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是5月10日,到东阳后的第二天,按计划今天的活动有:上午,游动物标本馆、官桥老街,大宋窑址;下午,圆明园;晚上,长春园,实景电影演出。</h3> <h3>早餐是在宾馆顶楼的自助餐厅进行的。昨天最后到宾馆的李秀年终于亮相了。</h3> <h3>早饭后,在宾馆顶层的空中花园歇歇</h3> <h3>上次已有小年糕记载了我们在动物标本馆游览的情况,这一集主要写“我们走进官桥老街”</h3> <h3>金仁和邀请了官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陈华为我们讲解,陈主任说:官桥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多年。村内有大量古建筑,如有明德书院、懿德堂等明朝古建8处,有义和堂、财主屋等清朝古建21处,有天禧老宅、荣庆老宅等民国建筑19处。其中,东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建筑占地面积共约1.6万平方米,是横店镇古建筑现存体量最大的村。</h3> <h3>村委会的所在地。官桥村先后获得了“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金华市文明村”、“金华市生态村”、“金华市村庄整治建设示范村”、“东阳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h3> <h3>官桥社区办公室。2013年官桥村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2018年成功入选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名单。</h3> <h3>官桥村是东阳市的历史文化名村,拥有众多明清古建筑.从2013年开始,官桥村两委干部便开始对村里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走在村中的老街上,就像穿越到了百年前。这一条宽3米、长约400米的老街,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据陈主任介绍,在明清时期这是嵊州通往永康方岩的官道,也是东阳南乡最长最宽的街道之一。</h3> <h3>务滋堂:务滋堂建于1922年,建造者为陈美荇夫妇。陈美荇夫妇从挑担贩米、卖豆腐、贩酒开始,历尽艰辛,奉行“树德务滋”的经营理念,逐渐发展成为以酿酒为主的酒坊,酒香明德,享誉八方。为家业兴旺发达,陈美荇夫妇在下街头建造传统建筑十三间,取名“务滋堂”。如今,这房屋已成为官桥村最激励后辈奋发有为的一幢古宅。</h3> <h3> 青砖、白墙、黛瓦、马头墙,结合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官桥对危旧房实施“拆、改、建”分类处置,投入700多万元修缮10栋明清古宅,尽可能保留建筑的年代风貌。</h3> <h3>走街串户</h3> <h3>边走、边看、边聊,赶快拍,留下珍贵的瞬间</h3> <h3>岁月更迭,老街曾一度破败不堪,许多房子倒塌或被拆除。于是,官桥投资600余万元,整体提升老街风貌,层高保持不变,外立面都以东阳木雕装饰,铺上青石板,将老街打造成新地标。</h3> <h3>这些老建筑中牛腿、门窗、雀替等建筑细部木雕仍保留完好</h3> <h3>保留完好的门窗</h3> <h3>把这个雕刻精细,外形美丽的雀替照下来。</h3> <h3>雀替是中国古典建筑构件的专业术语,又称“撑拱”,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上檐柱与横梁之间的撑木。</h3> <h3>一件精美的雕饰雀替,绝不仅仅是可欣赏的建筑木雕艺术品,它有着更深厚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h3> <h3>这些雀替少则百年,多则数百年,具有文物价值。文物无价,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它是最可靠、最具体、最直接、最鲜活的历史见证。</h3> <h3>雀替是传统建筑中位于檐下、柱头与梁枋交搭处的建筑构件,具有支撑和装饰两种功能。</h3> <h3>“桂馥”是一幢清朝年间留下来的古宅。</h3> <h3>长长的走廊,两边的厢房尽显古朴之气</h3> <h3>这间房子里还堆放着一些农具</h3> <h3>围观手工草席编织的机器</h3> <h3>墙角摆着风车和独轮车架</h3> <h3>烧柴火的灶台必须保留,大灶上烧的饭才香</h3> <h3>八间头是清朝年间的建筑,建于1869年,现在是官桥村老年协会活动中心。</h3> <h3>“博雅轩”类似于小型博物馆,收集了官桥村的“古董”。</h3> <h3>走累了进去歇歇,这可是黄花梨木做的椅子,价值不菲。</h3> <h3>这里展示的桌子、椅子,墙上挂的画都是带“古”字的。</h3> <h3>仔细地观看</h3> <h3>认真地浏览</h3> <h3>这是一张描金千工雕花古床,,这类花床又称千工床,据传制作十分费工,需耗一千个工日以上。经管理员同意后在床边坐坐。</h3> <h3>这是一家店名为“器语轩昂”的瓷器店,店主叫“吴广”,是景德镇的画家。“器语轩昂”,本来应是“器宇轩昂”,指人的外表气度不凡。老板改了一个字,把“宇”字改成了“语”,看样子老板应谈吐不凡,语不惊人死不休。</h3> <h3>异地他乡能遇见老乡,老表们顿生亲切感,观赏的脚步顿时慢了下来。</h3> <h3>吴老板尽心尽力地为游客们讲解</h3> <h3> 陈氏宗祠建于1497年,经过筹款重建,将宗祠的面积扩大至原来的3倍,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h3> <h3>就在这里合影。</h3> <h3>镶嵌在墙上的砖雕栩栩如生</h3> <h3>官桥文化礼堂占地1200余平方米,宽敞明亮、功能齐全,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文化礼堂里还搭建了一座木结构的戏台,可以满足村民开展文体活动的需求。</h3> <h3>文化礼堂内红灯高挂,到处都充斥着文化礼堂落成庆典喜庆的气息。</h3> <h3>文化礼堂的建成,展现了官桥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凝聚了民心。</h3> <h3>木结构的戏台</h3> <h3>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精神家园、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的和谐建设。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不是真正意义完整的现代化。</h3> <h3>懿德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陈潭、陈球为纪念祖母李氏“专贞静懿”之节操,及其母杜氏“妇道母仪与贞淑之行”而建造,这是官桥惟一颂扬妇德的厅堂。</h3> <h3>明德书院,由官桥陈亨同在明嘉靖年间创办,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现名官桥小学。</h3> <h3>明德书院,后书院曾改为公立宏毅高等小学,清末曾出过“宏毅学堂六才子”。近代曾造就北伐名将金佛庄、科学泰斗严济慈,雷达专家葛正权,铁道专家金士宣等名人。</h3> <h3>城市是有历史的,有的城市没有留下童年的痕迹,它的历史仅存于空洞的文字记载中。有的却活生生地遗存至今。这便是我们参观的官桥村老街。“一条老街,是一段历史,它镌刻着村庄的童年,保存着村庄的温情过往,能勾起人们儿时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