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ff8a00"> 总有一些人给你思考和震撼,总有一些话让你惊心和觉醒。走在漫长的教育路上,我们必须要拥有一颗敬畏学习之心。因为,热爱学习,就是给自己的生命寻一束可以向上向美之光。 ——郑立平</font></b><br> <h3><font color="#ed2308"><b> 学习渴望因会议而激动</b></font></h3><h3>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展示是最好的成长。身为心语人,我快乐成长在郑老师为大家搭建的《同读共谈》《心语月刊》《老班话幸福》《工作室联盟》等一系列团队大渔场,更幸福参与到一年一度的心语团队年会活动中。每年暑假,郑老师会亲自为大家邀请不同角度的全国优秀专家,办一场开阔视野、灌输成长新血液的团队年会,提供给大家一个相聚、相识、相知的交流时光,一个面对面对话专家的机会,一个展示自我成长的全国大舞台。</h3> 当2019全国班主任育人能力提升与职业幸福创造论坛的通知一发布,读着“专业发展与精神成长、自我超越与实践创新、理想教育与教育的理想、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学生成长的需要”四大主题和八位专家的特色介绍,我们感恩郑老师又送我们一场专家云集的年会。我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工作室团队成员——今年为减轻大家展示的排练压力,咱们把工作室成果展示机会让给新人,我带大家集中精力学习专家讲座。<br> <h3><font color="#ed2308"><b> 学习思维因引领而惊醒</b></font></h3><h3> 带着强烈的求知渴望走进会场,济南稼轩学校李秀伟校长的开场报告《修己所以育人》让我的工作室成员们感慨万千,让全场参会人员赞叹不已。而对我,更是一个学习者的心路成长历程:</h3> 李校长先从传统文化说起,从孔子说起,从中西方的教育信念说起,这些都是我认知路上最头痛的坎,心中升起一个念头:“您是我遥不可及的星空,我只有崇拜您。”<br> 不一会儿,大脑就装不进去了,思绪开始游离到手机上,难道郑老师有预感吗?因工作忙碌未能赶到会场的郑立平老师发出的一段话把我惊醒:“大家一定要专心听李校长的报告,他的思考很深刻,定能给你们指引……”我的心立刻回到了舞台,眼睛盯着李校长,心想肤浅的我能收获些什么呢?<br> <h3> 难道李校长看到我茫然的眼神了吗?他接着讲的一段话把我点醒:“就如我们带着梦想而来,带着满满的收获而来,此时的我们一定要学会放空自己,给自己的内心留一段空白,接纳异样的想法认知,你才能够满载而归……”</h3><h3> 绵绵的话语走进我心里,我瞬间懂得了什么是“放空自己”,当我带着两位校长的忠告,静静地听进去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我以前在郑老师和团队身上学习到的成长认知和专家们讲的新思维正在激烈的碰撞、融合!”原来,我在心语团队的引领下早已发现了自己的成长目标,只是太模糊,只是没有实践。而这次会议,让我的内心强烈的叩问自己——贪玩的我需要多少名师名家才能点醒我,引燃我?</h3> <b><font color="#ed2308"> 成长方向因思考而清晰</font></b><div><div><div><h3><b><font color="#167efb"> 思维触动一:只有接纳新思维,才能提升自身素养</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经过灵魂的沐浴,和原来的旧我产生裂痕,专家带给我们的思考就是照进灵魂裂缝的一丝光亮。 ——郑立平</font></b></h3></div></div></div> 我是一颗顽石,思维的固化、思想的偷懒让我接受新事物太慢,只想由着自己的喜好放纵自己。“取法乎上、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上士闻道、人能弘道……”,这些词郑老师经常教我们,郑老师书上也有,可我老感觉高大上,一点也不想去琢磨代表啥意思。今天李秀伟专家在让我们坚持“教育信念”时又说出来,并且对每句经典都联系实际做了解释,我才恍然大悟:“这些词用在我身上来解释,也不难理解;原来专家们都读国学经典文化。”足以看出我离专家有多远。<div><h3> 又如一听到“核心素养”一词,我就迷茫,思维自动封闭,真的不明确如何界定它,践行它。而身为山东省考试与评价研究中心的李校长先从课改的发展历程入手,诠释了双基(不看人)——三维目标(半个人)——核心素养(整个人)的理解,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形象描述:针对同一件事物,不同学科的老师看到的观察点不一样,探究结果不一样。这个“不一样” 就是各学科要找寻的核心素养……一系列解释让我不再畏惧“核心素养”一词。就如郑立平老师所说的“我们最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课堂、教材,而是整个人生。”</h3><h3> 在李校长的理念引领下,我的大脑开始尝试接纳新思维。接下来李晶教授提出的“教师PCK水平测试”,冯燕老师的“生涯规划”理念,我惊喜的发现我都能听进去了,也就有了今后的成长目标——不再畏惧经典文化,一点一滴的坚持学习经典文化与新思维。