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鱼洄游

江南叶子

<h1>&nbsp;&nbsp; 鸟岛是青海湖的一大奇观,小学语文课本里《鸟岛》这篇文章说,青海湖的鸟岛有三多: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可以拾到鸟蛋”……每每读到这里,我就无比向往,希望有一天我能亲眼看一看这一奇观。这个暑假和朋友约定去西藏,正好经过西宁,特意停留两天准备去青海湖鸟岛看一看,没想到司机告诉我们:为了让鸟儿们的生活不被打扰,鸟岛已经不对游客开放了。失望之情难以言表!</h1> <h1>&nbsp; 青海湖位于神秘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又是内陆最大的咸水湖,怎么可能只有鸟岛一个奇观呢?民谚说:“石头砸一条,棍子能打俩,下钩钓一串,一网网千斤”,说的就是青海湖另一奇观——湟鱼。</h1> <h1>&nbsp; 车行至黑马河,司机韩师傅把车停靠在路边,只见浅浅的水渠两边聚满了人,我不明就里,跟随大伙一起观看。哦,原来是看小鱼啊!河床不宽,窄的地方只有一两米,宽的地方也不过两三米吧,河水很浅很清,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小河一头连接青海湖,一头伸向遥远的前方。几条小鱼逆流而上,它们大多像泥鳅一样大小,颜色也很像,和我小时候看到的泥鳅上水差不多(下雨天,地势高的水田里的水往地势低的水田里流淌,发出哗哗的声响,泥鳅总是逆流而上,就叫泥鳅上水。)这有什么新奇?身边的人不停地喊:“这儿一条”,“那有条大的”,“哇,那儿好多!”顺着他们的手指,我定睛一看,哇!黑压压的一片!全都是鱼!它们成群结队浩浩荡荡逆流而上,哦,原来这就是青海湖的另一奇观——湟鱼洄游啊!</h1><h1> 河道里怪石嶙峋,水流有急有缓,这些小湟鱼艰难地在乱石中穿梭,遇到水流湍急的地方,一下又被冲回原处,但它们并不气馁,在水流缓慢的地方休息一会儿后,继续赶路。有时遇到落差比较大的沟坎,他们就积蓄全身的力量,纵身一跃,上演真实版鲤鱼跳龙门的画面。据说湟鱼生长极其缓慢,一年只能长一两,十年才能长一斤。这些三四岁的已经成年的小湟鱼身长不过二三十厘米,但它们的弹跳力惊人,能跳到身长的两三倍高度,也就是三四十厘米甚至五六十厘米的高度。更艰难的是在长途跋涉中,它们还要时时躲避自己的天敌——鸟儿的捕食。</h1> <h1>&nbsp;&nbsp; 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为什么要这么辛苦逆流而上?它们又是要游到哪里呢?韩师傅告诉我们,每年的春夏之交,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当温暖的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时候,湟鱼就在环青海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结队逆流而上,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到上游淡水河产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为了繁育下一代,它们这也算是豁出去了吧!</h1> <h1>  湟鱼洄游是当地人期待的一件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更重要的是青海湖高寒、高盐、高碱,能在里面生活的生物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其中湟鱼占到青海湖里鱼类资源的95%以上。湟鱼吃湖里的藻类,净化湖水;水鸟以捕食湟鱼为生。游人则前来观鸟赏鱼,形成人—鱼—鸟和谐共生的画面。如果湟鱼数量减少,藻类过量繁殖生长,温度高的时候就会发酵,青海湖也就会慢慢变成死湖。所以,湟鱼已经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地人们禁止捕捞,尤其是在湟鱼洄游的季节日夜派人守护,以确保湟鱼洄游奇观常在,保护海滨藏城的生态美、和谐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