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吃这3种苦。

宁宝

<h3><font color="#b04fbb">网络上有一个问题,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轻易毁掉一个孩子吗?</font></h3><h3>答案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不让他/她吃一点苦。</h3><h3><font color="#167efb">溺爱不是爱。在成长的路上,有些风雨一定要孩子自己承受,有些苦难也一定要孩子亲身体验。</font></h3><h3>桐华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h3><h3><font color="#167efb">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种因懒散而失败。</font></h3><h3><font color="#167efb"><i>有远见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吃这3种苦。</i></font></h3> <h3>〖⒈〗生活的苦</h3><h3>还记得那个23岁男子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的新闻吗?</h3><h3><b>这件事发生在2010年,这个叫杨锁的青年四肢健全、神志正常、活动自如,但却懒到了极点。</b></h3><h3>“他从来不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村里人给他的肉、菜,他都挂在屋檐上,一直放臭也不做来吃。”</h3><h3><b>“吃到一顿饱饭后,他就一直睡,有时能睡一两天。饿到不行的时候,他再出门讨饭吃。”</b></h3><h3>与其说他是饿死的,不如说是懒死的,更不如说是被父母娇惯死的。</h3><h3>村里人说,杨锁的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为了把儿子永远留住,专门给孩子起名叫杨锁。</h3><h3><i><b>“杨锁8岁时,父母出门时还把他用担子挑着,不让他走路。”杨锁的堂哥杨德玉说。</b></i></h3><h3>“杨锁其实挺聪明的,可他根本不学,也不做作业。我们只要严厉一点,杨锁就告诉他的父母,他父母第二天就会找到学校。”杨锁上小学时的任课老师说。</h3><h3>“杨锁有时也试着干活,他父母看见后就说,你到一边玩儿吧,别累着了。”村里人说。</h3><h3><b>杨锁13岁那年,父亲因为肝病去世。</b></h3><h3>杨锁的母亲仍然宠着杨锁,一点农活也不让他干。</h3><h3><b>到后来,杨锁的母亲身体越来越不好,不得不叫杨锁去干活时,杨锁根本不干,一不高兴就打母亲。</b></h3><h3>杨锁每天无所事事,他母亲承担着一切农活和家务,结果积劳成疾。杨锁18岁那年,他母亲因病去世。</h3><h3>失去了依靠的杨锁,早已经沉溺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只愿意懒在家里,最终饿死在家里。</h3><h3><i><b>杨锁也许幸福过,但他的幸福也仅限于童年,然后就被自己的父母活活的杀死。</b></i></h3><h3>他的悲剧让人深思,对于孩子我们总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可是这是爱,还是害啊。</h3><h3><b>习惯了被呵护的孩子,不知道这人世间更多的是风雨。</b></h3><h3>习惯了安逸的孩子,在舒适区里成了废人,没有一点能力。</h3><h1><b>但是父母之于子女来说,终究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总有一天要说再见,到那时如何要让他面对人生的坎坷和颠沛流离。</b></h1> <h3><b><font color="#010101">〖⒉〗困境的苦</font></b></h3><h3>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灵魂歌王》。</h3><h3>这是部传记电影,讲述的是美国爵士乐以及摇滚乐人物雷·查尔斯的传奇一生。</h3><h3>查尔斯7岁时,因为青光眼导致双目失明,从此萎靡不振。</h3><h3>电影真实还原了当时的一个场景:</h3><h3>查尔斯被椅子绊倒在地,看不见四周环境的小查尔斯非常恐惧,他下意识的呼喊妈妈:</h3><h3><u><font color="#ed2308"><b>“妈妈!我需要你!快来救我!求求你了!我很害怕!”</b></font></u></h3><h3>影片《灵魂歌王》剧照</h3><h3>妈妈听到查尔斯的呼唤,赶忙跑了过来想要扶起查尔斯,却又停在了原地。</h3><h3>她看着查尔斯趴在地上无助地哭喊,看着他从惊恐趋于平静,看着他擦掉眼泪开始用耳朵感知世界。</h3><h3>辨清每一个物品的方向,甚至当查尔斯把手伸向木炭,被火焰灼伤时,她也一言不发,默默流泪......</h3><h3>影片《灵魂歌王》剧照</h3><h3>当查尔斯慢慢熟悉了黑暗,并感受到了妈妈的存在时,她再也忍不住,把查尔斯紧紧揽在怀里......</h3><h3>影片《灵魂歌王》剧照</h3><h3>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h3><h3>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懂得放手,让他们感受困境的苦。</h3><h3>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一个母亲会在目睹孩子不断受伤后,还能无动于衷。</h3><h3>但只有舍得孩子走出自己的保护圈,放手让他感受到疼痛、体会到生活实苦,他才能够成长,才能在日后独挡一面。</h3><h3>因为他们知道,困境乃人生的常态,能承受困境的苦,方能品尝生活的甜。