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今年

碧水涟漪(拒私聊)

<h1><b>谨以此美篇献给从军50周年的自己</b></h1><p><br></p> <h1><b>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b></h1> <h1><b>建军节到来之前,送给我所有的战友和有相同经历的朋友</b></h1><p><br></p> <h1><b>  那年,还是一个刚满16岁的少年儿童,就离开了校园应征入伍,离开了父辈的军营,我们熟悉的部队大院,穿上宽大的绿军装,奔赴我们的军营-革命的大熔炉解放军大学校。</b></h1><h1><b> 1969年肇庆市第一次招女兵,一千多人报名我们十个人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穿着新军装离开肇庆的时候,整个肇庆市民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上万市民从军分区一直夾道欢送我们到码头,我们乘船及坐着类似“苏联嘎斯51”的军用大卡车,舟车一路向西经广东江门从湛江过琼州海峡到海南岛,被分配到海南军区第一六二医院,位于海南岛五指山区中部的黎族苗族自治州通什市附近的大深山里,从海口到通什263km的路程,经常是汽车前轮以经到了那个山后轮还在这个山,到处都是急转弯,走在百转千回的国防公路上,大卡车在山路上慢慢的爬,7-8个小时了还在山里转,我们一起进山的有些男兵吓的都开始哭了,我们一起分的山里三个小女兵还在那窃窃私语议论别人,似乎有点不屑那些哭的男兵。</b></h1><h1><b> 部队生活我并不陌生,但是要成为其中的一员那是要经过艰苦的脱胎换骨的磨练。</b></h1><h1><b> 我们大陆的女兵来晚了,海南本地招的女兵一个月的新兵连训练都结束了,就直接分到了第162医院,我的军队生涯一开始就缺了新兵连训练这一课。到医院以后开始了必要的训练,射击训练凭着我的童子功轻松拿到优秀(小时候在广州的部队大院,寒暑假有叔叔阿姨组织我们活动,如射击打小口径步枪,发电报,游泳,参观,看电影,旅游,劳动等,主要是有人把我们管起来,不要到处闯祸,不给军区领导和家长添堵就行),投掷手榴弹训练,我姿势正确堪称完美,用尽全力(包括吃奶的力)我的目光在几十米开外的地方寻找弹着点,谁想到只投了大约10步之遥就在跟前😂,严重不合格(如果是实弹训练一定是首先炸到自己)😅。另外就是劳动,如修路,铲草什么都干。</b></h1><h1><b> 当时根据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平时想战时,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保家卫国反击侵略者。 </b></h1><h1><b> 我被分配到了药局工作,我们医院的工作主要是收治部队的伤病员,同时还要适应战争需要研发战伤救治药物,我们跟【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及【解放军总后勤部药检所】【广州军区药检所】的专家合作,共同开发挖掘祖国医药学宝库筛选研发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和提取的工作。</b></h1><h1><b> 我们医院随时准备出发应对突发的战事,西沙群岛那边形势紧张,我们立即组织野战医院随时准备出发去西沙参战,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但是西沙群岛保卫战战斗结束太快了,我英勇的人民海军以总吨位1760吨小舰打败越军美式装备总吨位6000吨大舰,首战报捷速战速决,我们医院还没有接到出发的命令,战斗就结束了。</b></h1><h1><b> 每年必不可少地进行野营拉练,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锻炼和考验。</b></h1><h1><b> 除了这些,我们还开荒种地蔬菜自给自足(因为附近的少数民族不种菜);盖房子,修水泥马路(从国防公路到我们医院好几公里的一条水泥路,从采石到铺路都是我们用休息时间修的),修水泥篮球场,养猪(医院吃的猪肉全靠自己养),挖鱼塘,养牛(由于没有科学养殖种族退化,养的鱼和牛一代更比一代小,成年的黄牛比牛犊大不了多少),打水井(我们医院这么多年用的自来水都是用我们自己挖的水井,还可以供应医院旁边的黎族村寨番道村用),下生产班种菜,下炊事班做饭,种树,种水菓:香蕉,菠萝,木瓜,芒果,菠萝蜜,椰子,甘蔗,莲雾,菩桃,花生……,反正吃水菓不用买,想买也没得卖。我们连水稻都种了,单产亩产超千斤,这个记录打破了当时许多产粮区的专业种水稻的农民。有一年我种南瓜牢记吴主任教我的一定要“</b><b style="font-size:20px;">坑大肥足</b><b>”的秘笈,经过努力我种的南瓜最大的有50斤,最小的也有37斤,我自己都抱不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电影【红日照宝岛】还取了景,非常有成就感。那时候的生活就是这么艰苦、充实和快乐,由于经常劳动手上经常磨出血泡,后来都变成了茧子,手也变得粗糙了。</b></h1><h1><b> 解放军是一个革命的大熔炉,人们可以在这里不断磨练。她又是一个大学校,在这里学文化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b></h1><h1><br></h1><h1><b> 由于时代的局限,我们艰苦奋斗丰富多彩的部队生活都没有能够用影像保留下来,当在编辑美篇时才更明显地感觉到,不能不说非常遗憾。</b></h1> <h1><br></h1> <h1><b>  1969年1月,我从父辈的军营走到了自己的军营。</b></h1> <h1><b>  一身戎装两代兵,父辈们为了打天下创建一个新中国,出生入死流血牺牲。我们踏着父辈们的脚印,继承革命传统保家卫国。</b></h1><h1><b> 老爸老妈刚从朝鲜战场回国。</b></h1> <h1><b>少小离家,保家卫国。在校学生。