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h3>此次滇西南拍鸟的最后一站是盈江那邦农田,又称为“那邦湿地”。</h3><h3>其实我觉得,由于原来的湿地现在已经被大量的香蕉林占据而变得很小很零碎,称之为“湿地”已经名不副实。所以我认为称为“农田”是比较适合的。</h3><h3>对于因为人类的短视和贪婪而被破坏与侵占了家园的那些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来说,这里已经不再是它们最好的栖息地。虽然当地人现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被损坏的湿地恐怕是恢复不了啦。</h3><h3>当同属盈江县拥有丰富鸟类资源的洪崩河周边的村民,已经靠鸟塘与鸟导的营生盖起新房的时候,这里的人还在靠种植几毛钱一斤的香蕉为生,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去那邦是要经过铜壁关的。据说,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是唯一分布在中国境内伊洛瓦底江流域热带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它历史上没有受到第四纪冰河期的影响,因而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类群的避难所,保存下了许多古老原始的动植物种类,是中国印-缅热带生物地理区系资源最集中、最典型的区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以盈江县铜壁关林区为主,还包括陇川县和瑞丽市部分林区,总面积40多万亩。在这个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动物5纲37目114科379属72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眉长臂猿、林麝、豚尾猴、云豹、蜂猴、孔雀雉、圆鼻巨蜥等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猕猴、水鹿、小熊猫、花冠皱盔犀鸟等74种。对于鸟人和其他野生动物摄影师来说,应该是一块不可不去的地方。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洪崩河和那邦就都属于铜壁关保护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下图中道路尽头就是那邦武警边防检查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邦与缅甸隔河相望,那边的建筑与中国的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一个小镇,叫做拉咱。拉咱是克钦邦的克钦独立军的总部所在地。由于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时有冲突,战火有时会殃及中国境内,所以中国境内的建筑物上都会插上国旗,提示缅军的飞机不能误炸。</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3年1月13日至14日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冲突,曾有三发炮弹误击中缅边境的云南那邦镇,导致当地一家民居受损。自那以后,那邦的外贸萧条了下来。</font></h3> 那邦镇有两条路可以去到那邦农田。一条是沿着到达那邦镇的318省道返回四、五公里,在一个岔路口就可以看到这块牌子,顺着岔路走进去就可看到路边有被大片香蕉林分割成小块小块的湿地。<br> <h3><font color="#010101">另一条是小镇西南方向沿界河边的路走,大约是三公里。下面就是界河。有的地方水很浅的,可以趟过去。当然那是不被允许的,被缅兵抓到了会惹上大麻烦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路边的水果,好像是木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缅甸那边的边民会从一座小桥过来,到那邦镇去赶集或打工。当然,他们是有边民证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是那座小桥。这两根竖立在河中央的支柱起到界碑的作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缅甸那边的景象,正在盖的似乎是一个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在这里呆了三天,第一天上午到达后,住在边陲宾馆。三月份,这里的天气开始热了,毕竟海拔只有210米。休息到下午三点以后才出去寻鸟,经询问沿着西南方向的路走去。走了大约100多米,在路边田野上空的电缆线上发现了白胸翡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次在弥勒的湖泉湖边偶遇白胸翡翠,因为天阴没有拍好。今天阳光很好的,虽然距离有点远,又没有带三脚架,还是倚在芭蕉树上拍了个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胸翡翠拍完了,转过来又拍到了斑文鸟、灰燕鵙。这灰燕鵙可不是等闲之辈,它们敢于结群围攻鹰类及乌鸦,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灰卷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拍到白胸翡翠、灰燕鵙,一下子把我的兴致提起来了。来那邦是看到不少鸟友说这里常会给人予惊喜,看来是真的。这是一个好的开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没有到农田去,在一条不起眼的路边就有这样的收获。哈哈哈,我大笑三声,心想鸟运不错!今晚该好好休息,养足精力准备明天的战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二天起了个早,决定沿318省道去那邦农田。在走出镇子的一条小溪畔,拍到了白顶溪鸲。