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贤重教话潮州

老谢

<h3>潮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br>有“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婚纱礼服名城”等美名。<br>也是“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世界美食之都”。<br>她位于广东之东,毗邻福建,南靠南海。<br>俗称“省尾国角”,<br>也有“海滨鄒鲁”的美誉。<br></h3> <h3>这座有两千两百多年文明史的古城,<br>创建时辖地2万多平方公里,<br>包括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三市,<br>和梅州市的一大部分地方。</h3> <h3>隋朝开皇10年确立潮州府,<br>唐宋元明清以来<br>府邸都在海阳县(现在湘桥区)。<br>潮州府先后下设九县,<br>海阳、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來、丰顺和大埔。<br>俗称潮州九邑。<br>现在,移居世界各地的老辈潮州人,自称“唐山人”,回祖国即“回唐山”。</h3> <h3>这里的人,<br>有历史远久的原住民,<br>和多次南迁的中原移民。<br>岁月的磨洗,<br>原属于不同种族、不同血缘的人群,<br>在背山面海的环境里,<br>碰撞、交流、融合,<br>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br>形成了独特潮州文化。<br>潮州文化的精彩,<br>在于——<br>可以追溯到古远的“浮滨文化”,<br>又能够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踪影,<br>是“活着”的传统文化。<br></h3> <h3>1860年汕头开埠,<br>出现了“潮汕”的称谓。<br>潮州,<br>粤东政冶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被弱化。<br>但是,<br>潮州文化仍生气勃勃,<br>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州文化。<br>随着人口的迁徒,<br>下南洋,走他乡,<br>把潮州文化带到世界各地。</h3> <h3>现在,<br>潮汕人号称三千万,<br>本土、国内各地和世界各国各占千万。<br>“潮商”是数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商邦,<br>他们的足迹,<br>遍及五大洲四大洋,<br>走得再遠,<br>铭记于心的是,<br>“一纸还乡”(寄“侨批”回家)!</h3> <h3>2019年7月22日,<br>在遠离潮州千里的佛山市,<br>160名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潮汕籍学子,<br>受到潮州商会和揭阳商会的嘉奖。</h3> <h3>据悉,<br>佛山市有60多万潮汕人。<br>为了激励后代承传潮州文化,<br>佛山潮州商会成立了韩愈爱心基金,<br>连续6年在潮州开展助学活动,<br>在佛山举办奖学活动,<br>展现了潮人尊贤重教,兴学助学的风彩。</h3> <h3>潮州人珍重这一传统。<br>是她,<br>使蛮昧荒凉的&quot;省尾国角&quot;改变了颜貌,<br>赢得了&quot;海滨鄒鲁″的美誉;<br>  是她,<br>为潮商植进文化自信的基因,<br>泛舟扬帆,浪迹天涯。<br>  <br>让我们穿越时空,<br>紧跟一千多年前,<br>文化大家韓愈的足迹,<br>探访潮州吧。</h3> <h3>唐朝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br>唐宪宗李纯将一节“佛骨”迎入宫廷供奉,<br>让官民敬香礼拜。<br>  刑部侍郎的韩愈劝谏阻止,<br>触怒了皇上,<br>几乎被处死刑。<br>幸得裴度等人说情,<br>被贬为潮州刺史。</h3> <h3>韩愈仕宦蹉跎,<br>50岁才因功擢升刑部侍郎。<br>两年后,<br>又遭此劫难,<br>满心委曲。