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晨雾中的太阳坡水库</h3> <h3> 芝麻开花节节高</h3> <h3> 养护工人辛苦劳动,换来乡村公路上四季美景</h3> <h3> 金舒路(金钟——舒向湾):昔日的泥巴路,今日的四好路</h3> <h3> 建设中的346国道从清河穿境而过,出门上高速由梦想变现实</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346国道清河服务区</p> <h3> 与高速公路服务区一样的</h3> <h3> 公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稻田</h3> <h3> 现在的东风大桥与儿时记忆里的大桥不能比啊</h3> <h3> 346国道宽阔平坦</h3> <h3> 有着小汉口之称的武安镇</h3> <h3> 武安镇的街道</h3> <h3> 武镇刘家河段街道挺宽</h3> 前往白起渠渠首所在地——谢家台的乡间公路 2018年8月13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湖北襄阳白起渠(又名长渠)被确认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予以授牌,从而成为了湖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此处为白起渠的渠首。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白起渠最早是秦将白起以水代兵、水淹楚国鄢城(为今宜城市郑集镇楚皇城遗址)的战渠。因白起伐楚有功,秦王封他为武安君,湖北南漳的武安镇由此而得名。长渠之名,最早见于中唐时期的《元和郡县图志》:“长渠在县南二十六里。昔秦使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两道,争灌鄢城。”《长渠志》记载,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兵进逼鄢城,久攻不下之时,于距鄢城百里之遥的武安镇蛮河上垒石筑坝,开沟挖渠,以水代兵,引水破鄢。北魏《水经注》描述了这场残酷的战争:“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战后,周围农民用此渠灌田,“战渠”由此变为灌渠。在后来的一千多年,几经兴废。史料记载,唐大历四年(769年)、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元大德九年(1305年)5次对长渠进行了较大规模地修整,明代中期以后渐废。民国28年(1939年),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驻防宜城县,电请湖北省政府复修。民国31年(1942年),长渠复修工程破土动工。为了纪念张自忠,曾将长渠更名为荩忱渠(张将军字荩忱)。施工跨时5年,终因时局动荡未能修成。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0月26日,湖北省水利厅召开全省第一次水利工作会议,通过修复长渠的决议。于1950年1月经水利部批准,并将其列为贷款工程项目予以支持。1952年1月,宜城、南漳两县投入4万劳力,动工修复。1953年5月1日,长渠修复工程完工。</p> 渠首段渠景 渠首段的渠坝成为一道风景 渠首管理处院内的白起雕塑 湖北省四好农村公路——黄涌公路,清河管理区黄莲树社区段的黄姜基地。 生姜产业园 勤劳的人们早上为黄姜苗除草。 美丽的清河旅游驿站 清河旅游驿站院内的石路 四好农村路旁繁花似景 家乡漂亮的农村路 <h3> 发展乡村旅游,清河驿站时刻恭候外来游客。</h3> 干净整洁,美丽漂亮的四好农村路使游客流连忘返 驿站内景 驿站内景 这是通往我的老家——黄莲树陈家湾的村道,很漂亮。 今天跑了27.72公里 今天跑了30.63公里,感觉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