</b></h1> <p class="ql-block">  16岁,小小年纪一脸稚气,走进军营。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p><p class="ql-block"> 当兵一到医院就干了一件糗事,记得刚到医院的时候安排我跟老同志住一间宿舍,我马上去找班长说不想跟阿姨住一间宿舍,要求跟我们小朋友一起住。只见得那个班长使劲笑,我不明白她笑什么,不过我很快就在全院出名了,大家都知道了新招了一个个子最高年龄最小的,已经当了兵还认为自己是小孩,要求跟小朋友(新兵)住,不愿意跟阿姨(老同志)住的新兵。直到若干年后还有人说早闻我大名不知其人,当时我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经过打听才知道这件事早就被大家“传诵”了🤭</p> <h1><br></h1>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医院在大深山的山洼洼里</b></p> <h1><b>  在大城市部队大院优越生活的我,一下子就到了海岛的深山老林-海南岛五指山黎族苗族自治州通什市附近的大深山里,山里的少数民族很落后,我们刚去的时候那里的人衣都不能掩体,男人有一小块破布挡住隐私部位,女人连隐私部位都挡不住,他们过着守猎和刀耕火种的生活,从来不种菜。他们有时候还会到我们的菜地里去“丰收”一部分蔬菜。</b></h1><h1><b> 我们的生活很艰苦,物质极度匮乏什么都没有,没菜少肉,就更不要说水菓了,十分不习惯。那时候我们经常吃大陆运过来的,为战备需要发明的“脱水菜”一点都不好吃,还有从汉族地区用解放牌大卡车买回来的冬瓜,堆得像山一样,好不容易看着这山的冬瓜快吃完了,马上又运回来一座山的冬瓜,真是没完没了没有盼头。为了改变这一切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几乎没有周末,没有休息的概念,劳动,劳动,再劳动,我们开山种树,开垦荒地种菜等等,等等,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经过努力我们做到了,我们成功了,我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b></h1><p><br></p> <h1><b>山里面没有任何文娱生活,我们这些小解放军最大的乐趣就是:周末如果不用劳动就走好几公里的路进城到通什市去,那里的生产建设兵团三师有个在茅草房里的照相馆,照相馆师傅态度永远都是这么好,领着我们去拍风景照。</b></h1> <h1><b>换军装了,新军装好像很好看。</b></h1> <h1><b>1967年4月,“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毛主席语录”公开发表。同时,面对美帝,苏修的不断挑衅,毛主席发表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指示,这是我国捍卫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宣言!1969年3月2日,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我国领土“珍宝岛”连续爆发武装冲突,打了一场“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北京卫戍区举行的野营拉练,毛主席批示:野营拉练好。从那时起部队开始了每年一次的野营拉练,我们在拉练中近似实战的训练,在战地救护,革命意志,吃苦耐劳等多方面得到提高,使我们意志更坚定,思想更成熟。</b></h1><p><br></p> <h1><b>  拉练我们背着被包挎包水壶,一身矫健斗志昂扬,行走在大山大川间,云在山腰飘人在云上行,真可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最多的一天走了上百里路,艰苦程度可想而知,那天我们夜行军,天上有像极光一样的闪,我们的赵政委走到我的身边科普式地告诉我:小纪,这个叫着“雾闪”,说明明天早上会有很大的雾。隔了一会就下起了奇特的暴雨,足足下了一天,我们虽然穿着雨衣,但是风、雨太大,我们里里外外的衣服全部都湿透了,雨衣里的军装也在一个劲地淌水。天亮时赵政委又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我指着倾缸大雨说:政委,好大的“雾”呀。说完大笑起来,政委顿时语塞。结果那天是东沙群岛地震,我们海南岛是受地震影响。那个极光样闪学名叫做“地光”,常出现于地震前夕。那天行军我脚丫打泡最多,连脚背都有好几个大泡,被封为当天的“泡兵团长”。拉练使我们学会了战时救护能打会走,还要学会吃喝拉撒睡,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身体。</b></h1><p><br></p> <h1><b>  此照片刊登于【人民日报】头版。</b></h1><h1><b> 遵照毛主席“6.26”指示,成立医疗队送医送药上山下乡,把党的关怀带给贫下中农,为黎胞苗胞服务。毛主席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b></h1><p><br></p> <h1><b>  人民日报记者拍摄。这张照片清澈的溪水看上去我们非常惬意和快乐,但是却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b></h1><h1><b> 记得有一年医院派我到黎苗族自治州五指山区的保亭县畅好公社,主要任务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帮助他们修建厕所(因为黎苗族同胞们住的是原始低矮的船型茅寮,走进茅寮里伸手不见五指,要暗适应好一会才能免强看到一点东西,泥土的地面坑洼不平,没水没电更没有 厕所了,要方便时就就地解决,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非常差),还有修猪圈建粪池,再一个是把田里的杂草沤肥后还田。