<br>他到达蓝田县时,<br>侄孙韩湘伴他同行,<br>韩愈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br>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br>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br>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br>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h3> <h3>当时,<br>潮州是一个流放犯官的地方。<br>韩愈在《泷吏》中,写道:<br> 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br> 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br> 鳄鱼大于船,牙眼怖煞侬。<br> 州南数十里,存海无天地,<br> 飓风右时作,掀簸真差事。<br>比这诗中的&quot;潮州″更恐怖的是,<br>数字下的&quot;潮州″——<br>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br>元和时人口只有10324户个,<br>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半户人。</h3> <h3>韓愈踏上潮州大地,<br>眼前是——<br>一片还未完全开发的地方,<br>环境艰苦,民风粗野,民不聊生。<br>他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熏陶,<br>责任感油然而生。<br>他驱鱷魚,兴水利,<br>取缔贩卖奴隶;<br>犹为世人赞扬的是,<br>倡导教育,兴学助学。<br>看到学校停办,<br>他捐出奉禄恢复乡学,<br>他启用当地进士趙德,<br>办好州学。</h3> <h3>韓愈在潮州只有8个月,<br>从实事做起,<br>努力扭转潮州的野蛮和落后,<br>弘扬尊贤尚学风气,<br>被潮人遵为&quot;百世师表″,<br>流芳千古。</h3> <h3>感恩的潮州人,<br>把员江(恶溪)改名韓江,<br>把东山都改名韓山,<br>潮州山水都姓韩。</h3> <h3>谚曰,<br>“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br>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br>潮州的著名地标广济桥,<br>也被百姓编入传说——<br>《仙佛造桥》。<br>颂扬韩愈忧民心诚,<br>召来“八仙”中的韩湘子,<br>请来广济和尚,<br>合力架设“湘子桥”。<br></h3> <h3>登鳄台、叩齿庵……<br>韓愈在潮州留下的足迹,<br>在后世变成了名胜古蹟,<br>和神奇传说。</h3> <h3>韓愈刺潮,<br>短短的8个月,<br>两百多个昼夜。<br>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影响?<br>  首先是,名人效应。<br>在韓愈剌潮之前,<br>已有不少朝迋大员被贬潮州,<br>却没有他名气大。<br>韓愈是官员,<br>又是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br>他文笔好,会宣传,<br>粉丝自然比别人多。<br>  更为巧合的是,<br>后来潮州人为他修庙,<br>请來一位宋朝文坛高手,<br>留下文坛名篇,千古美谈。</h3> <h3>这位高手,<br>就是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br>一代文豪苏东坡。<br>  宋代潮州韓文公祠建成之时,<br>苏东坡正好被流放到惠州,<br>应邀写出了流芳千古的文章——<br>《潮州韓文公庙碑记》。<br>韓愈本是文学大家,<br>宣传他的又是大家,<br>历史的巧合,<br>成就了&quot;前无古人,后无來者″的文坛盛事!</h3> <h3>从根本上说,<br>韓愈是历代流放到潮州优秀官员的代表。<br>那些信奉孔孟之道的官员,<br>致力于,<br>修身齐家治國平天下。<br>当他们面对贫瘠荒茫的土地,<br>面对生活艰难的百始,<br>便激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br>这是潮州&quot;尊贤重教,兴学助学″的文化特点,<br>形成的首要原因。