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国人以茶待客,讲究好茶、好器、好道场。一杯茶的茶香里,交融着茶空间、陈设、茶器、茶席,泡茶饮茶,一气呵成,品茶的人乐得神游太虚,而竹影下那个烧炭烹茶的身影,始终不动如山。</h3> <h3> 七月二十一日下午,铁像寺水街,今昔茶空间,人美,器美,环境美,内容美。庄家未央子瑜师承川派茶艺峨嵋派,未央茶考创始人,国家高级茶艺师/国家高级评茶员,起点中文网签约作者。备茶席,与茶友聊茶,泡茶,品茶。</h3> <h3> 一个下午的时光,细品好茶,子瑜从亲历武夷山的茶山茶人情,讲到茶山文化,茶与茶杯的相生相宜,子瑜不愧学院派,从讲茶,到泡茶的茶艺,总是规范、传统,基本功扎实,而其自有的文化内涵又让正规之外有了生动灵便。</h3> <h3> 茶道,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也被视为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来看如何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慢生活节奏,感受茶道魅力。</h3> <h3> 本场茶会,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画家、无根山房主人李松柏老师作为嘉宾,现场作画助兴。今天松柏老师画了一幅梅花扇面,一幅海棠扇面,一幅竹,画与书法的美,让众人赞叹不已!松柏老师给大家讲了扇面题字和题诗的讲究,以及在扇面上用印章的几个位置。今天我们知道了一幅扇面用印数应为单数,涨知识了。</h3> <h3> 松柏老师,四川成都人,1950年正月生。自幼爱好书画,六十年代初,书画艺术师承余兴公,刘既明、陈亮清等书画大师,现任成都市丙戌书画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无根山房国画师。2009年末与二三朋友前去崇州创建无根山房,将文化资源引进传世后人。</h3> <h3> 琴棋书画寻静,诗酒花茶觅雅。是日,一场关乎茶的相聚,一份关乎人情的温暖。今天的茶会,子瑜给大家泡了两种茶:</h3><h3><br></h3><h3>红茶鼻祖——正山小种</h3><h3>当红花旦——眉占金骏眉</h3> <h3> 从温杯、醒茶、闻香、冲茶、品茗,一道道环节带领众人品鉴。泡茶是五百次郑重其事地拿起,才能练就一次从容典雅地放下。一器相盛只为茗,原来心满是茶香。讲茶、品茶、聊茶,一场茶会,相谈甚欢,一个下午相处而成茶友。</h3> <h3> 参加茶会的胡先生赋诗一首,表达他对本场茶会的感受:</h3><h3> 铁像寺外盛安街</h3><h3> 今昔楼里茶事望</h3><h3> 正山小种金骏眉</h3><h3> 品味路上情未央</h3> <h3> 为什么取名为未央茶会?我在主持开场的时候讲到,一来子瑜是“未央茶考”茶室的创始人之一,二来我喜欢“未央”这个词的含义:没到一半;未尽;没完。未尽就可续缘,没完就能再会。</h3> <h3> 子瑜在茶会之后发文:今日茶会很感谢各位参加,未央茶会只是一个开始,愿我们每一次相遇都似久别重逢一般。人生最大的错觉就是总以为来日方长。珍惜每一杯茶,每一次遇见的人。今昔往昔,佳人何处。有幸遇你。</h3> <h3> 我也很高兴今天能聚起这次茶会,茶约有缘人,感谢你们如约而来。</h3> <h3> 人生如茶,静心以对。时光如水,沉淀方澈……</h3><h3><br></h3><h3> 絮语夜未央,围坐品茶汤。</h3><h3> 今昔茶事望,茶情绵延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