</h3><h3>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h3><h3><b><i><u><font color="#b04fbb">所以,当孩子面对挫折,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包大揽帮他解决问题,而是要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font></u></i></b></h3><h1><font color="#39b54a">放手让孩子去做困难的事,因为困难也意味着机遇和改变。</font></h1> <h3>〖⒊〗学习的苦</h3><h3>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h3><h3>点赞最高的答主是这样回答的:</h3><h3>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h3><h3>学习的苦可以避免,只要不学习逃避就可以了。</h3><h3>但是生活的苦,逃无可逃,避无可避。</h3><h3>请告诉孩子,你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生活会让你很苦。</h3><h3>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主动交了白卷,在高考后她曾试图出门打工,但学历不高,加上没什么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路异常艰辛,发出“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的感慨。 </h3><h3>后来几经周折,蒋多多进入了一家技校就读。回忆高考,她的坦言“现在我觉得有点可笑。” </h3><h3>20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陈圣章的经历却更加曲折,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跳槽。 </h3><h3>2008年白卷的吉剑曾是个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h3><h3>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h3><h3>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 </h3><h3>十年寒窗苦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枯燥无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学习轻松多了。</h3><h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一股“读书无用论”开始大行其道。</h3><h3>有人说:“北大毕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出去卖猪肉?”</h3><h3>可是他们只说了一部分事实,另一部分真相是,那个卖猪肉的大学毕业生陈生,现在已经开了几百家连锁店,身价过亿。</h3><h3>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h3><h3>工作时间越久,越觉得读书重要,越觉得学历重要。</h3><h3>很多人不知道,招聘行业有一个有一个扎心的“潜规则”:</h3><h3>一些知名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大学生的简历放在一边,再把非985大学生的简历放另一边。</h3><h3>招聘会结束,他们只会带走985学生的简历,而剩下那部分简历的命运是,被清洁工扫到垃圾桶里。</h3><h3>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调查显示,84%的高管拥有高学历,48%出身于985名校。</h3><h3>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h3> <h3><i><u><font color="#39b54a"><b>糖吃多了,孩子就不会感觉甜了,只会感觉腻,自然也不会珍惜,只有吃过苦的孩子,才会明白那些甜蜜有多珍贵。</b></font></u></i></h3><h3>所以,不要再溺爱你的孩子了,你无私的奉献只是感动了你自己,但是却害了孩子的一生。</h3><h3>你总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会面对这世上的风雨,到时候没了你的保护,他自己又没有独立的能力,他的人生必将举步维艰。</h3><h3>有远见的父母,懂得逼孩子一把,因为他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h3><h3>现在吃的苦,现在受的伤,会成为日后的徽章。</h3><h3><ul><li><b>所以,千万不要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b><br></li></ul></h3> <h3><i><b><font color="#b04fbb">或许一个人炫富的方式有千万种,但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就是养出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少一点责骂;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引导,少一点批评。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培养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便是父母最大的福气!昨晚的课没听完,电脑摔了,今天早上起来重新听,做笔记!没有以往的付出努力,就不会有收获!爱无言!不说再见!却难以再见!情绪是黑白无常,冲动是魔鬼!必须付出代价!</font></b></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