你们觉得我这个在大城市长大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五谷不分的人能做到吗?当时好像什么都没有想,在大山区里跟着公社干部走村串户一家一家地做工作,在老百姓的家里经常会有虱子跳蚤咬的浑身长大包奇痒无比,就这样几乎走遍了公社的各个村庄,所到之处黎胞苗胞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灶坑煨地瓜招待我,以前我吃地瓜胃就返酸从来不爱吃地瓜,可是这里的地瓜简直太好吃了,特别香金黄带红透明的流着糖浆(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基本上再没有见过这种地瓜了,很怀念),还有他们的山兰稻粽子,村里只要有一家蒸粽子全村都可以闻到香味,太诱人了。我不论走到哪里黎胞苗胞乡亲们都热情地叫我大军阿姨(😂其实我还不到20岁)。刚去的时候我连一句海南话都听不懂总以为他们在唱歌,三个月离开的时候我已经可以跟当地的老百姓简单聊天并且可以听海南话新闻广播了,(🤫注意保持低调🤭)。</b></h1><h1><b> 工作再艰苦我都不怕,这次下农村的工作不是猪圈就是厕所,困扰我的是洗澡问题,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天天必须洗澡的习惯还有小小洁癖,这里连厕所都没有就别想有洗澡房了,又没有自来水只能到河里洗澡。当地的黎胞苗胞老人不洗澡,到了傍晚成群的男女青年在河中的草丛里嬉戏打闹声此起彼伏,他们男女混浴,吓得我鸡皮疙瘩掉一地。这里肯定是不行了,只能再找地方,后来我发现白天河里没有人,我就改为白天到河里洗澡,真真是一个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非常害怕有人在暗中窥视😱,每次都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东张西望地洗澡。有一次我觉得河里经常有猪,牛,狗,鸡,鸭走过水不干净,应该到上游没有人的地方会比较干净,于是我就沿河逆流而上,我走了很远我觉得都没有人烟好像快到天边了,在海南岛冬天温暖的太阳底下舒舒服服地洗了一个澡,当我穿好衣服水里一大堆牛粪赫然在我面前,看着牛粪心里恶心了好半天。我顿时也明白了:费这么大劲跑这么远,其实这个村的上游即是那个村的下游,有水的地方一定有人。洗澡呀洗澡,真是有困难。</b></h1><p><br></p> <h1><b>人民日报社记者拍摄</b></h1> <h1><b>  本组工作照片【解放军报】记者拍摄,在【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展出,当时在北京工作的老爸老妈,参观“军博”时发现了我们的事迹在这里展出,他们非常高兴。</b></h1><h1><b> 我们响应毛主席:挖掘祖国医药学宝库的教导,在解放军总后勤部药检所和广州军区药检所的专家带领下,筛查战伤救治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分析、提取。把采回来的中草药制成膏、丹、丸、散、片剂、注射液。由于医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发现了“裸花紫珠”治疗烧伤和止血的特殊功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和部队。取得良好的成效,被【中国药典】第二部录入。</b></h1><h1><b> 当时我们医院是全军烧伤专项研究科研医院和中草药战伤救治研究重点医院。</b></h1><p><br></p> <h1><b>我旁边的是【塔山英雄团】团长江雪山的女儿军娃。</b></h1> <h1><b>  在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制作中草药注射液的时候,第一步经常需要先用水煮,那时候我们在大山里别说是煤气,就连煤都没有,全靠烧柴。在家的时候我们家有保姆不用我们做饭,从小就不会烧火,所以一说烧火我心里就发怵。有一天又要煮药了,一大早我就去点火连早操都没有出,到了上班的时间,吴主任问我为什么没有出操,我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要点火。主任不解点火就不去出操了?我回答说是的,因为已经9点多了我还没有点着。人家烧火直接用柴,我烧火用了酒精,汽油,报纸,木碳,木屑,刨花,十八般武器都用了,嘴里还嘟囔着从战友那学来的秘籍:人要忠心,火要空心。灰头土脑满脸泪的还不算,三个小时过去了愣是没点着,只好向老同志求救,人家连一分钟都不要火就烧的非常旺了,老同志同样跟我说: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呢?都是用的同一个口诀,差别咋就这么大呢?</b></h1><p><br></p> <h1><b>  在从中草药“洋金花”也叫“曼陀罗”中提取有效成分,提取中用有机溶剂乙醚,氯仿提取的生物碱“莨菪碱”,然后高温消旋分离出“东莨菪碱”和“阿托品”时,由于当时条件简陋没有保护设施,有几次含有“阿托品”的溶液被风吹到一只眼睛里,顿时单眼瞳孔散大,使双眼对焦不能,造成视物模糊定位不准。当时在北京工作的老爸还专门到药店去询问,很担心对我今后的视力造成影响。</b></h1> <h1><b>  本组照片由珠江电影制片厂【红日照宝岛】剧组拍摄,展于【广东省博物馆】。</b></h1><h1><b> 我们开发中国医药学宝库经常到五指山的深山老林里去釆药。</b></h1><h1><b> 我们所说的深山老林是真正的原始森林,百年千年的大树十几个人都不能合围,这里别说开车,就是牛车马车也无法进入。进到山里抬头看高大的树木密林遮日不见一点光线,碗口粗的藤蔓纵横交错,低头比人还高的杂草和灌木丛,看不见草丛中的自己,真可谓寸步难行,全靠向导领路和用砍刀开路,一步一步艰难前行。山上除了蛇虫鼠蚁毛毛虫大马蜂大蜘蛛外,还有满山的山蚂蟥蠕动着软绵绵又很有韧性的身躯,爬到我们身上吸饱了我们的血后变得肥肥大大的还不肯走,开始我们还大喊大叫乱蹦乱跳,到后来都没有精力去理那些吸血鬼了。