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走过的丝路

于萍

<h3>鸣沙山</h3><h3>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h3><h3>在中国西部地区鸣沙地主要是沙漠,这些沙丘堆成山状,因此又称为鸣沙山。</h3><h3>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银肯塔拉响沙群和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号称中国的四大鸣沙。</h3> <h3>月牙泉</h3><h3>位于月牙泉风景区,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h3><h3>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h3><h3>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h3> <h3>西千佛洞</h3><h3>千佛洞,是敦煌境内的一个石窟,它位于鸣沙山的西端,莫高窟的西端,敦煌城的西端,也开凿在党河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因此,被称之为西千佛洞。</h3> <h3>汉长城遗址</h3><h3>甘肃汉长城遗址始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年),止于太初四年(前101年)。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湾窑墩,沿疏勒河经后坑子、玉门关、大月牙湖,由三个墩人安西,过西湖、望火堡、布隆吉、桥湾,穿玉门市北石河沿岸,进金塔后沿弱水北通居延。另一路从金塔顺黑河经高台、临泽、张掖、山丹,过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地,渡黄河入宁夏。在甘肃境内全长1 000余公里。</h3> <h3>玉门关</h3><h3>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关隘,也是重要的军事关卡。提到玉门关,人们一般立即会联想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将征夫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玉门关成为难以抹去的时代记忆。</h3><h3><br></h3> <h3>敦煌莫高窟</h3><h3>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h3> <h3>嘉峪关长城</h3><h3>嘉峪关长城在嘉峪关市西南隅, 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建于1372年。关城平面呈梯形, 面积33500余平方米, 城墙总长733米, 高11.7米。城楼东、西对称, 面阔三间, 周围有廊, 三层歇山顶高17米, 气势雄伟。关城四隅有角楼, 高两层, 形如碉堡。登关楼远望, 塞外风光尽收眼底。</h3> <h3>张掖国家地质公园</h3><h3>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h3><h3>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h3><h3>中国丹霞地貌总数达790处,集中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以及西北部干旱区的26个省区。其中,张掖丹霞地貌面积达536平方公里以上,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h3> <h3>门源油菜花</h3><h3>门源油菜花是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门源县是北方小油菜发源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种植面积达50万亩。</h3> <h3>日月山</h3><h3>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4877米。</h3><h3>日月山不仅有恢宏的历史意义,它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日月山曾经是会盟、和亲、战争以及“茶盐”、“茶马”互市等等重多历史事件的见证。</h3> <h3>茶卡盐湖</h3><h3>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h3> <h3>青海湖</h3><h3>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h3> <h3>塔尔寺</h3><h3>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h3><h3>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h3> <h3>菩提树在佛教当中被视为“神圣之树”,我们到来的时候正赶上菩提花开, 图上是伸到墙外的菩提花。</h3> <h3>兰州中山桥</h3><h3>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甘肃省兰州市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h3> <h3>兰州牛肉拉面</h3> <h3>黄河母亲像</h3> <h3>宁夏沙坡头</h3><h3>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h3> <h3>黄河3D玻璃栈桥</h3><h3>透明的玻璃桥,站在桥面看风景真是360°美景一览无余,3D玻璃桥面,抬头便是辽阔的天空,脚下便是奔腾的黄河。</h3> <h3>沙湖</h3><h3>宁夏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有机结合构成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世间少有”的文化旅游胜地。</h3><h3>宁夏沙湖生态旅游区是一处融合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的“丝路驿站”上的旅游明珠。</h3> <h3>贺兰山岩画</h3><h3>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h3> <h3>西夏王陵</h3><h3>西夏王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也是宁夏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产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观。在我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由于八九百年来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地面建筑遭到破坏,但遗迹尚存,尤其是9座王陵陵台和已探明的140多座陪葬墓交错有序、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贺兰山麓的冲积扇上,仍可见昔日的辉煌。</h3> <h3>相册中主人公的留言:一段旅程结束,就像人生走过一段经历,和有缘人牵一段手,并肩在路上走过十天,一起碰撞出阵阵欢声串串笑语后。现在心好似渐渐归于平静,但那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仿佛依旧还在耳畔响起,闭上眼睛,依然有五彩的记忆,忘不掉纯净碧蓝的天空,各色飘荡在天际的云朵,金色的沙漠,绿色的沙洲,黄色的油菜花,紫的马鞭草,白色的佛塔,红黄蓝绿的彩色经幡…</h3><h3>大西北的壮美辽阔,上下千年的历史领略一二,铭记于心。这个七月,我们走过沙漠,平原,越过山丘,跨越高原…路过的地方也许并没有留下我们的印记,然而,每一次旅程,如果带着我们的觉知,去用心感受,多多少少会在心底留下些许印记。就像此次旅程,记录了我们这个七月不一般的脚步。</h3><h3>我喜欢去看世界,喜欢去旅行,当岁月流逝,那些你买过的衣服和包包,都会被淡忘,唯有你看过的世界,会深深的留在你我的记忆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