><h3><br></h3><h3>天主教势力的反扑使海德堡大学又沉寂了300年。直到19世纪的1803年,巴卡尔大公重组了海德堡大学,使其成为德国的“国立大学”。同时邀请许多浪漫主义学者加盟,成为欧洲的浪漫主义中心,恢复了往日的光彩!</h3> <h5>这是德国宗教改革先锋人物--马丁路德</h5><h3><br></h3><h3>海德堡人才济济,名人辈出。</h3><h3>1816年黑格尔来此任教,时常在内卡河北岸的半山腰上散步思考,写出了巨著《哲学纲要》。这本书展示了黑格尔的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宏大哲学结构。引起了时任教育大臣的注意,随将黑格尔聘请到柏林大学任哲学系主任。这条小径因此得名“哲学家小径”。浪漫主义文豪歌德也曾在这条小路上和恋人漫步。品尝体味了爱情的甜蜜之后,歌德写出了轰动世界文坛的《少年维特的烦恼》。1856年马克吐温留学海德堡期间,专门“犯坏”,被送进海德堡大学出名的“学生监狱”,一睹监狱里自由主义的“思想墙”。和歌德一样,马克斯•韦伯的心同样驻留海德堡。他和海德堡升起的众多星星,一起成为海德堡精神的显著象征。</h3> <h5>哲学家-- 黑格尔</h5><h3><br></h3><h3>马克斯•韦伯一生勤奋努力,著述等身、学富五车,在德国学术界获得崇高的地位。韦伯一生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证明基督教 新教精神 包含着一系列重要元素:勤勉、节俭、天职、罪。这些元素连接起来化为特殊的“精神链”,成为新教人群的信仰体系,而对此信仰体系的践行,形成现代社会的伦理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h3> <h3></h3><h3>马克斯•韦伯的另一个学术创建是科层制理论。在韦伯看来,一个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础之上。科层制即为最“合理”的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强调企业(扩展到社会)内的纵向的“职志”分层与横向的责任分工。主张由上而下的指导与由下至上的响应,强调上与下的互动沟通与下对上的监督纠错,反对暴力的控制而强调自愿的协调。</h3> <h3>社会学家-- 马克斯•韦伯</h3><h3><br></h3><h3>第三,海德堡很幸运。</h3><h3>二战中,密集的地毯式轰炸,使德国无数城市都毁于战火。无论是堂皇的现代建筑,还是典雅的古代宫殿,一概难以幸免,化为烟尘瓦砾。</h3> <h3>在欧洲,城堡和教堂均为标志性建筑,如果说教堂是神权的象征,那么,城堡便是世俗权力的符号。教堂的演变标志着宗教历史的演历,城堡的兴衰则标志着王朝的更迭和社会的嬗变。</h3> <h3>二战中的奇迹,当硝烟散去,人们发现有一个美丽的小城竟然劫后逃生,像经历一场特大地震,伏尸千万,却有一个小孩从遗体堆中站立起来,毫发未损,只是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它就是海德堡。</h3> <h3>这使我想起了汶川地震发生后,3岁的小朗铮从幼儿园的废墟中被救出时,抬起右手,向抬着担架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个礼。这一动作感动了全中国。海德堡能劫后余生,背后一定有强大的精神支撑。</h3> <h3>有人说海德堡是千年古城,古堡、老桥、街巷,哲学家小径,无一不是人类宝贵文物,摧毁可惜。又说盟军中为数不少的将领出身于海德堡大学,不忍心将炸弹倾泻到母校的屋顶。</h3><h3><br></h3><h3>传说引人遐想:海德堡大学救了海德堡。当以灭除法西斯为职志的盟军军队推进到内卡河边,隔河望去,神圣学府美丽幽静,文化巨匠层出不穷,战争的利剑举起,面对千年古城海德堡只能放下。</h3> <h3>海德堡位于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之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和现代混合体, 既有浪漫色彩和田园风光,又有国际气派和蓬勃朝气。海德堡很小,但是悠悠的青山,内卡河的绿水,刻满历史沧桑的古堡残垣,加上尖顶错落、石径幽深的老城,就像一张大画卷。尤为特别之处,就是那已然残毁的坐落在王座山上的古堡,它不完整、不精致、于断壁中埋下岁月的故事,却也已被时光抚慰,以缺憾之美打动人心,仍不失王者之风,亦成了海德堡的标志之一。</h3> <h3>一种文化基因在决定德国的历史走向。日耳曼人公元二至三世纪形成部落。十世纪形成早期封建国家。十八世纪组成邦联。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俾斯麦以铁血精神将德国带上强国道路。1864年及1866年,德国先击败丹麦与奥地利,再于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大获全胜。德意志由此统一,更加强大,更加无所顾忌。1914年挑起世界大战,结果于1918年战败崩溃。经二十年“生聚教训”,恢复元气,希特勒再次发动大战,再次战败崩溃。</h3> <h3>往日读《第三帝国的兴亡》,知道德国具有强悍的“帝国”情怀,这是“德意志”的“意志”。“国家”主义成为历史惯性。因为“国家”,所以行政上最有“效率”,所以经济上快速崛起。崛起就要争霸,争霸就要战争,战争导致崩溃。崛起-争霸-崩溃,从铁血宰相俾斯麦到纳粹狂人希特勒,从普法战争到一战、二战,这个三段式的因果律像一个交响乐的主旋律反复演奏不已。</h3> <h3>千年悠悠内卡河,流走了历史,迎来了希望!</h3> <h3>古老的海德堡,一派新气象!</h3> <h3>大学城,海德堡古城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