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叫汶川

睫毛上的雨点

<h3>去汶川是我们这个行程里和我家先生最默契的想法,在来四川的路上,我们就说好,可以少去一个景点,但汶川必须得去。7月 21日,我们踏上了汶川之行。成都到汶川一百多公里,两个小时不到的路程,一路上,我们聊起了当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事情。豆爸说,当初看电视报道都会流泪的,我说我是每天守着电视屏幕的。也许这不仅仅是我们两个人的共鸣,应该是所有关心着汶川的十三亿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如今要亲自踏上这个有历史性意义的地方,心里不知有多感慨。</h3> <h3>越往西行,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涌入眼帘,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都江堰……太熟悉了,那11年前那段令人揪心的日子。<br></h3><h3> 一路上,望向两旁的山,还能清晰看到泥石流滑落的痕迹。</h3> <h3>可以想象山坡坍塌的情景,太恐怖了!</h3> <h3>山的下面是一条很宽的河流,河水非常湍急,看着很恐怖,让我想起,当初地震时,电视上报道,由于山体滑坡,原本的国道线被埋,加上水流急,给当时的救援部队进入汶川造成很大的影响。</h3> <h3>后来,我们看到一个牌子:“汶川大地震原213国道线遗址”,我们终于知道原来的国道线都已被埋在石头下面。</h3> <h3>隐约还能看到一些原国道线的影子,不宽,像一条山间飘动的带子,但如今看起来那么沧桑无力。</h3> <h3>车子行驶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大禹故里”的石像,才知道原来汶川还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美好故事的发生地,瞬间对她有了更多的敬意。</h3> <h3>进入县城,我们看到一座座高楼耸立,一排排房屋整齐干净,人们在街上或摆摊或行走,各自忙碌,很是温馨、祥和,一点也看不出有过大地震的迹象。</h3> <h3>时至中午,我们走进一家面馆,一位看起来很高挑的女店员接待我们,我家先生询问道:“这里就是当时大地震的地方吗?还是你们集体搬迁过来的新县城?”女店员很亲切地和我们讲述,原来这里就是当时大地震发生的地方,当时很多的房子都不同程度被损坏,后来经过三年的旧址重建而成,基本上还是保持原来的样貌未变。时间一点点过去,人们慢慢从阴影中走出,逐渐开始新的生活。</h3><h3> 这位女店主告诉我们,如果要去看遗址,要去映秀,那里是震中区,比汶川县城厉害,还保持着部分地震遗迹。</h3> <h3>看到汶川城区的人们如今能如此安详地生活,我们的心中被感动着,是的,苦痛总会渐渐远去,时间会慢慢抚平沧桑,活着的人只有活的更好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安慰。</h3> <h3>在街上,看到一位卖脆李的奶奶,我们问她多少一斤,她用一口四川话说十块一斤,我心想这么贵。我们买了一些,她一边称一边问:“姑娘,你不是四川人?”我说我是浙江人,这位婆婆一听,马上站起来笑着说:“浙江人好啊!你们都是大好人!”然后又捧了一把大大的李子放进称好的袋子里。那一袋原来就有一斤二两,她收了我四元。</h3><h3> 后来我家先生说:“这里的人们都看起来特别亲切,她们都是经历过生死的人,对周围的人似乎更有一颗感恩的心。”</h3> <h3>我们又启程返回映秀,50公里。</h3><h3>到了映秀镇,车子一拐弯,我们看到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几个大字。</h3><h3>再往前行驶,我们看到这里到处是两层楼的新房子,门口挂着这种客栈、店铺招牌,一些人还上前揽客吃饭,没有看到地震遗址。</h3><h3>拐了几个弯,我们终于到达了遗址广场。</h3><h3></h3> <h3>广场的门口,竖着一个“母亲”形象的雕像,母亲的后面是一面党徽,下面的石碑上刻着“母亲·初心”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那一刻我觉得特别的光荣,这坚强而亲切的母亲形象,应该不仅仅是在受灾中的母亲,更是中华亿万同胞的母亲吧!我想!</h3> <h3>习近平主席的题词</h3> <h3>我们来到漩口中学的地震遗址,漩口中学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严重受损,震后,漩口中学的废墟被作为遗址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也是2009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央周年祭奠仪式会场。我们到达遗址外面,映入眼帘的倒塌的楼房。</h3> <h3>很多参观者在广场前主动进行默哀</h3> <h3>广场的正前方有一面破碎的时钟,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5.12特大地震记事钟,由于大地震导致教学楼剧烈摇晃,当时教学楼教室里的一面钟因为摇晃摔落到了地上,于是遗址把钟的破碎钟面放大,做成了这面记事钟。