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川源附记:旮旯诸泉与太极八卦图

又逐春风到洛城

<h3>房山区,乃京都起源发祥之地,境内有大河圣水(现指大石河),其流域广阔,分支众多,当中有一支名叫挟括河,本文要考察的旮旯[gā lá]诸泉,便是其重要分支。</h3> <p class="ql-block">挟括河,四级河流,大石河支流,源起周口店镇葫芦棚村狮子崖下,《水经注》与《日下旧闻考》对此描述简缺,而本区民国版县志却有详尽记载:源出自茶楼顶西南蔡树鞍东之狮子崖下,东南流经葫芦棚、下寺二村,有夜猫沟水自西北来注之,又东南流,有长流水自火焰山南流注之,又东南流,有对子鞍水合幽岚山水、宝金山水东流合南来青峰岭堵墙山北麓水并<i style="color:rgb(237, 35, 8);"><u>大小格栏</u></i>诸水東流来汇,又东南经黄山店……经琉璃河镇东北入圣水</p> <p class="ql-block">文中所述“大小格栏”,据考察方知,就是涞沥水村的山沟名称,栏字发音与“大栅栏”一样,现今指大小旮旯[gā lá]。</p><p class="ql-block">为了解诸多泉水所在现状,我进行了实地考察:</p> <h3>1.上方泉,位在小旮旯沟里,山坡阳面是重建后的药师寺,此水沏泡的茶叶香气四溢。相传药师寺始建于唐代中期,寺里常用泉水炮制中药,治病救人,疗效显著,山民皆言药师显灵,此后代代相传。2002年夏,我初到此地,药师寺还在重建中,山下大门牌匾写着象日谷,走进来就会感受到凉风习习,倍感舒适,喝一口泉水冰凛透彻,难怪民国时期曹锟会选择这里作为避暑山庄,现今此泉已封盖保护,成为药师寺一带主要生活用水,泉上石碑,是今人临摹字:上方泉 唐.怀素.字。顺便科普一下,怀素大师是唐代和尚,我国古代书法家,史称“草圣”。</h3> <h3>2.大旮旯沟水,位于大旮旯岭东南,沿沟而上就是上方山十二峰之一的锦绣峰。此谷人迹罕至,是当地较为凶险的地方。不推荐进沟。</h3> <p class="ql-block">3.苇子洼泉,在苇子洼沟,属大旮旯支沟,顾名思义,溪水在谷中形成一巨大洼地,尽是芦苇,现在芦苇和水没了。旧时有小道沿沟而上,可过苇子洼大尖。现已荒废难行,稍有不慎会迷路。2016年走访时,谷中地形阴暗,不见阳光,凉气瘆人,有野猪踪迹,亦是凶险之地。但由于此地自然景观多,目前已被选为待开发景区,相信数年后,会得到更好的管理与发展。</p> <h3>4.沥泉,离开大小旮旯,走盘山公路最先可以看到的泉,县志描述诸泉之一,位于峭壁上,据说村名就是以此泉而命名的。</h3> <h3>下图,雨季时,泉水量很大,沿沟而下汇入大旮旯水。</h3> <h3>看完沥泉,沿路就到了民宿张家小院路口,有水经过管道从山上引到这里,是青峰岭北麓诸泉之一。</h3> <h3>顺路再前行,有景观遮石,水量多时会形成瀑布。沿路进沟,即可找到源头,它也是村里在地图上唯一被标注的泉水,网上有多篇文章介绍,它的名字最好听~钟灵泉。</h3> <h3>5.钟灵泉,其型最壮,洞高水大,年出水量20万立方,已封盖保护,是重要生活用水,严禁破坏。谷中建有70年代水库,时有垂钓爱好者来此。相传有座尼姑庵就在泉水附近,至今还有太阳图腾在尼姑洞壁留存。明代万历年间,文人袁宏道,经过涞沥水棺材山下,写下四行诗:“山风吹晓作新岚,仙梦茫茫古石龛。欲识死生情切处,棺材峰上卓茆庵。”据说,这个尼姑庵就是当年的卓茆庵。</h3> <h3>2016年夏,我与伙伴一起来找尼姑庵,未果。2018年正月,再次核查,有峭壁下二层废弃石屋,一层有坍塌石墙房基,二层是浅洞窟,未发现太阳图腾,待进一步考察。