</b></h1><h1><b> 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我从五指山深山老林出来后,看到所有的原始森林都只能算是【公园】!</b></h1><p><br></p><h1><b> 记得刚到部队有一次医院组织采药队到深山老林去采药,热带雨林一天都要下几场雨又很难穿雨衣每天衣服都要淋湿好几回,我们每天背着采到的药材山上没有路湿滑山下羊肠小道泥泞,在大深山里艰难地行走。住在低矮潮湿漆黑屋顶漏雨没有电的茅寮里,用几根木头拼接起来做床板再用四根木头支起来这就是床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落后的地方,从来没有到过这么艰苦的地方也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多苦,有一次雨天我们又是浑身湿透地在齐小腿肚深泥泞的羊肠小道避雨的时候,我忍不住自己在那里一个劲地抹眼泪,泪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往下淌,真是太难了。</b></h1><h1><b> 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我们在这里可以得到千锤百炼,只要你肯努力就会变得坚强一定会成钢。又是一次到大深山采药,我们几个女兵在一个向阳的山坡爬上大石头上面对着崇山峻岭欢快地唱着各自喜欢的歌,有毛主席《沁园春.雪》,马玉涛的《老房东查铺》,《知识青年下乡来》《老两口学毛选》等等,表现的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声音,欢快的歌声在大深山里回荡,玩到开心时大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大深山里撒欢,一同去的男同胞和老同志都被我们所感染,部队就是这样艰苦着并快乐着。</b></h1><p><br></p> <h1><b>爸妈在【广东省博物馆】看到我的这组照片,参观完展览后,与我们医院派去的解说员合影。</b></h1> <h1><b>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毛泽东思想,学政治,学军事,学马列主义,学唯物辩证法,学文化,学专业技术,还有政治运动。</b></h1><p><br></p> <h1><b>  医院为培养高质量的护士办护训班,条件艰苦住简陋草房,不排除经常有蛇虫鼠蚁大蜘蛛骚扰。我们有坚定革命意志,什么困难都能战胜!</b></h1><h1><b> 全院的女兵都参加了护训班的专业培训,唯独只有我和检验科的一个女兵没有送去参加护训班学习,反而让我去给她们当教员。当时我们非常想参加学习,我估计我们俩的科主任想把我们留住,怕我学习后就回不到药局要被统一分配到临床科室去当护士了,所以没有送我们参加护训班的学习,在部队我又缺了一堂课。</b></h1><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药剂科的全家福</b></p> <h1><b>  背景是医院的主楼:门诊、办公大楼。</b></h1><h1><b> 医院里很多房子都是我们自己用休息时间从采石碎石盖的,记得有一次周日给一栋宿舍楼铺水泥屋顶,抬水泥的时候我的脚被水泥浆烧坏了走路都有困难了,钻心的疼整夜都不能睡,直到第三天上班让我配一种预防流感的0.1%新洁尔灭溶液滴鼻剂,我昏昏沉沉地配成了1%的新洁尔灭溶液。刚好医院领导正在开加强安全教育预防医疗事故的会议,一个热情的干事就急忙把这个药拿去给院领导用,第一个就滴到了主管安全的刘副院长鼻子里,由于浓度大了十倍刺激性很强,痛的副院长够呛,刘副院长说这是典型的医疗事故苗头,一定要严肃处理。这下我撞到枪口上了😅!下班在吃饭的路上跟这个副院长撞了个正着,我想这下完了等着挨剋吧,谁想到这个副院长打着一口浓浓的山东腔说:“ 小纪呀小纪,你!啊!”没剋我就走了😁。</b></h1><h1><b> 第二天,另一个负责医疗业务工作的刘副院长很认真地教我这个非常简单的计算,反复讲了几遍最后问我听懂了没有?我回答“没有”,然后我告诉他我脚丫疼的几天都没有睡觉,副院长什么都没有说就走了。后来这个刘付院长把门诊护士长找来给我上药,治疗。</b></h1><h1><b> 这样我这个在狠抓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关键时刻,在院领导的加强安全工作会议上,把配错的药第一个用到了主管安全的副院长身上的明显差错,就这样不了了之了。</b></h1><h1><b> 这件事我记了大半辈子,虽然有泪也有乐,不过我觉得挺对不住那个刘副院长的。</b></h1><p><br></p> <h1><b>  站在最后面的是我的第一任领导、启蒙老师:药局主任,被人称为广州军区后勤著名的“吴大帅”,是一个和蔼可亲,非常有工作能力的领导。在他的领导下,我学到了好多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b></h1> <h1><b>  丰富多彩的军旅生活。</b></h1><h1><b> 记得有一天突然有一部解放牌军用大卡车急驰医院办公大楼前,有几个附近部队四五0仓库的战士跑到我们药房来找领导同志,我们药房吴主任问有什么事?战士们拿着一只足有十斤重的穿山甲,他们听说穿山甲是中药,他们特意开了几十公里的山路送来给我们,支持我们挖掘祖国医药学宝库,吴主任大大赞扬了他们的这种积极参与挖掘医药学宝库的精神。后来吴主任告诉我们,穿山甲只有外面的鳞片是药材,但是肉却是很好吃的,为了不浪费我们就把穿山甲肉给吃了。</b></h1><h1><b> 这里要说明一下,穿山甲当时不是国家保护动物,我们那次吃穿山甲只是为了不要造成浪费。这是历史问题,与现在无关。不过我悄悄地告诉你们其实太好吃了,不过不要告诉别人,在这里不方便描述的太具体,以免现在如果有人想吃就要犯法了,因为没有需要就没有杀戮,切记!</b></h1><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在大深山里有很多蛇尤其是毒蛇,它们经常会出现在房间里、被窝里、柴垛子里、厨房洗澡房就更不用说了,在营区里发现有蛇不管有毒没毒我们都会坚决把它消灭掉,当然这些事都是由男同胞来干,我们女同胞一般都是站得远远的指手画脚的大声尖叫着,直至把来犯之敌消灭掉才罢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一次在我们药局的墙根下出现了一条金环蛇,结局都是一样的:被消灭掉了,身子有成年人的胳膊那么粗,足有好几斤重。