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气越来越热了,手上盘着做工精细的扇子,不但可以扇风解暑,还有风雅。</h3> <h3>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水浒传》第十六回白日鼠白胜唱词</h3> <h3>“楼上王孙”所摇何扇?他们的身份,笃定了所摇的不外是传统的团扇、羽扇,或是折扇。</h3> <h3>相对而言,如沈从文所说的“至于农人,则一律是蒲葵扇”。蒲葵扇,俗称“芭蕉扇”,以其廉价和简朴易得,天然具有亲民性。其实,何止是农人,一般平民百姓也多用蒲葵扇,就像东汉初年崔骃《扇铭》中所说的,只为了“动摇清风,以御炎暑”。</h3> <h3>扇骨藏蕴着中国精湛的各色工艺,有着一批手艺绝伦的艺人工匠。折扇并非中国独有,日本、韩国也有相当折扇文化,仅从三个国家留存下来的折扇看,日韩两国的折扇至今几百年一以贯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在中国,折扇的扇骨于窄骨扩张为宽骨,由小骨不到十根增添为十几、二十几和三十几根之多;从材质上看,由最初的松木、桧木做骨,又把黄花梨、紫檀、乌木等多种名贵木材引进过来,再将各种竹子精心制作,从而形成扇骨的竹子家族,至于兽骨、兽角、象牙、玳瑁,都可成为扇骨的材质;从雕刻等工艺上看,各类深浅雕、透雕、立体雕,各色漆雕、漆画、镶嵌,都用来服务于扇骨的美饰。</h3> <h3>就连小小的扇头也令人叹为观止。折扇的扇头从最初的正圆头、方头、平头、尖头,经过百年发展,竟有各种头型百余种,如和尚头、玉兰头、梅花头、橄榄头、葫芦头、燕尾头、竹节头、葵瓣头、云头、雁首,等等。</h3> <h3>即使是扇头上的扇钉,工匠们也没忽略。扇钉本是一个将扇骨穿钉在一起的轴,使之既聚拢,又开合自由。从前日本、高丽的扇钉以银、铜为之,唯有中国折扇发明了用牛角做扇钉,既有韧劲,又经久耐磨,同时还不伤扇骨。</h3> <h3>折扇在中国风行了近七百年,从明朝的沈周、唐伯虎、文征明、仇英到近现代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湖帆都在扇面上留下颇多经典佳作,一直为文人雅士及藏家所钟爱。好马配好鞍,他们的好扇面都离不开精良雅致的扇骨。长不盈尺、宽不及寸的扇骨,看似简单,从选料、拉料、造型、打磨、开肩到最后的烫钉,全套要经过近十道工序,才能呈现出让人折服的精良品质。</h3> <h3>扇骨不是越花哨越好。扇骨是文玩,强调一个雅字,所谓雅,就是不俗不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的几位玩扇大家带动整个折扇时尚,当时最时兴的就是九寸八到一尺的素竹骨折扇。用上好的竹材,精工细作,头型多为和尚头,素净雅致,拿在手中十分抢眼。如有刻工,不是越繁复越好,凡文人的扇骨,常是寥寥几笔,画龙点睛。</h3> <h3>关于扇骨有太多观点,也有一部分观点认为某些扇刻偏重于工艺而落入了俗套,其实,这一类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美的标准从来都不统一,真正的美就是让你第一眼就爱上的,至于在别人眼里它是否真正的美,也并非那么重要了。</h3> <p>觉敏制扇接受预定中:</p><p>15902799399 1320716466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