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江南~

美友1840617

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我,仿佛有一段温柔的梦遗失在江南。在我心中,江南是唐诗宋词,亦是水墨丹青;江南是谦谦君子,亦是温婉淑女;江南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江南是杏花烟雨,枫桥钟声。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2015年年初,有幸陪亲友赴江南做了一次寻梦之旅。 临行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行程计划,多方考虑后确定了上海—西塘—乌镇—苏州—上海的路线,舍弃了周庄和杭州,并在网上将车票、酒店、门票、租车甚至餐馆都基本搞定。 第一站上海 2015年1月5日我们一行3人,乘坐京沪高铁于当日下午3点多抵达上海。一出站,“一嗨租车”的工作人员,便将一辆“别克凯悦”开到我们面前。 我们开上车直奔当日的第一个景点——多伦路文化街。上海相对于北京来说更重视文化古迹的保护,使它们没有被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所淹没,而这条文化街便保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人文情怀,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鲁迅、瞿秋白、茅盾等都在这儿留下了他们的生活轨迹,那些故居、雕塑、纪念馆、博物馆等向人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在这条小街上还完好地保留了用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建造的一座中西合璧的教堂——鸿德堂。 离开文化街后我们去了跟北京798类似的“1933老街坊”,一个文艺青年喜欢的地方。整个建筑具有古罗马风格,现在是一个以时尚、小资、文艺为主题的聚会场所,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圣地,很难想象这里过去曾是屠宰场。 一番走马观花之后,我们直奔在网上颇受好评的餐馆——稻香三宝。这是一家都市农家院,食材很天然,味道还不错,价格也公道,本帮菜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相当好。 酒足饭饱之后,为了让国际友人感受海派文化的精华,我们选择了万国建筑博览之一的浦江饭店。它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酒店,曾经有很多名人入住过,如周恩来和邓颖超、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爱因斯坦、卓别林,等等。这里诞生了众多中国第一,第一盏灯,第一部电话,第一场半有声电影等。整个建筑更像一座老上海博物馆,宴会厅充分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巴洛克风情,据说还举办过慈禧太后的生日会。酒店的设施也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和痕迹,家具、灯饰、电话等都是仿古制品,小木块拼成的地板是160多年前的原物,踏上去还略有弹性,如同踩在厚厚的过往中,那是一种时间的历练,文化的积淀。 从酒店出来,跨过外白渡桥便是外滩,外滩的夜景依然美丽,但今天却异常冷清,因为就在几天前,为迎接新年的到来这里发生了踩踏事件,出事地点还摆放着鲜花,我们走过去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小雨,更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气氛。沿着黄浦江继续前行,便是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了。这些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群,在灯光的影影绰绰下,仿佛是一个通往旧日的时光之门,无声地讲述着上海如歌的岁月。 第二天一早,我们直奔上海著名的“小杨生煎”吃早点,看看大街小巷众多的连锁店就知道上海人有多爱它。印象中“经典生煎”和“鲜虾生煎”最好吃,皮薄汁多,再配一碗“牛肉粉丝汤”或“芥菜馄饨“,真是一顿豪华早餐。 吃过早餐,我们在旁边的国际饭店买到了超好吃的蝴蝶酥,可能因为上海曾是世界的中心,所以练就了做西洋糕点的精湛技艺,这一点北方真是望尘莫及。 第二站西塘 从上海经申嘉湖高速一路西行,便来到了位于嘉兴市附近的西塘古镇。西塘跟我之前去过的古镇相比似乎更天然、随性、质朴一些。走在光溜溜的青石板路上,脚步也变得轻柔起来。白墙黛瓦,舟影波光,廊棚苍老,弄堂幽深,犹如一本本落满风尘的历史书,用各自的笔触记录着古镇的今昔。 午饭,我们事先团购好了一家叫”送子得月楼”的餐厅,店家的几道西塘名菜,如清蒸白水鱼、毛豆菱角、椒盐南瓜等,都是江南普通食材,却做出了惊艳的味道。 饭后,我们又在西塘流连了一阵,走了走烟雨长廊,过了过环秀桥,穿了穿石皮弄,买了西塘名点“老杨药膳酥”和“森林芡实糕”,看时间不早了便奔乌镇而去。 第三站乌镇 乌镇距西塘大约50多公里,开车约40多分钟。乌镇的管理显然与西塘不同,有一座高大上的游客服务中心,可以将酒店和门票一次搞定。因为是淡季,民宿的价格很便宜,网上预订价270元(旺季要600多元)。乌镇分东栅和西栅两个景区,西栅是统一管理,将里面的住户全部外迁,只保留了与旅游相关的设施,管理相当规范。我们入住的是西栅16甲,一进客栈老板娘很热情,为我们准备了甜品,让人一下就体会到了家的感觉。据说他家的菜炒的也好,可惜仅能容纳两桌的小餐厅已客满。民宿的房间虽不大,但里面干净整洁,设施齐全,装饰的很有味道。 傍晚时分,被“民国时代”一番热情款待之后,我们撑起伞,走进了这幅烟雨濛濛的水墨画中。初见乌镇,只觉似曾相识,清一色的石板路、青瓦房、小石桥、乌篷船……依稀还带着旧时光的气息。走着走着,夜幕像一张网,慢慢地散落了下来,乌镇的夜露出了她华丽的容颜,灯光和倒影组合在一起,装点着西市河两岸,夜色将灯火串成一片五彩斑斓的梦幻。那晚,我们提着彩灯,穿街走巷,仿佛在时光里穿梭。那夜,我们枕着小桥流水入睡,细雨敲窗,让梦境格外安详。 