我是在广州长大的知道广州人吃蛇,就跟大家说:他们广州人什么都敢吃连蛇都吃,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谁想到我们药局的几个男同胞正在商量把这条金环蛇焖了,就在药房里用配制烧伤乳剂用的花生油,注射用的氯化钠做盐谷氨酸钠做味精,用配药用的玻璃棒当筷子,一大锅金环蛇肉就喷香喷香的做好了,谁都抵挡不了这种诱惑,我都顾不上刚才说了些啥了,拿起玻璃棒就跟大家大快朵颐起来好吃的无与伦比,就这样我从此加入吃蛇的队伍,才发现原来蛇是这么好吃的,同时也得出一个结论:自己还没有做过的事情不要去评价别人,因为没准哪一天你也会去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又要说明一下,在那个年代国家还没有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不过那时候毒蛇太多并且还没有“抗蛇毒血清”这一类特效药,毛主席说:“人是第一个可保贵的。”我们在保护自己的时候无意中伤害的野生动物。</b></p> <h1><b>童心未泯的我们有时候也玩玩“表演秀”。背景的山窝窝里是我们的“女生楼”。(赵克文政委说:男生不准过去)。</b></h1> <h1><b>背景的竹子都是我们自己种的,</b></h1> <h1><b>  战友的妈妈每年都会来看我们大家,我们大家都很盼望她来看我们,阿姨会给我们做好吃的,还烙饼。</b></h1><h1><b> 写到这里回想起往事,鼻子有点酸眼睛里噙着泪。阿姨真的很感谢您,每次您的到来都给我们带来了关心和欢乐。</b></h1> <h1><b>  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在这里既要学文化又要学专业。回广州在军校的学习生活。</b></h1><h1><b> 读书期间认真学习,最终以总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b></h1><p><b style="font-size: 20px;"> 毕业后刚回到162医院就被调到海南军区组建的二年制《药学专业培训班》当教员,身份瞬间被转换。</b></p> <h1><b>  </b></h1> <h1><b>我们班的同学</b></h1> <h1><b>1980年海南军区派我去广州招了一批女兵,个个聪明伶俐,受到军区领导的表扬。</b></h1> <h1><b>1972年探家(北京),老爸当时被借调到【国务院中央办公厅】总理一号办公室工作,住在王府井大街附近的中央办公厅的【翠明庄1号】。我们住在这里去哪儿哪儿都很方便,【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雍和宫】【大前门】的大栅栏儿,【全聚德】的烤鸭,【六必居】的酱菜,【王府井大街】,【东西长安街】。。,还有【公安部】,1967年我们到北京探望老爸的时候,就住在公安部里面的一个国家的领事馆里(因为文化大革命,领事馆的人都撤了),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时候,公安部就组织我们这些家属在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的路边上看接见红卫兵的盛况。</b></h1><h3><br></h3> <h1><b>【天安门广场】那时候还没有升旗仪式,不然我一定要去看。</b></h1><h1><b>&nbsp;&nbsp;&nbsp;&nbsp;老爸在北京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参加国庆的天安门广场的庆祝活动,几次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游行队伍,有一年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跟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检阅和观看庆祝活动的盛况,我真替我老爸感到幸福骄傲和自豪!我也决心向老爸学习要在部队好好干努力锻炼自己。</b></h1><h1><b> 由于工作需要老爸经常出入 【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和【秦城监狱】,这次探亲老爸还带我进了神秘而神圣的【中南海】,这是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看到中南海里面很安静,皇家园林环境很优雅,老爸还给我讲这里面的典故。还带我去了更加神秘的有中国第一监狱之称的【秦城监狱】工作区,到了秋天每天早上我们住的小院的地上掉了满地都是金黄色北京大柿子,还有那里的玫瑰葡萄特别好吃。还在【人民大会堂】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杂技团的表演。</b></h1><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1><b>&nbsp;&nbsp;&nbsp;</b></h1><h3><br></h3> <h1><b>  老爸带我回到我的故居【香山公园】。中央机关进京之前跟中央领导一起住在香山公园,中央领导住在【眼镜湖】的左边,我们住在【眼镜湖】的右边,大家都是邻居很熟悉的,老爸给我介绍各个中央领导住的别墅的时候如数家珍。</b></h1> <h1><b>【颐和园】说明一下,当时是可以爬到这个龙王的太子塑像上面的。如果是现在可能就要列入旅游黑名单了。这个是历史遗留问题,跟现在无关。</b></h1> <h1><b>1974年探家(肇庆),【七星岩】</b></h1> <h1><b>探家(广州),<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老爸给我拍的照片,真好。