</h3> <h3>钟灵泉沟呈阶梯式,泉在下段的起始,而上段与下段的衔接处是一段高陡的峭壁,上段的水流下形成瀑布,汇入钟灵泉沟。不过现今上段水极少,只有雨季会有瀑布景观,去往瀑布顶是老虎嘴式危险崖壁,稍有不慎会坠崖。但附近有小路可绕行到达上段的源头。</h3> <h3>离开钟灵泉,沿小路再上行,汇入古商道,脚下可看到钟灵泉瀑布上段沟,再前行到沟顶一带,这里的石屋也荒废了,名叫桃园子。2014年4月,我与伙伴路过此地,印象中在石屋东北侧沟里看到了泉水,但后来再去,却找不到踪迹了。</h3> <h3>6.老道堡泉,被称为近在山巅的泉水。可见废房及几棵大柳树。2015年夏,遇牧羊人,根据他交代泉水曾被石墙围挡保护,村民搬走后就荒废了,他还透露这里曾挖出了道士戴的簪子。下图为2017年正月,泉水冻结。</h3> <h3>7.小憩泉,继续从老道堡向南横切,过大溶洞,到达涞沥水通往圣水峪的古道,两路交汇处有小憩泉。</h3> <h3>下图,2014年冬,小憇泉冰封路面。沿路东下,可回到大旮旯岭下。</h3> <h3>8.五片石沟泉,在大旮旯岭西,终年不见阳光,谷中阴冷。旧有孔姓人家居住,后迁出,有小路而上,到啸月峰(上方山十二峰之一),现已荒废,难行。下图,2017年冬。</h3> <h3>9.青峰岭北麓无名泉,车峪沟当地称为大车峪,沟口南侧的三水步道而上,近山巅有泉,2018年夏,无意间发现,基本干涸。县志载青峰岭北麓诸泉汇大小旮旯水,此处便是诸泉之一。</h3> <h3>10.大洼地水,在坡峰岭景区南,现称:山间苇田。就在景观琵琶石旁,属青峰岭北麓诸泉之一。景区未开发时,我无意间经过发现,与涞沥水村苇子洼水相似。</h3> <h3>11.坡峰岭东山泉,位于景区大门正对山坡,一直处于干涸状态,2017年夏,雨量充沛,源头水顺坡而下,仅留下一张模糊照片。</h3> <h3>在考察泉水的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山区水资源的匮乏,即使还有很多泉水没有交代,也都是大相径庭,水量太小了。也给当地山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日常的耕地果园灌溉,依靠雨水是不够的,因此,蓄水池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前文我提到了遮石蓄水池,其实,村里不止一个,大旮旯岭上的住户也有一个蓄水池,站在岭上,可俯瞰遮石蓄水池,两池遥相呼应。</h3> <h3>这两个蓄水池看似普通,其实不然,它们还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堪称点睛之笔,大旮旯岭处于村里的核心地,岭尖叫做大片尖儿,登顶会发现四周地貌奇特,竟是一副太极阴阳图,两个蓄水池就是阴阳鱼之眼。下图,七十年代卫星图可清楚看到。</h3> <h3></h3><h3>提到太极阴阳,自然会想到八卦,我隐约意识到自己在调查泉水时,确实在山间走着一个很大的圆圈,难道还有八卦图?怀揣激动,将泉水坐标逐个在地图上标注,果然,大小流泉飞涧,星罗棋布,以太极阴阳图为核心,在外围形成了更大的环形,如水滴状,尖端正对山口,八个方位都各有一泉,恰如八卦图!</h3><h3>古人的哲学思想常常会在外物上有所表现,村址的选择会不会与此有关,目前无法考据,但我却很期盼听到一个关于“先人智慧选村址”的传说。</h3> <h3>后记:山里的泉水,使得古山村得到了繁衍,人们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正如钟灵泉之名,钟灵:宁愿把所有的爱都只献给这份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