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被后人称为“汶川时刻”,镜面还有一些裂痕,代表着汶川大地在那一刻的山河破碎,骨肉分离。</h3><h3>记事钟后面的初中部的教学楼,这座教学楼有四层高,而地震时,墙体塌陷,现在只能看到两层了,触目惊心。</h3> <h3>初中部的右手边是教师的办公楼,由于办公室的空间一般比较小,支撑点较多,所以震波产生时,坍塌较少,也是漩口中学受损最小的一幢教学楼。</h3> <h3>这原本是五层楼的教师宿舍,地震后成为了一片小土堆。楼梯倒塌形态令人不寒而栗,废墟上如今已长满了草。</h3><h3>当时,有一位女教师,也是学校的政治老师,一个星期前,她身怀六甲的妹妹刚来到学校,那天中午,老师和她的妹妹还有爸爸妈妈,四口之家一起吃了午饭,然后这位政治老师和她妹妹和母亲三个人在宿舍休息,而地震就在那时候发生了,三个人未能逃出来,至今仍埋在废墟下,地震后,这位老父亲拿着一口锅在倒塌的房子前呆呆地站了一天一夜,明知道他的亲人不可能再出来,可是他仍不肯离去,似乎在等着他的家人。</h3><h3>听到这里,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我真的无法体会地震发生时,三个人在那剧烈摇晃的屋子里是怎样的恐惧无助,我也无法体会那位老父亲在短短一分二十二秒后,痛失三位亲人的内心,是多么地死寂和痛苦!</h3><h3></h3><h3><br></h3> <h3>这是高中部教学楼,原本是五层楼的,地震后一楼整体塌陷,变成了四层。</h3><h3>讲解员说,当时还有一位学生在三楼,习惯性地大家都会忘一楼跑,当他跑到一楼时,因一楼全部坍塌而被埋。</h3> <h3></h3><h3></h3><h3>这是连接两座教学楼的走廊,整体框架基本保存完好。</h3> <h3>这是五层楼的阶梯教室。</h3><h3><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quot;PingFang SC&quot;, Arial, &quot;\\5FAE软雅黑&quot;, &quot;\\5B8B体&quot;, simsun, sans-serif; font-size: 17.28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山崩地裂,地震的那一刻,清晰再现</span></h3> <h3>遗址现在得到加固,但仍旧向人们展示着地震可怕的一面。</h3> <h3>这是学生打乒乓球的地方,地震发生时,很多学生在这里打球,后来,在这座地底下挖出十几具尸体。</h3> <h3>这是是5.12汶川特大地震记事墙。这面记事墙是以国家名义修建的,主要由文字和浮雕两个部分组成。文字记录着大地震以及抗震救灾的一些文字叙述,而下面的浮雕则是一副真实的画面再现,画面诠释的是解放军战士以及医护人员共同运送伤员上飞机的场景。这个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没有署名,没有落款,甚至没有日期,像这样的碑在我们中国级别是最高的,截至到现在,我们国家像这种级别的碑一共只有两面,一面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一面就是这面记事墙。</h3> <h3>漩口中学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2006年才开始使用。地震造成全校师生55人遇难。</h3> <h3>地震前的美丽映秀</h3> <h3>灾后的映秀镇。</h3> <h3>这是前往汶川大地震的公墓路边看到的,公墓就在漩口中学对面的小树林后面,登上512级台阶,那里便是。石阶边看到很多当时人们在石头、砖头上刻下的祝福和祈祷的话语。看到这些,心里有一些无奈,也有一些感动,想起当时社会各界纷纷为汶川伸出的援助之手,全民祈祷,祝福汶川的情景。</h3> <h3>在整个地震中,一共有8万多人受难。</h3> <h3>我们为死难者献上鲜花</h3> <h3>这是公墓。由于汶川地震后,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雨,当时整个汶川城已经弥漫着一股尸体腐烂的气味,于是当时政府决定将死去的人们统一埋葬在这片树林后面。</h3> <h3>纪念馆里,一幅幅照片催人泪下</h3> <h3>这个掉满灰尘的小书包,和墙上破碎模糊的全家福,又是多少人的心酸泪啊!站在这里,又一次眼角模糊,心情沉重</h3> <h3>墙壁上贴着的奖状,你的小主人如今又在哪里?</h3> <h3>当时救援现场的还原。</h3> <h3>我读着墙上的一首首小诗,心中澎湃!</h3><h3>青山绿水之间,不敢相信这么美好的地方,曾经发生过举世震惊的大地震。</h3> <h3>在四川,除了美景,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你直面人生一切苦难,让你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让你勇于沉淀生命中那些不可承受之轻!</h3><h3>汶川,不能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那些逝去的生命。</h3><h3><br></h3> <h3>  汶川有故事,映秀花已开,这个曾经让人落泪的地方,如今已凤凰涅槃,壮丽新生,人们安居乐业。</h3><h3> 愿世界和平,你我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