</h3></div> <b><font color="#ed2308">思维触动二:只有“听话+用心”,才能构建特色课堂</font></b><div><h3><b><font color="#ff8a00"> 中国学问四个字:“听话+用心。”</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李秀伟 </font></b></h3></div> <h3><font color="#010101"> 听到李秀伟校长讲述自己因听专家话而成长的故事,把我的思绪又一次打乱。李校长只是听到了“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的至理名言,就开始了自己的写教学反思之路和成长之路,令我突然脸红。因为这段话我早已从郑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书上看到并熟记于心,也在郑老师的步步督促下开始了班级管理反思之路,我的校长也经常提示我注意积累,并拿出他每天的工作日记给我看,我记住了,可是懒散的我没有落实到每天的行动中,原来我是个“不听话”的学生,真的对不起团队和郑老师对我的付出与引领。特别是我的地理教学,固然每次都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我如果听话,定会更加优秀。那么,反思的时间哪里来?团队里高中刘卫捐老师早已给了我答案,记得他告诉我:“每晚十点以后,才是他自己刚刚学习的时刻。”而我作为初中老师,应该比他空余时间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提及用心,我的班级管理还算到位。但是对待地理课堂教学,我还远远不够。当听到李晶教授用一连串生物知识熟练诠释“PCK水平测试”应用策略的时候,当听到史建筑专家把高中语文课堂经营的如诗如画、创意无限、陶醉其中的时候,我沉醉于他们将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完美融合。</font></h3> <h3> 难道我们团队里没有这样的故事吗?郑立平老师的数学趣味课堂、刘俊英老师的生物游戏课堂、韩庆芳老师的历史思维导图课堂、范荣老师的循环日记课堂……思维奔逸之后汇成一句话——我应该有怎样的地理课堂?特别是在高初中衔接、核心素养落实的地理教学改革新时代,我应该怎样应对?才能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精研高中教材+学习能力训练+每课一图+社会热点进课堂+坚持每日教学反思”,就是落实新学期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h3> <h3><font color="#ed2308"><b>思维触动三:只有学会深度思考,才能增强学识的厚度</b></font></h3><div><h3><font color="#010101"> 李秀伟校长仅用6句话做了1场精彩报告,郑立平老师仅用6个问题做了1场走心报告,足以见证两位专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深厚功底。史建筑专家的报告自始至终,处处呈现出“针对一个点,边做边深度思考”的探究理念;李晶教授用生物链的递进探究,教会了我们凡事要追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深度思考;</font></h3><h3> 针对教师成长需求,陕西吴积军校长分析出了激励教师要因年龄段而异的灵性思考;针对班主任类型,张红教授和郑立平老师各自分析出了其曲同工的解释,各具精彩;针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李晶教授、张红教授、郑立平专家分别赋予了不同的诠释,这难道不是每个人深度思考、百花齐放的硕果吗?</h3><h3><font color="#010101"></font></h3></div> <h3><font color="#010101"> 这次盛会,不论从讲座角度、班级管理角度、学生成长角度还是课堂教学角度,都让我看到了什么是思考,怎样去思考,当把一个点挖掘到一定深度时,就会带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这个点,我还是没有定位。还有思考的前提必须是博览群书,积累经验,这都是我的成长方向。</font></h3> <font color="#ed2308"><b>思维触动四:只有坚持读书写作,才能走向高处</b></font><div><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font color="#ff8a00"><b> 阅读是骑着别人的文字欣赏世界,</b><b>写作是骑着自己的文字创造世界 。 </b></font><b><font color="#ff8a00">——方心田</font></b></h3></div> <h3><font color="#010101"> 郑老师教导我们:人的一生,只要你向上走,就必须去做两件事——读好书、交高人。我庆幸遇到了郑老师和心语团队,让我接近了一个个专家,接受着一次次的灵魂洗礼。