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话诗文——伏天暑热苦,诗人也怕热,散热靠心静

文藏

什么是大暑?古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到:“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意思就是大暑这天非常热!很好理解,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大暑在三伏天的“中伏”前后,热也就可以理解了。<br> 今天人们是非常幸福的,整天躲在空调房,吃着冰镇西瓜,喝着凉爽的汽水……神仙过的日子,可是古人呢?他们可没有空调、汽水,冰也不是普通人能够获取的。古人如何过夏天?请从诗文里看。 <p>1.李白《夏日山中》——天这么热,也就顾不上什么斯文了</p><p><br>诗文: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大暑是怎么过的呢?手里拿着扇子,来到幽静的树林。天这么热,也就不穿什么衣服了。把头巾摘下挂在石壁上,躺在一块干净的地面,手里摇着扇子,这时候一缕凉风吹过头顶,好不惬意。<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袒衣避暑</h5> 2、王维《竹里馆》——竹林里纳凉,太阳照不到<br><br>诗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对于王维来讲,夏天这么热,最好是一个人独处。躲在太阳照不到的竹林里,弹琴取乐。弹琴不仅取乐,时间过得还很快,不知不觉月亮都出来了,一天就这么过去,如此充实而有趣。<br> 3、徐勉《晚夏》——夏夜凉,美酒伴,席地而卧<br><br>诗文: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徐勉是南朝的一位诗人,在他看来夏天晚上躲在屋子里真的太傻了。晚上不怕太阳晒,正是纳凉好时节。诗人来到花丛中,席地而卧,与天地融为一体。这时候再来一壶美酒,所有的热气全都飞走了。<br> 4、白居易《消暑》——屋子里不要放太多东西,心静自然凉<br><br>诗文: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白居易的这首诗题目是消暑,为了能够消暑,诗人做了两件事,一把屋子里的东西都搬出去,二找一个地方坐着,心静自然凉。心静真的能凉吗?问题是怎么把心静下来,白居易没有在诗里说。白居易能够心静,可能是因为窗下有清风。<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静自然凉</h5> 5、戴复古《大热》——夏天有人可以避暑,但有很多人顶着酷暑劳作<br><br>诗文: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在戴复古看来,夏天真的很热。尤其到了大暑这几天,天地就像是一个密封的窑口,万物就是窑里面被烧制的陶器。虽然这么说,但秋天收获的食物正是在炎炎夏日中生长。真正受苦的是那些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而坐在屋子里不需要劳动的人,哪来的资格抱怨呢?<br> 炎炎夏日真的很热,大暑更是热到了极点。人们都在想着各种方式避暑,然而有些人是避无可避的,他们只能顶着日头劳作。古代的是农民,今天的又有哪些职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给他们更多一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