<br>潮州接纳了一大批朝廷大员,<br>唐宋两朝高居&quot;相″位的就有十位。<br>虽然他们多因被&quot;贬″蒞潮,<br>但大都心系百姓,有所作为。<br>潮州人修了&quot;十相留声&quot;碑坊,<br>纪念他们。</h3> <h3>潮州人感恩韓愈,<br>感恩为潮州倾注热血的仕宦。<br>聪明的潮州人把韓愈树为榜样,顶头膜拜。<br>这,<br>无异于确至立了标杆,<br>派遣到潮州的官员以韓愈为表率,造福一方。<br>本地名流更是耳濡目染,<br>承传韓愈遗风,身体力行。<br>官员带头,尊贤尚学,<br>形成了古代潮州主流社会的风气,<br>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h3> <h3>潮州古城的中轴线名为太平路,<br>现在叫“牌坊街”。<br>街上有前几年&quot;修旧如旧&quot;的22座牌坊,<br>记载着潮州先贤事跡。<br>是到潮州必到的打卡地。</h3> <h3>这个&quot;秋台&quot;坊,<br>是纪念宋代的潮州名臣王大宝的。<br>王大宝是整个宋代中,<br>广东唯一考中的&quot;榜眼″。<br>他出身贫寒,苦读成才,<br>宋史记载了他的事迹,<br>他反对投降,力主抗金,品德高尚。<br>那时离韩愈剌潮已经过了近400多年,<br>是南宋建炎年间的故事。</h3> <h3>民间传说,<br>皇帝问高中&quot;榜眼″的王大宝,<br>潮州民风怎样呢?<br>王大宝答:<br>&quot;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br>一组数字,<br>印证当时潮州民风——<br>宋理宗淳祐庚戌科,<br>全潮州有13多万户,<br>参加解试仕子有一万多人。<br>也就是说,<br>平均13户人家,<br>就有一人参加广东乡试考举人,<br>教育的普及程度了有多高?!<br>  </h3> <h3>潮州人引为骄傲的是明代出了&quot;状元″。<br>历史上广东省有9位文状元,<br>潮州状元林大钦不到22岁,<br>便独占鳌头。<br>林大钦出生于潮安县金石仙都,<br>因父早丧,以教糊口。<br>他于嘉靖元年(1522)中进士,<br>因廷试获嘉靖皇帝赏识,<br>特意钦点为状元。<br>授予翰林院修撰,负责修史工作。<br>嘉靖十四年(1535)母病,<br>林大钦上表乞请待养,获准回乡。<br>因不满朝廷黑暗,<br>他与薛侃等友朋于桑浦山宝云岩讲学,<br>著有《东莆先生文集》。<br>明代是潮州文化进步,人才辈出的时期。<br>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br>登上碑录的潮州府进士有161人,<br>在当时广东18个州府中。<br>潮州占了广东全省的18.1%。<br></h3> <h3>如果想了解更多潮州先贤,<br>还是到牌坊街寻踪吧。<br>明清时太平路修有39所碑坊,<br>都是纪念有官声的外来官員和本地官员的。<br>据说昔日潮州城乡建各类牌坊多达一百多座,<br>表彰各类道德人物。<br>一座应碑坊彰显着&quot;海滨鄒鲁”的道德标准。<br>一座座碑坊,描绘了&quot;岭海名邦″的辉煌。</h3> <h3>这些碑坊的背后,<br>是潮州教育的发展。<br>总体来说,<br>宋朝之后潮州的府学、县学设置到位,<br>经费也较有保障。<br>这是《潮州志》上明清两朝的府学县学资料。</h3> <h3>古韓山书院图</h3> <h3>  除了府学和县学,<br>宋朝潮州出现了另一种学校——书院。<br>率先出现的是城南书荘,<br>是韓山书院的前身。<br>到了明代,<br>书院在潮州各地蓬勃发展。<br>来自 官方的导向,<br>在民间产生了深远了的影响,<br>培养了民众尚学的风尚。</h3> <h3>民间对文化的追求和对教育的热情,<br>和潮州先民多是中原移民不无关系。<br>古代的潮州是地贫人少的荒野,<br>中国历史上的多次人口迁移,<br>每次都直接或间接对潮州产生了影响。<br>移民南下,<br>中原的劳动力和先进文化直接带动发展,<br>更有深远意义的是移民族群,<br>为了站稳脚跟,繁衍后代,<br>主动地融入主流文化。<br>虽然,读书致仕,<br>对很多人來说是&quot;可望而不可求&quot;的理想,<br>但是,用主流文化规范行为习惯,<br>向上流社会靠拢,<br>却是和家庭和宗族的利益相关。<br>  于是,民间办学,应运而生。