</span></b></h1> <h1><br></h1> <h1><br></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转业到地方后一直保持军人本色一身正气,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转业到了广州海运集团公司下属单位【广州新海医院】药剂科工作,凭着多年在部队受的教育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扎实的基本功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退休后又被卫生局局长推荐到后来成为全国民营医院典范的【复大肿瘤医院】医务部负责医院合理用药并任临床药师和院内感染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改过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乱象,院内感染工作也走向正轨,得到各个上级部门的肯定与表扬,出色地为医院后来评为全国模范 民营医院和美国医疗机构管理体系认证做出了贡献。</b></p> <h1><b>2000年第一次重返162医院,当年的小女兵们重返为之奋斗奉献青春,我们共同战斗过的地方。</b></h1> <h1><b>女兵们</b></h1> <h1><b>既爱红装又爱武装,</b></h1><h1><b>红装时,天生丽质百媚生,</b></h1><h1><b>武装时,飒爽英姿称英豪。</b></h1> <h1><b>  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伟大祖国站岗放哨。</b></h1><h1><b> 在海口秀英军码头圆了我持枪照的梦。</b></h1> <h1><b>2017年建院50周年,第二次回162医院。医院已经撤编多年了,我们对这里还是这么有感情,因为这里有我们青春的记忆,是我们战斗与生活过的地方。</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些不老的“小女兵”再聚162医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是为我们162医院挖的坑道。</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我们医院里有一个很大的坑道,有整整一个营的兵力挖了好几年,战士们很辛苦有时候还会有伤亡。“T”字形坑道把整个山都挖通了,我们整个医院都可以进驻,最宽的地方有篮球场那么大,据说坑道的门是可以防原子弹的。我们军事演习的时候还做过转移伤病员进坑道的训练。</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么多年过去了坑道年久失修,依然还是这么好,一点都没有破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们用休息时间盖的院长小楼,盖小楼的石头都是我们的大山里友邻部队450仓库采回来的石料。</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那年就是因为铺这栋房子房顶的时候,水泥浆烧坏了我的脚,痛的我几天都睡不着觉,才把0.1%新洁尔灭溶液,配成1%新洁尔灭溶液,浓度大了10倍,不巧又第一个滴到正在开安全工作会议的主管安全工作的刘付院长鼻子里。😱</b></p><p><b style="font-size: 20px;"> 162医院建院50周年撤编30周年,现在医院很多地方都这么破败,我们回到这个曾经战斗过奉献过青春的地方,似乎还听到当年我们劳动号子声和我们的欢笑声,心里面真是心如刀绞,心里流着泪滴着血。</b></p><p><br></p><p> </p> <h1><b>背景是当年我们自己盖的房子,机关办公楼</b></h1> <h1><b>我们修的水泥路还在,从这里通向传染科和士兵灶。当年我们的“表演秀”就在这条路,那时山上除了草就是我们种的小树苗,现在早己成林了。</b></h1> <h1><b>当年我们挖的鱼塘依然还在。</b></h1> <h1><b>战友们从全国各地三次到深圳看望我们的吴主任,看到大家吴主任非常高兴。</b></h1> <h1><b>  军校毕业40周年,在我们读书的地方再相聚。</b></h1> <h1><b>坐“游艇”到战友家玩。</b></h1> <h1><b>  2015.12在广西南宁拜访战友。</b></h1> <h1><b>2016年4月应朱志元战友盛情邀请,我跟唐姐一起前往朱志元的家乡江西浮梁县,受到了战友的热情接待,还去了景德镇和、瑶里和庐山等地方游玩。还见到了许多不认识的在海南当兵的浮梁县的战友,真是有全国战友一家亲的感觉。</b></h1> <h1><b>  2018.5在长沙拜访战友。</b></h1> <h1><b>  战友中突然有一个人叫我,她就是去招兵的“涂阿姨”,当年的"涂阿姨"把我这小妞招到部队,几十年后意外相见,心里有好多话想说。这次见面才知道“涂阿姨”才比我大四岁,也就是说当年她才20岁就单独执行任务去招兵了,部队真是锻炼人。</b></h1> <h1><b>  战友的战友约我去探望她的战友,她不忘初心要去探望她的入党介绍人,我虽然不认识她的这个战友,但还是一口答应陪她去。湖南邵阳崀山</b></h1> <h1><b>  到湖南邵阳崀山,探望战友们</b></h1> <h1><b>  在战友的战友的战友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无拘无束,<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战友把我们送到车站,千叮咛万嘱咐以后要常来,那感觉像家人。</span></b></h1> <h1><b>  2019.3.15在武汉探望战友们</b></h1> <h1><b>  到湖北武汉探望战友,我们刚到武汉战友们就都到了,战友相见开心,激动,亲热!