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看时代变迁

初三三班马安旬子

<h3>今天我所讲述的是中国在医疗:方面的进步以及在社会保障的改善</h3> <h3>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h3><h3><br></h3><h3>夏商周时期:已经有较为丰富的医学知识,并对疾病进行分科,还出现了一些石制医疗器械。</h3><h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有了巨大成就:战国时被后代医家奉为“脉学之宗”的扁鹊采用“四诊法”,成为中医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诊病方法。著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也在这一时期问世。</h3><h3>秦汉时期:名医辈出,医学发展迅速:西汉编定《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被人称为“神医”的华佗发明了适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麻沸散”,而被后人称为“医圣”的张仲景写了后世中医视为经典的《伤寒杂病论》。</h3><h3>隋唐时期:唐时人称“药王”的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包括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中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吐蕃名医元丹贡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的《唐本草》是世界是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h3><h3>明清时期:明后期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来中国的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h3><h3><br></h3><h3><br></h3><h3>从这些资料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医学方面在古代时就已经在慢慢发掘</h3> <h3>社会保障:</h3><h3><br></h3><h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在原有设计被明显放弃的情况下,却始终缺乏长远性的总体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宏观审视,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政策的当务之急。</h3><h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就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进行了阐述,指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h3><h3>各有关方面对社会保障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于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片面理解,在于重视经济发展而轻视社会发展的认识,在于对西方福利国家教训的惧怕,在于付诸实施的经济转型设计方案中缺乏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足够重视,在于政府权利本位和公民义务本位而不是政府责任本位和公民权利本位的行政意识和行政习惯,也在于作为大国的中国任何问题都会有较大回旋余地的偏见。</h3> <h3>所以说中国已经开始飞跃发展,已经不再是以前所被嘲笑的东亚病夫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