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40万粒黍雕绘而成的旷世奇作《道德经》

邹老师

<h3>  潘德贵,鑫田粮艺创办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高级民间工艺师,四川省“民间工艺百家”,获中国艺术创新成就奖,其艺术人生历程被载入《中华民族脊梁大典》。</h3> <h3>  他创办“鑫田粮艺传习所”,收徒传艺,把粮食工艺发扬光大,在传承的基础上又大胆地融合现代元素,使得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民间工艺成为一朵亮丽的奇葩。</h3> <h3>  他创作的“五谷画”曾连续四届参加新加坡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登上国际舞台,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博览会和非遗展览会,使得“鑫田粮艺”这一民间瑰宝在国内、国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他的代表作品《耕织图》、《道德经》、《喜鹊闹梅》、《百福临门》、《天下第一福》、《李白故里》、《国宝熊猫》《二十四节气之农耕图》被英国、法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瑞士、新加坡等国际友人收藏,多幅作品被文化部、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国名人研究院、北京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文联、郭沫若文化博物馆、南京正合书院等单位和个人收藏。</font></h3> <h3>  鑫田粮艺起源于我国的农耕文明,年代久远,采用中国传统镶嵌工艺,以五谷杂粮为主、辅以多种植物种子为材料,经过严格的防虫、防腐处理,利用其自然颜色和形状,通过构图、线条明暗变化、色泽搭配、造型等手法,纯手工制作而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表达人们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h3> <h3>  鑫田粮艺是一门独特的传统技艺,对鑫田粮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010年2月1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文版这样评价:“观赏这样的作品,不只看到土地、作物的画面之美,还可以呼吸到阵阵土地的幽香”。</h3> <h3>  一幅《百福图》(198x88cm)就选用了100多种不同的种子镶嵌制作而成,这100个“福”字,书法字体来自历代名人书写,百福临门是广大人民都喜爱和收藏的吉祥珍品。</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用于人类生计的五谷杂粮,在被誉为“用种子传播华夏乡土文化的使者”的匠人潘德贵的巧手中,竟然变成了一幅幅旷世奇作。把五谷杂粮与艺术结合起来,其别出心裁的“墨宝”、深厚的文化和精湛的工艺造诣让人叹为观止。</font></h3> <h3>  根据毛泽东的亲笔作品,用黍雕成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线条奔放,气势磅礴,动感强烈,让人领略到一代伟人指点江山的战斗豪情和豪迈气概。<br></h3> <h3>  更让人震撼的是潘德贵耗时20多个月、精选40万粒黍雕绘而成的中国第一部五谷画——《道德经》(44幅),这一鸿篇巨制,每一个字的每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精雕细琢,每一个字都带着种子的自然光泽、刚劲有力、立体浮现、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h3> &nbsp; &nbsp; &nbsp; &nbsp;《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br> &nbsp; &nbsp; &nbsp; &nbsp;《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font></h3> <h3>  在制作材料上潘德贵选择用五谷之一黍的种子作为材料。一般黍的种子有五种颜色,黄色、黑色、褐色等。多次尝试后他选用黑色的种子,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中国人用黑色来表现书法的效果更好。但要从一大堆颜色中,统一选择出黑色更加重了制作的难度。”潘德贵说,每一粒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都要精心挑选,因为每一粒种子的胚芽不同,朝向都有讲究,弄错一颗都要重新制作。最终用了20多个月的时间,累计40多万粒黍的种子完成了整版44幅5162字的《道德经》。</h3> <h3>  潘德贵说,制作过程至关重要。“制作工艺并非单纯的黏贴,而是需要几十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利用了黍的自然颜色和形状,还运用了镶、嵌、黏、贴、拼等传统手工技艺。加之种子颗粒太小,为了看清楚每一颗的形状,制作的时候他不仅要戴着老花镜还要拿着放大镜。“稍微有一颗种子没有放置好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效果,所以要格外细心,特别考验耐心和技术。”</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潘德贵说,五谷画起源于唐代开元盛世,发展于清代康乾盛世,弘扬于当今改革开放盛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最初当然我是出于一种爱好,那么现在经过这三十多年,已经把它上升到一种情感,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这个五谷画、喜欢鑫田粮艺这一门技艺,能够把这门传统技艺继续传承、发扬广大。</font></h3> <h3>  鑫田粮艺五谷画是一门地道的纯手工技艺,手工代表品质,手工代表尊贵,手工代表一种文化,手工代表一种传承。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潘德贵作品精雕细琢的细节刻画,感受他30年潜心研究打造五谷画的工匠精神。</h3> <h3>  这是道德经的第44幅(尚未完全装裱,仅仅是辅以金丝楠木相框供拍照),整幅图的结构严谨、文字布局完美、印章清晰。</h3> <h3>  其中由种子雕成的文字,大小选择和使用恰到好处,文字笔画粗细有别、圆润饱满、苍劲有力,印章种子的选择和颜色也十分清晰,彰显工艺水平。</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浮雕一样的文字扑面而来,一种立体视觉的冲击力。</font></h3> <h3>  《道德经》的外部装裱,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相框木条表面在阳光下,凸显金光闪闪似绸缎光泽,金丝浮现。<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用金丝楠木装裱的《道德经》相得益彰、灼灼生辉,更显珍贵。</h3> <h3>  潘德贵还经过反复尝试研究,摸索出了粮食种子的防腐防霉防蛀虫处理方法,以保证作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形、不褪色、不腐烂、不生虫,这也填补解决了从事粮食种子镶嵌制作过程的空白和难题。</h3> <h3>  潘德贵为更好的发扬和传承鑫田粮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决定自筹资金建设非遗文化博览馆。</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后附还有潘老师辛勤耕耘九年完成的精湛作品《雍正耕织图》。</span></h3><h3> 各位老师朋友有收藏兴趣爱好的,欢迎联系或推荐,<span style="line-height: 1.8;">电话、微信:18717738748,邹老师。</span></h3>

道德经

潘德贵

田粮

种子

五谷

制作

传承

作品

文化

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