</b></h1> <h1><b>  2019.7.5为纪念从军50周年,我们以前一起入伍的小伙伴又回到当年出发的地方,又重新穿上当年的绿军装。50年再相见,往事又历历再现在我们眼前,同志亲,战友情,真是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b></h1> <h1><b>  战友赠我一句话:最好的相聚,是久别重逢,最好的经历,是军旅的曾经。人生有战友,到老手拉手。</b></h1><h1><b> 我觉得只有相同的经历,才有相同的感受。只有当过兵才能有这种刻骨铭心的感情。战友们,感恩有你们!</b></h1> <h1><b>今年再穿军装的英姿</b></h1> <h1><b>  最后还是想替干部子弟说句话,在部队里弥散一个口头禅,只要你是干部子弟就被冠以“</b><b>骄娇二气</b><b>”的帽子,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地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优秀、学习优异、艰苦的工作抢在前头,荣誉让给别人,有宽广胸怀包容的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例比比皆是。我们这些人骨子里流淌着父辈们坚韧不拔的血,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中越反击战中的干部子弟,个个奋勇杀敌冲锋在前智勇双全,堪称英雄。</b></h1><h1><b> 我要说的是,干部子弟,在部队锻炼要比其他人吃更多的苦,战胜更多的困难。因为从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来到部队艰苦的环境,本身就是在吃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所以说,干部子弟不是“</b><b>骄娇二气</b><b>”,而是比其他人更坚强,更强大。</b></h1> <h1><b>那些年。。。今年。一生中有从军的经历保家卫国,吃再多的苦都一生无悔。</b></h1><p><br></p> <p><b style="font-size: 22px;">2015年9月颁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b></p> <p><b style="font-size: 22px;">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庆前颁发给我老爸老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b></p> <p><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家的老革命,双双获得。</b></p> <h1>  <b>由于50年的时间跨度太大,想赶在建军节之前把美篇做好,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文稿还在不断地编辑中,照片还在整理中,以后再不断地补充完善。</b></h1><h1><b> 制作这个美篇,我自己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我当兵时的场景都历历在目地显现在眼前,深浸在感动中,好像那时候的经历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挥不去抹不掉,军旅生活是当过兵的人终生难忘记忆。</b></h1><h1><b> 美篇做的虽然不算好,但它无数次感动了我。</b></h1><h1><b> 美篇做好以后没有公开发表,只是在朋友间传阅,很多朋友都感动的哭了,特别是我们162医院的战友更是感动,她们都说我虽然说的是自己的事,却讲诉了我们大家共同的故事。</b></h1><h1><b> 当我把这个美篇讲给我老妈听的时候,她老人家眼里一直含着泪。</b></h1><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当初我做这个美篇仅仅是想把自己从军50周年做一个回顾,希望自己永远记住那些值得记忆的当兵的日子,对自己前半生的一个小结,还自己一个心愿。</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讲述自己一个小女兵的故事,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注、喜欢和共鸣。朋友们,我感动你们的感动!我欣慰大家都关注!可以看出有这么多朋友与我有相同的感受,都不愿意忘记那些军旅生涯的经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有从军的经历真好,有战友真好,有不愿忘记军旅生涯的朋友真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谢谢您听完了我讲的故事,谢谢您的分享。</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篇美篇几次被推送在首页,真是很感谢喜欢的朋友!</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美篇有点长,今天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有关部队干部子弟从军的帖子,觉得写的很贴切,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忍不住转载一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1969年起,一批批身着65式绿军装的女兵充实到军营,尽管看上去略显稚嫩,但个个洋溢着青春气息、飒爽英姿,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军中绿花。</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些军中绿花,绝大多数是跟随父辈走南闯北在军营中长大。