早上,雨停了,一夜的细雨将古镇洗刷得格外清爽,客栈老板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早餐,据说早餐的品种是有规定的,正餐的菜单也要经过报批,可见西栅管理的细致入微。 清晨的乌镇从她那华丽的梦中醒来,恢复了古朴、静谧的容颜。我们走出客栈,沿着纵横交错的小巷轻声漫步,一边走一边听她无声地讲述着那前世今生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有喜庆堂、乌镇邮局、昭明书院、茅盾纪念堂、桥里桥、白莲塔、草木本色染坊……先说说乌镇邮局,它代表了乌镇悠久的邮政历史,唐朝时商业就很发达,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那时用航运快递公文,老邮局便出现在西市河畔。乌镇的桥真是数不胜数,但最有特色的应该属桥里桥,一座叫通济桥,一座叫仁济桥,分别由南北和东西方向呈直角相邻,无论站在那一座桥边,都可以通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位于景区最北端的白莲塔,是乌镇的最高建筑,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莲广场,广场中有放生池,只要远远地望见白莲塔就知道乌镇到了。草木本色染坊,应该是《似水年华》中的一个场景,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看过《似水年华》,只知道黄磊与刘若英在这里谱写了一段爱情故事。不知道是乌镇捧红了《似水年华》还是《似水年华》捧红了乌镇。 走着走着,在文昌阁码头发现了一家叫“雨过天青”的咖啡馆,依水而建甚是典雅,我们伴着舒缓的音乐,倚窗而坐。这一刻,让人有一种安静地守候在岁月的岸边,在乌镇的柔情里沉醉的感觉,耳边,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语: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 在16甲客栈品尝了地道的水乡家常菜之后,我们离开西栅前往毗邻的东栅。东栅相比西栅更天然和原生态一些,因为居民没有外迁,管理上不如西栅规范,景色也略逊于西栅。走进景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财神湾宽阔的水面,清水楼台,好不秀丽。在林家铺子的对面,坐落着茅盾先生故居,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两单元。这座已有200年历史的古宅,让人感觉庄重古朴,茅盾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乌镇的山水滋养了一代文学巨匠,乌镇的生活为他提供了产生巨著的肥沃土壤。在他的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白杨礼赞》等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江南水乡的风情。 第四站苏州 带着对乌镇的千般不舍我们去往苏州。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便开进了苏州市区,但从进市区到酒店又用了差不多一小时,可见苏州堵车之严重。我们预订了一家很小资的酒店“醉与闲亭”,为了彰显文化气息,每个房间还有不同主题,入住的这间又名“万卷书斋”,画案上笔墨纸砚齐全。 放下行李,我们直奔山塘街,这是始建于唐代的一条古商业街,跟西塘有些相似,也是小桥流水,古色古香。在街的入口处,有一家蓬莱阁酒楼,是今晚选定的餐馆。酒楼是座三面环水的二层小楼,落座后我们点了响油鳝糊、松鼠桂鱼、龙井虾仁等经典苏帮菜,老板娘还拿出了仅剩半瓶的“桂花冬酿酒”招待我们。这种酒只在冬至前后酿制,它将桂花甜糯清冽的香韵融于气感很足的淡酒中,保质期很短,能喝到实属难得。这个小确幸瞬间让我们幸福感爆棚。美餐之后,我们漫步于山塘街,意外地发现了“周文雍绘画工作室”,这位画家对吴门烟水和姑苏风情情有独钟。外国友人买了几幅,将老苏州的风情带回了家。 来苏州的主要目的是参观苏州博物馆,选的酒店就在与它同一条街上。苏州博物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他将封山之作献给了故乡。整个博物馆非常有设计感,它融合传统苏州园林的东方美学与现代时尚元素,从外表看古色古香,进去后又很有现代气息,可谓移步换景,别有洞天。室外的庭院呈现出一幅苏州园林式的江南风景画,是现代建筑与古典园林的完美结合。馆内的藏品主要是云岩寺塔的文化和吴国历史文物,值得一看。 来苏州的另一个目的是探访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虽然这个季节植被稀疏,但仍可以领略到园内山水、田园、山林、庭院四种不同的景观,景区内有曲廊相连,长廊上刻有历代书法名家的石刻,十分珍贵。 午饭,慕名去了美食作家陆文夫开的“老苏州茶酒楼”,门口的楹联是:“一见如故酒当茶,天涯来客茶当酒”。千里赏光,权当是向老饕致敬。 第五站上海 在圆满完成了苏州的行程后,于当天傍晚我们返回了上海。为了观赏上海西区著名的武康路老洋房,我们选择了住在附近的和颐酒店。 走在淮海路的繁华街区,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在淮海中路北侧有一家著名的老字号“光明邨”,可惜名不符实,这顿饭也成了整个旅程的小瑕疵。回酒店的路上,顺便看了一眼有“现实版童话城堡”之称的马勒别墅,这座别墅的设计者是马勒的小女儿。小姑娘一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一幢童话格局的大房子,她父亲马勒便根据女儿梦中所见的样式造了这座别致的挪威式住宅,现在已改建成精品酒店。 最后还剩下半天的时间,我们把它留给了武康路。这条全程不到两公里的小路,原本曾是法租界的一部分,路的两旁有着形态各异的老洋房。100多年的风霜往事,在这条并不宽阔的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些老洋房现在有的成为了民居,有的作为名人故居供人参观,有的则迎合时代潮流变成了休闲娱乐场所。但无论用做什么,这些洋房依然浸透着优雅与沉静,我想这才是上海独有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