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珂:怀念堂兄陈保华

胡扬

文 / 陈珂<br><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猫 歌 》</b><br></h3><div align="center"><h3><b>窗 上 一 只 猫 ,</b></h3><h3><b>绳 锁 不 能 逃 ,</b></h3><h3><b>夜 半 声 叽 叽 ,</b></h3><h3><b>乳 儿 念 母 嚎 。</b></h3></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陈 保 华</b></h3><h3><b><br></b></h3> <h3>  我在很小的时候,常见你在巷子里一拐一拐的走着,显出很吃力的样子,在你左屁股的裤子上常有流出的浓血痕迹,但我不知道你是谁,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你就是我的堂兄----保华。<br></h3><h3>  时间长了,我听到湾子里的人说:保华是个大学生,读过黄埔军校,屁股里还有子弹没有取出来。湾子里很多人说你好,我却不知道为什么说你好。你爸当时是个乡长、绅士,责怪你读了大学没有用,并且不允许你到黄岗东乡去(黄岗是我们的原籍,在东乡有些参加革命的同志),对你爸为什么歧视你、限制你,我也不清楚。直到1938年日寇占领了武汉,有一天晚上,你腰里揣着手枪来到我家,向我妈说了些抗日的事情,并说你要在外抗日,到处打游击,就在那天夜里你突然离家出走了。后来,听说你给你父亲来信,不要他当维持会长,说当了维持会长就成了汉奸,你父亲听了你的劝告,就坚决不当了。<br></h3><h3>  1939年,我不满16岁,离家到大别山区的湖北省英山县,见到了在英山县政府任秘书的你和在英山县抗战动员委员会任指导员的表舅父魏文伯,你们安排我和表舅父的母亲睡在一起,又给了《论游击战术》、《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要我学习,后又分配我在安徽动委会直属第四工作团当团员,流动在湖北省英山、麻城、罗田一带作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秋,在立煌县我又见到了你,这时我在安徽省直属妇战团任团员,该团是我党外围组织。当时国民党第五战区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限制作抗日工作的团体活动,妇战团要奔赴皖东北新四军六支队(新四军四师前身)所在的涡阳地区工作,你竭力鼓励我随妇战团一起去皖东北,并送给我《大众哲学》、《辨证法唯物论入门》、《大地的海》等革命书籍和一床毛巾被,你还模模糊糊地对我说:你以前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也不大……。以前我的政治认识很模糊,只简单知道我国存在有国民党、共产党,由于自己参加了抗日工作和平时受到党员同志的教育和影响,在思想感情上靠近了党,却不知道你就是个老共产党员(那个时代党组织是绝对保密的,参加革命也是保密的,不能公开对我说)。1940年春,我不满17岁,参加了新四军第六支队,你知道后写信给我说:你在新四军二师任参谋处长,名程式,鼓励我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不要考虑个人的婚姻问题,其实我那时年龄尚小,根本不会考虑个人问题。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四师受到三个月的敌顽夹击,后转移到津浦路东二师的驻地。因为我想念你,又听说离二师师部不太远,我曾借用了一匹马,走了三十多里路去二师司令部找到了你,兄妹在革命队伍相逢,有种特殊的感情,感到格外亲切,临别时我还问你:大嫂去世了,你什么时候再结婚,你说:抗战胜利以后再说,谁知这次的话别却成了永别。大哥啊!我忘不了你对我的关爱和照顾,知道你牺牲的消息后,我悲痛万分,因为我爸去世早,我又无长兄,早已把你当成我的亲哥哥。如今我也老了,已80虚岁,早已离休,每当我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会想念你,就会想起你在70年前教我唱的那首“猫歌”。<br>  我为了写这篇回忆录来寄托哀思,托佩玖妹请田凯国同志寄来新洲县县志上写的你的传文。传文中写道:“……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被派往贺龙部任少尉教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连长,在战斗中负伤,起义失败后回武汉做党的秘密工作,次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在重刑之下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由在何成浚处任秘书长的叔父陈鹄人保释,即回乡以教私塾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42年在新四军二师任处长,次年到延安党校学习,1946年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行军途中因旧伤复发牺牲,葬于东北黑龙江通河县。全国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br>  哥哥:看完你的传文以后,不少往事在我脑海中出现,特别是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有一个夏天,我们在稻场上乘凉,坐在竹床上,你教我这样一首歌:“窗上一只猫,绳锁不能逃,夜半声叽叽,乳儿念母嚎。”七十年过去了,对猫歌的含意,现在才完全明白,歌中的猫并不是指猫,而是我尊敬的大哥你本人。你因参加南昌起义负了伤,在家困守了十年(1928-1938),封建家庭把你守得紧紧的,在这十年间,你教我姑妈、我姐姐和我读书三年,以此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那个年代,你白天写字抄写左传、古文观止等古书,晚上阅读马列主义的书籍。1942年,中共黄岗县委要我随徐督学(名字记不清)筹办县中,完全白手起家,我在你家楼上找中学能用的课本,却意外地找出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哲学之贫困》等十多本革命书籍,书上还写有“陈赤华”的名字。哥哥,你在歌中写的“夜半声叽叽,乳儿念母嚎”,不正是你在晚上偷着阅读马列主义书籍时候因为想念部队想念党而“嚎”吗?在那漫长的十年间,你靠着坚强的理想和信念挺了过来;你靠着为国家的牺牲精神,不怕负伤的身体带来的痛苦,于1938年冲破一切枷锁,离家参加抗日,回到了党的怀抱。这种精神,正是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可贵之处,永远值得后人学习。</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2002年9月写于信阳,时年80虚岁 </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 陈光世誊写 ) </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3><h1><font color="#010101"><b>附:</b></font><font color="#010101"><b>《 新洲县县志 </b></font><b><font color="#010101">》</font></b></h1><h1><font style="" color="#010101">( 陈保华同志传记 )</font></h1><h3><font style="" color="#010101"><br></font></h3>   陈保华( 1908-1947 )<br>  派名绪华,字光宣,别号俊民,曾化名程式。阳逻镇陈魏家嘴人。先入武汉中学读书,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被派往贺龙部任少尉教官。<br>  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连长。在战斗中负伤,起义失败后,回武汉做党的秘密工作。次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在重刑之下,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不久,由在何成浚处任秘书长的叔父陈鹄人保释,即回乡以教私塾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br>  1938年,到第一战区(洛阳)找到魏梦龄,任学生大队区队长。并介绍陈良、陈痕、陈佩乐(陈珂)等人离乡,参加抗日活动。后随魏文伯到大别山国民党占领区商城、英山等县任县政府秘书科长。同年秋,到安徽省立煌县(现改名金寨县)工作。1940年3月,任定远县人民政府秘书。7月,任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参谋长。8月,随魏文伯率新四军八团第三营消灭定西汪伪军。11月,率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配合新四军第六旅,将部队化整为零,四面出击,迫使驻定远县城的日军撤走。<br>  1942年,在新四军第二师任处长。次年到延安党校学习。1946年,任合江省(今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行军途中因旧伤复发牺牲,葬于东北合江通河县。全国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br><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