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前人曾经这样严于律已

理喻

<p class="ql-block">(纪实文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前人曾经这样严于律己</p><p class="ql-block"> 一一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五位共产 党员言行扫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颇有些恋旧情绪的老爸总是喜欢称道五十年代初他所经历的共产党人。那时的共产党人怎样为政清廉,怎样带头遵守纪律,怎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过去那种朴素的感情,认真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带着许多思考,我要求父亲在他工作过的地方,限在黑山县内,从1950年开始,按年份,每年给我讲出一段党的干部中值得赞成的真人真事,讲5个为止,以便做出令我信服的透视。</p><p class="ql-block"> 这无异于僵了老爸一局,父亲想了想说:‘‘那好吧,信不信由你,说不说由我,真实不真实,人们可以按图索骥,现在开始,你记吧!’’于是,我拔开了笔帽,记下了他的叙述:(以下所有口述部分的第一人称是父亲的述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 八道壕有个刘德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1950年夏天,我在八道壕供销社当职工,那里一共有职工20人,主任叫刘德山,是伤残转业军人,人们都叫他荣军老刘。</p><p class="ql-block"> 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生产力不发达。我们白天站柜台,夜间加班,利用村里仅有一台磨米机磨高粱米,但不给加班费,是义务劳动,目的是扩大集体收入。</p><p class="ql-block"> 刘德山又拐又瘸,可他天天夜里带头顶班劳动,一干干到零点,别人可以轮班,可以早回去一会儿,他却一直到最后,第二天仍然与大家一起站柜台。</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每月工薪是160分,折合人民币36元多几毛,刘的工薪也不比别人多太多,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劳动热情高,情绪饱满,不但没怨言,而且对荣军老刘印象非常好,感情没有一点距离,他一声号令,我们说干就干,现在想想,如果他光说不干,或者再搞点特殊化,那里的情况又该如何呢?况且他又是个瘸子。’’</p><p class="ql-block"> </p> <h3>  △ (1951年)跟于世清书记吃派饭</h3><h3><br></h3><h3> “1951年冬天,我被调到白厂门村去搞‘互济互助’工作。当时的组长是第四区区委书记叫于世清。那时下乡吃派饭,派到哪位老乡家就在哪家与老乡同吃。有一天派到一位村干部家,做的是高粱米饭,菜是白菜熬粉条,较特殊的是桌上多了一碗蒸鸡蛋。可是,白菜被大家吃得一干二净,蒸鸡蛋却是一匙没动。原因是大家都看于书记,于书记不吃,旁人谁也不敢吃,饭后还都照规矩付了钱。我说这个不在别的,只想和那些侈华浪费的现象比一比,和那种下乡索烟要物、无酒不入席的干部比一比,和那些不守纪律的干部比一比……’’</h3><h3> [注明,那个时代,蒸鸡蛋是农民老百姓家食物的上品菜。]</h3><h3> </h3> <h3>  △(1952年)张振东为了参加一次会议</h3><h3><br></h3><h3> ‘‘ 1952年,新立屯土产站经理张振东,曾在部队当过排长,是转业到地方的。他是县社党组成员。</h3><h3>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八点钟后,他接到县社领导打来的电话,让他明早七点前到县社开会。可是,末班火车己经过去了,其它交通工具对于1952年来说,可想而知。他问怎么办?县里电话说:‘你自已想办法吧,反正明早七点。’</h3><h3>张振东放下电话想了一会,然后拿起一个摇铃摇了一阵,站里的人集齐了,他说‘ 同志们各负其责好好看站,我到县里开会去!’ 说完披上棉衣就出发了。</h3><h3> 从新立屯到黑山县城100多华里,那时没有像样的路(全是土路),可他就凭两条腿走了一夜,第二天早5点钟到了县社。县社的人感慨地说‘ 看来你是一夜没眨眼哪!’ 张振东乐呵呵地回答:‘ 还别说,中途在小菸沟一家柴禾垛里眯了一小觉……’ 从1952年到1997年,45个年头过去了。当然我们现在谁也不必像张振东那样,为了参加一次会议而走上一夜的时间,可这种对工作极其认真,极其负责的精神,这种为了事业而忘我的精神,还要不要今天的党员干部都来学一学、比一比呢?’’</h3><h3> </h3> <h3>  △ (1953年) 省社来了个吴处长</h3><h3><br></h3><h3> ‘‘ 1953年春天,省社干部处有个吴处长来到黑山搞整社工作。这期间,他到大虎山四台子村下乡去了20多天。吴的妻子远程从山东来找他,每天在女宿舍住,在大食堂吃,每顿总是一饭一菜,而且她是个小脚女人,买饭时,每次都自觉坚持排队。住了十几天,吴处长回来了,两口子也是排队,也是一饭一菜。</h3><h3> 吴处长当时是十三级干部,跟县委书记叫老尹。老尹也很尊重他,但是没有人前呼后拥、大献殷勤。没有那种大人物幸临的样子。那时候,势派过份让人觉着不舒服,干工作来这些实在没必要。</h3><h3> 一次吃饭,一颗石粒子把吴处长的牙崩得让他闭了半天眼晴。吴处长把饭吐在桌上,找出崩牙的石粒子,然后又把饭拾到碗里吃了。同桌的人直勾勾地瞅他,有的悄声笑他可能要活一百岁,他却随口说: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很巧,县社主任在一旁接了下句: ‘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啊!’ 在场的人都很受教育。如今,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是提高了。可是,那些吃了几年饱饭就轻狂得不知道自已如何享受才好的人,那些慷公家之慨,不知道给集体拉了多少债务的人,他们这样花天酒地,吃净穿绝,真想问一问,社会主义将来该怎么样?这样的干法给明天的后人积累了多少财富?’’</h3><h3><br></h3> <h3>  △(1954年) 县委处分了书记的爱人</h3><h3><br></h3><h3> ‘‘1954年春,一位县委书记的爱人在X单位X科任科长,因为改了几张药条子受到降职降薪处分。事情的原委很简单,是财会科人员发现这位女科长的药条子上有有塗改和伪假字样,便立即到县医院核对。经过核实,药条子被改多了50元钱。单位领导将情况报告了县委组织部,经研究,撤销了这位科长职务,调到分销店当营业员,工资由240分改为140分(当时实行工分制)。</h3><h3>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仅因为几张药条,几十块钱,县委对自身家属丝豪不留情面,竟动了这么大的干戈,人民群众怎能不信服党的纪律呢?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种错误与现实查办出来那些人的贪占数目相比,真是微乎其微了。可这件事与领导部门领导本身严于律己是有直接关联的。任何当官的也免不了他的家属、亲友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问题是问题出了之后怎样秉公于法纪,怎样得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信服。现在想来,当年那个县委书记和他的一班人能夠用自已的刀削自已的把儿,就更能削别人的把儿。法纪就不是一句空话。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讲政治吗?该是多么值得人们称道的呀!’’</h3><h3> 父亲的例子举夠数了,我沉默了半晌。</h3><h3> 处在廉政建设之中的党员朋友们,我以回溯的方式,通过见证人的叙述,向大家报告了当年共产党人的行为片断,它在今天是否还有许多参照意义呢?它哪些地方过时,哪些地方没有过时呢?</h3><h3> 历史是面镜子,历程是我们所坚持的由来。正确的由来,使人民跟着共产党走到今天。今天时代已经全新,未来要求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更应对党和人民负起高度的责任!</h3> <h3>  (此文写于1997年7月。图片摘自网络和相关资料,不当之处请告知本人更换。致谢!) 理喻 2019年制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