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军旅生涯

寻真使者

<h3> </h3><h3>五十年前的1969年12月16日,我们九江地区600多名身着戎装的新战士,告别了父母双亲、告别了兄弟姐妹、告别了左右乡邻,同时也告别了养育了我们的赣北大地。大家列队从九江饭店出发,奔向那保卫祖国的长城阵地。一路之上,九江市可真是万人空巷,鞭炮齐鸣,夹道欢送的市民一直排到了火车站前。看着这长长的人群,我们的心里是多么的骄傲,脸上的神情是多么的自豪。</h3><h3>亲爱的战友啊,你还记得吗?18日的深晚,我们乘坐的专列闷罐车来到焦作,在老战士的带领和指挥下,大家背起了背包,提着手提袋,开始了步入部队驻地的长途旅行。走哇走,走过一个村庄又是一个村庄,走过了一道田野,还有一道田野。这一路之上,既没有骡马,也没有行人,这长长的公路,似乎永远也没有一个尽头。一个个走得是筋疲力尽,累得是挪不动脚迈不开歩。直到天快亮了,才有部队的汽车来接我们这些新兵。当兵的第一天,我们就经受了一次踏入军营的考验。</h3><h3>还记得吗?新兵营的训练,那可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哇。枯燥无味的列队练习、磨爬滾打的军事训练,硬是把我们这些刚出学校大门的学生伢儿、锤炼成作风顽强、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通过这三个多月的新兵训练,不仅增进了同乡战友的兄弟情谊,而且大大提升了我们这帮新兵蛋子的基本素质和体能。</h3><h3>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被分配到各个连队。绝大部分战友都在老愚公的故乡—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下,肩负起由毛主席亲自批准的1060国防工程建设。部队是座大学校,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远离父母后,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大家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屋。官兵一致,亲密无间;战友之间,情同手足。</h3><h3>部队的生活是艰苦的,工作是艰巨的,在工程建设的征途上也有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但是为了1060工程,我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硬是靠自己双手把王屋山戳出了一个大窟窿。今天当我们看到人民海军的舰载机,起落在我们修建的机场跑道时,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荣耀和自豪,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没有辜负我们的青春年少。</h3><h3>虽说,海工七团早已裁消,但这面旗帜却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它既是连接我们一种情感纽带,又是我们每个战友的荣誉和骄傲。亲爱的战友们:记住它吧,海工七团;记住它吧,我们曾经的家。</h3><h3>四年服役期满后,绝大多数战士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从事于各种行业的工作,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再立新功,展现出一个军人的顽强作风和革命本色。其中不乏成功人士,英才翘楚,他们在各个领域中独领风骚,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才干。</h3><h3>如今人老了,大家都有一种怀旧的情结。今日战友相聚,既是心灵的慰藉,又是情景的重现。了却了我们的思恋之苦,圆满了我们的怀念之情。纵情歌唱吧,我的战友,让这次联谊会成为我们余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h3><h3>时间过得好快呀!五十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当年我们这些风华正茂、飒爽英姿的小伙子,如今一个个都成了满头银发、满脸皱纹的老头儿了。人老了,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喊一声战友,道一声珍重,祝福大家心态好,精神好,身体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