如今,为继承父辈意志,她们走出军大院,又迈进了军营,以一个军人的身份继续着军旅生活。</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军中绿花们,从小就随她们的父辈任凭党和国家的召唤,走南闯北、东进西出,来于五湖四海,去于浪淘沙尽;她们纯真活泼,阳光快乐,豆蔻年华,懵懂青年之际相聚在一起,亲如姐妹。</b></p><p><b style="font-size: 20px;">她们入伍前或许是发小、或许是同学;入伍后又成了战友;转业后仍是不穿军装的军人&nbsp;,骨子里仍是军人气质&nbsp;,来也匆匆,去亦茫茫,不管到哪里都时常惦念,魂牵梦绕,彼此关注。因为:</b></p><p><b style="font-size: 20px;">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子:</b></p><p><b style="font-size: 20px;">部队子女;</b></p><p><b style="font-size: 20px;">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家:</b></p><p><b style="font-size: 20px;">部队大院;</b></p><p><b style="font-size: 20px;">她们有一个相同的出身:</b></p><p><b style="font-size: 20px;">革军、革干;</b></p><p><b style="font-size: 20px;">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乡音:八一普通话。(凡是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不管何军兵种,也不管是东西南北中,她们都操有以普通话为基调的普通话,绝不掺杂地方方言。)不管在哪里,交谈三五句,立马找到知音。</b></p><p>💐&nbsp;军中绿花们,绝大多数比较坚强,这是受她们的父母熏陶而形成。她们人品端正,不市侩、不取巧、不小农、不浮漂,不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也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br></p><p>她们思想比较单纯,没有什么城府,表述问题直白,没什么套路,更不会兜圈子绕圈;她们追求上进,但不善争强,更不会明争暗斗中伤别人;她们不甘居人后,但又有点哈不下腰、低不下头;她们对工作,一切以服从命令为前提。在去留面前,在名誉地位方面,她们不大在乎,铁定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始终坦然淡定。因此,在群体中基本都处于中上,露头拔尖的少,但综合素质都是出类拔萃的好。<br></p><p>💐&nbsp;军中绿花们,对自己的道德定位比较高,在她们看来如果低了就对不起所穿的那身军装和鲜红的领章、帽徽。其父辈从小灌输给她们的大多是艰苦奋斗和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家教大多较严。过去一般都认为她们清高和存有骄娇二气,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或说这是一种错觉或是误解。她们平时言语少,实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律,她们低调不愿张扬,更是一种平凡的情操气质,淡而不失芳香。<br></p><p>💐&nbsp;军中绿花们,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这是一种有利于她们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她们在心理上没有受过压抑。因此,她们相对直率,她们敢于直言,表述问题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简明扼要,不兜圈子,不看脸色说话;有时表现也相对强势,敢打抱不平,颇有咄咄逼人之感;她们鄙视人情的俗气,看不起善于伪装文人的酸腐,也少有市侩的奴性&nbsp;。看过《血色浪漫》电视剧的,都忘不了“钟爱民”“张海洋”那帮军大院中的孩子,那就是她们的缩影,就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红色青年。应该承认,这种心理上的强势,必定会为塑造、培养敢做敢为的担当精神奠定了基础。<br></p><p><br></p><p>💐&nbsp;军中绿花们,纯情、坦荡、真诚。做事不敷衍,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她们讲义气,乐于助人,不势利。最让人佩服的是她们比较团结,每个人都很豁达,没有因鸡毛蒜皮的烂事而互相背后嘀咕的。小摩擦会有,但她们都能自己化解,没有挑事端的,没有翻脸赌气的,都很正气。💐&nbsp;军中绿花们,她们比较讲义气,不重钱财,乐于助人,待人不势利。对男兵,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镇,不管家庭经济是瘠贫还是富有,都能一视同仁。特愿意帮助那些家庭有困难的战友,也很会为他们解除思想困惑,一句中肯的话,能使人茅塞顿开。不重钱财,这大概是家庭生活环境养成的。50年代,由于部队是以供给制为主的,大家的待遇是按规定分配的,无需个人用钱购买,所以,对钱的概念比较淡。<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当年的军中绿花,如今都近古稀之年,光荣呀!衷心祝福你们!愿军中绿花长盛不衰!</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永久芬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