</h3> <h3>  明代社学在潮州乡村间兴起,<br>这种民办公助性质的学校,<br>以&quot;三字经″一类启蒙读物为主要教材,有效地促进乡村教育的普及。<br>家学、私塾也伴随发展。<br>其中有些私塾,学风优良,学子众多。<br>明朝成化年间,<br>潮州还出现了历史上有记载的首座义学,<br>是郡南&quot;布衣乡贤″谢纪(世称养心公)创建的。</h3> <h3>  谢纪在《创义学记》中写道,<br>他的义学,<br>对本乡外乡有意求学者,都免收学费。<br>他每年拿出七十石粟,<br>做为请教师费用,<br>还对修整房舍诸事做了安排。<br>他之所以创办义学,<br>是因为村内社学因经费问题师资缺乏,<br>屋舍破残。</h3> <h3>谢纪是明代潮州的慈善家,<br>史称&quot;布衣乡贤″。<br>他是开基潮州郡南谢氏谢南隐的曾孙。<br>他办义学的根本目标是,<br>&quot;冀人人修道行善,习为君子之归&quot;。<br>用教诲加强家族的道德修养,<br>使这个移民家族,<br>自立于世,繁衍壮大。</h3> <h3>清人郑昌时的《韓江见闻录》中记述,<br>&quot;养心谢公,前明城南乐善长者也。<br>多行利济事,碑人口。<br>其祠外挂施棺一牌,自前明迄今,尤众所共睹″。<br>  谢纪的后人,<br>承传着他的事业的。<br>  </h3> <h3>先贤的啟迪,<br>官方的倡导,<br>民间的拥戴,<br>一千多年来,尊贤重教,兴学助学成为风气,<br>造就了人才,提升了潮州文化的美誉。<br>与之俱來的是,<br>这种风气随着潮汕人的足蹟,<br>不断传播。<br>(图为金山中学,昔时的金山书院)</h3> <h3>明清两朝交替期间,<br>潮州下南洋的人数出现了大幅度的激增。<br>1840年之后,<br>大批的华人开始前往南洋海外谋生。<br>目前,东南亚大约生活着五千万华人,<br>是海外华人的最集中地区。<br>在东南亚国家中,<br>华人在经济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br>他们既为目的地国家带去了华夏文明,也融入了当地的社会。<br>不论走得多远,<br>他们的中国心依然在心中跳动。</h3> <h3>  饶宗颐教授是潮州人的杰出代表。<br>饶宗颐(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生于潮州市湘桥区,号选堂,自学成才,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br>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br>中国学术界曾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br>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br>饶教授虽然客居香港,他心系桑梓。<br>他倡导开展&quot;潮学″研究,推动了潮州文化研究的发展。</h3> <h3>和饶宗颐一样,李嘉诚、陈伟南、林佰欣等,<br>一大批侨居海外的爱国实业家关心家乡,<br>他们热心支持潮汕教育事业的发展。<br>1981年李嘉诚捐赠6亿港币,<br>创办了汕头大学,<br>圆了海外潮人为&quot;家乡办大学″的梦。<br>李嘉诚为汕头大学累计捐款超过80亿港元,李嘉诚基金会累计捐款超过200亿港元。<br>汕头大学在2019年6月发布公告,<br>宣布李嘉诚基金推出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计划,每年上限1亿元人民币。<br>汕头大学成为,<br>第一个免本科生学费的公立性大学。</h3> <h3>更多的海外潮人,像陈伟南一样,<br>对家乡&quot;有求必应&quot;。<br>陈伟南 1919年出生于潮安县沙溪乡,<br>1936年毕业于省立韩山师范学校。<br>1937年赴港谋生,<br>成为港澳工商界的名人。<br>在家乡,<br>陈伟南先生先后赠建沙二小学、沙溪初级中学、宝山中学、韩师伟南楼等一大批校舍,<br>设立韩师陈伟南奖学金、宝山中学高考奖教奖学金,累计捐资逾1亿元。</h3> <h3>  近年来,<br>国内各地的潮汕人联谊社团,<br>纷纷开展助学奖学活动,<br>引导潮籍学子发扬潮州文化传统,<br>尊贤尚学,奋发向上。</h3> <h3>佛山 谢昭良<br>编于2019.7,<br>修改于2023.11 于禅城山水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