白顶溪鸲不容易拍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进入那邦农田的岔路后,拍到珠颈斑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金腰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黑喉红臀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灰林鵖雌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领八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一块湿地上,白胸苦恶鸟慢条斯理地走出来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褐翅鸦鹃。正是繁殖期,拍到正在“踩蛋”的镜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今天的最大收获,除了褐翅鸦鹃,还有绿喉蜂虎。蜂虎鸟号称中国最美丽的鸟,果然名不虚传,飞起来轻盈而飘逸,这是美人才会有的身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沿着另外一条路走回镇子来的。今天来回走了大约七、八公里路,是有点累了,但心里高兴。我相信所有的鸟人都是这样的:虽然起早贪黑、爬山越岭、栉风沐雨、千辛万苦,但是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那份收获以及探索中的快乐,这是非亲历者所不能理解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顶着壮丽的日出,沿第一天下午那条路去农田,在界河拐弯的地方拍到了赤红山椒鸟,这可是个好兆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果然,在界河边拍到了栗头蜂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发现这里的伯劳不少,说明昆虫很多。据说,那邦有蜻蜓100多种,也是“虫人”们向往的地方。下面依次是栗背伯劳、灰背伯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斑椋鸟、灰头椋鸟一个也不能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黑水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印度斑嘴鸭,现在改名叫:印缅斑嘴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回来的路上,又拍到黑头黄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绿嘴地鹃。那猩红色的眼圈好漂亮。又一大收获。</font></h3> <h3>想不到的是,在这三天里,我没有碰到其他的鸟人。因此,在这三天里,我成了徘徊在那邦农田里的一个“独行侠”。</h3><h3>当一个拍鸟的独行侠,没有什么不好,也许遇到好鸟的几率更高。毕竟有的鸟在野外还是很怕人的,尤其是当人多的时候。</h3><h3>我发现在盈江野拍,鸟儿都非常警觉。许多鸟在你还没有抬起相机的时候,它还会呆在原地不动,但当抬相机的这个动作尚未完成的时候,它们就飞走了。这比在城镇及其周边拍鸟要困难得多,我在想,是不是与我在那邦农田听到的枪声有关?</h3><h3>在盈江,分布在中缅两国边界的某个少数民族,至今还有打猎的习惯。那天我在界河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乘凉的时候,就听到过缅甸那边的两次枪声。第二次枪响时,从界河对岸的某个地方飞过来两只逃命的斑嘴鸭,扑腾着翅膀,就从我头上飞过。</h3> <h3>这让我想到那些犀鸟,当缅甸那边枪炮声响起的时候,这些犀鸟像难民一样的飞过来躲避战火。如果中国人善待它们,如果中国人好好的保护森林,它们就会把中国当做自己的家园。这样我们就能够年年看到它们。</h3><h3>同样的道理,那些喜欢在湿地栖身和生活的鸟儿,由于枪炮声或者其它原因飞过来的时候,它们看到的是正在消失的湿地,这小块小块、七零八碎的湿地已经不足于保护和供养它们,它们也只有一走了之。</h3> <h3>我觉得这就是“那邦湿地”的现实,能不能改变,我并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鸟人们都喜欢到那些自然生态好鸟儿又多的地方去。</h3> <h3>三天的那邦之行结束了,回昆明经陇川停留了一天。陇川城绿化不错,有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城里的行道树上有不少的鸟,一群群的八哥、椋鸟、红臀鵯和红耳鵯,限于时间就不再写文介绍了。</h3><h3><br></h3> <h3>13天的滇西南拍鸟行程经统计共拍得122种鸟,其中加新39种。回家后大量的照片整理、查证、挑选、后期、发布也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h3><h3>这一切值得吗?既便要制作,自我欣赏一下就可以了,何必还要花那么多的功夫,又是图又是文地将它发布出去?有这个必要吗?又有几个人会看呢?</h3><h3>经过思考,我认为:值得。拍鸟是人生文明而高雅的兴趣之一,兴趣是我们获得生活快乐的途径。作为拍鸟人,我们既要享受拍鸟过程中的快乐,也要享受获得成果的快乐,而且应该把这种快乐分享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寻找和获取这种快乐。</h3><h3><br></h3><h3>不管拍得如何,不管写得如何,我都要尽可能把它们记载下来,作为对自己辛苦付出的一个交待,也愿意把它们分享出去,毕竟我们有许多志同道合者,在通过拍鸟的这个行为,宣扬和影响着“保护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而当大多数人都拥有这个理念的时候,拯救人类的亊业才有希望!</h3><h3>同时我们也是在为建立中国的博物学传统做一些实际的工作,让我们的后代更加能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让我们的后代能够健康愉快地生活在绿水青山之中,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才能够与日月同辉,与南山同寿!</h3><h3>善哉,“鸟人”们!</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