而提及读书与写作,我更是团队里的幸运者,我不喜欢读书,是郑老师的一次次报告中谈读书感化了我,是心语朗读者团队带动了我的读书激情;我不喜欢写作,是我的写作导师范荣老师和郑建业老师的亲身引领成长了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特别是在《心语月刊》的审稿过程中,审稿团队们不管忙闲,视审稿为首要任务,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用红笔一一标注,然后由我做最后定夺、完善。其实我懂得:他们是让我在定夺过程中积累失误,是在一遍遍不厌其烦、手把手地引领我的写作水平,感恩有您,心语月刊团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次会议,以方心田作家为主的专家们都提到了读书与写作,足以说明读书写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需性。而最触动我想坚持写作的不是专家们,而是新书发布会上的刘茂辉校长,他2018年春节才加入心语,一年的时间承诺写一本书,因为承诺,因为坚持,他做到了,得到了郑老师的极力表扬,使我羡慕得向他挑战:“我不会写书,但我要开始写教学反思,写随笔。到春节团拜会时,我带着笔记给郑老师审阅!”刘校长极力的鼓励让我更有了信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持续激发我想坚持写作的还有本次参会写感悟的老师们。这几天因为我手中有另一件大事在忙,没有及时写感悟。当看到大家一篇篇感悟出炉的时候,我尽情阅读着,学习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不错的,每个人的收获角度不同,写作角度不同,思考深度不同,真的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且不说心语团队的老成员们的精彩总结,单就寿光台头镇的刘钰老师、安徽安庆余岳华老师、滨州李淑枝老师的第一次写感悟,其文采、思路、表达足以给我震撼,想起了天津会议时郑老师警告我的话:“你再不读书,两年后你的师妹师弟们都将超越你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个听话的学生,坚持不容易,但我必须挑战自己,突破自己。</font></h3> <h3> 静静梳理自己的成长位置,应该属于李晶教授所说的发展后期的起点,应该属于郑立平老师所说的第二个高原期前期,需要改变的还有好多好多,好在有心语陪伴,有名师名家们引领。自律性很差的我,必须带着明确的成长目标,决心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做一个听话的学生,做一名匹配时代发展的合格教师,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h3> 写此感悟之时,恰值郑老师在群里提示大家学习感悟的深度,我对照了一下,应该属于中级阶段,我开心的看到了自己的成长。<div><h3> 但我想告诉大家:我也是从庸俗阶段,在郑老师和心语团队的引领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要向高级阶段努力!</h3><h3><font color="#ed2308"><b>附郑老师教诲:</b></font></h3><h3><font color="#ff8a00"><b> 学习、读书、听报告阶段分层 </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庸俗阶段,是看不起,听不进,自以为是,不以为然,无所谓。</b></font></h3><h3><font color="#ff8a00"><b> 低级阶段,是看热闹,抢招术,希望拿回去就套用,三分钟热度过后激情消失。</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 中级阶段,是看别人,学过程,找路径,对照别人深刻反省自己,很想快点实践改变自己。 </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 高级阶段,是看自己,重差异,找差距,挖掘别人的思维方式和理性建构,捕捉心灵路径和成长规律。</b></font></h3></div> <h3><font color="#ed2308"><b> 感谢:五湖四海都有我们的心语家</b></font></h3><h3> 照片中的郭峰老师,是我们心语群中默默学习、从未谋面的老师。只因为心语年会选定在济南,他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始冒泡,并热情地为会议忙碌起来,帮我们排解一项项难题,真诚、爽快,我们都感激不尽。</h3><h3> 一直忙碌到会议第二天下午,他向我打招呼,说因有事需要提前离会,我说:“会议空隙你到会场前面来,让你认识一下郑老师。”他说:“郑老师太忙,我能够亲耳听到他的报告就很知足啦……”</h3><h3> 至今,我还不知道他在济南哪个学校工作,但我知道,他是心语人!东北至黑龙江,西到新疆,南到海南,各个省份都有如郭峰老师一样的心语人,到了哪里都是到了自己的家,这就是心语家的温暖与大爱!</h3> <h3> 最近好多老师问我:“加入心语团队需要什么条件?”记得郑老师很早就告诉我们:“首先人品好,其次爱学习”,就这么简单。<br></h3><h3> 欢迎您的加入,让我们在心语团队的引领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共筑教育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