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粒略记(续上篇)

老马家的小马

<h3>好吧,自己感觉有点说不过去了,实在拖拉,今天把上篇续好吧!</h3><h3>女王宫,特别之处在于建筑材料是一种红土,所以色彩艳丽,在大大小小的吴哥窟建筑群中显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只是惧怕那炎炎烈日,没有好好地拍出她的美来。</h3> <h3>顶着烈日走了一小段路,浑身上下便已被汗水湿透了。在女王宫西门出口有一棵树,算不上高大,却枝繁叶茂,为我们挡住了灼热的阳光。在它的庇荫下,我们稍作休整,然后继续出发。</h3> <h3>途中经过一所中学,偶遇孩子放午学。</h3> <h3>这些孩子都比较瘦弱,更像小学生。暹粒的学校只要上半天学,一个月上午半天,另一个月下午半天。家里条件好些的孩子由父母摩托接送,不过有时一辆摩托上要带两三个孩子。也有自己骑脚踏车回家的,更多的是步行回家。这些孩子大部分穿着拖鞋,甚至有赤脚走的。我们在景区看到的比这些小一点的孩子,大都是赤脚的。</h3> <h3>我们在景区所走的路,大多是这种细沙路,也有小石子路。穿任何鞋子都硌脚,有时真跟赤脚走没多大区别。景区工作人员穿皮鞋或运动鞋,其余清一色拖鞋,以人字拖居多。女人们还要另穿一双厚厚的袜子,可能也是防止沙子硌脚吧。</h3> <h3>暹粒的乡间小道,小道尽头必有一户人家,一户一道。房子大多是吊脚楼,也称高脚楼,跟西双版纳类似。但很明显,这些吊脚楼条件比较简陋。</h3> <h3>一路上,几乎看不到农作物,大片大片的土地都只长着杂草,而“草色遥看近却无”。</h3> <h3>一个在田里劳作的人,皮肤又黑又亮,他是我们这一路看到的唯一一个在田里劳动的人。不远处,是一头水牛。</h3> <h3>气温很高,太阳很晒。在班提色玛寺,我们成了唯一的参观者。寺庙不大,建筑风格却可以同小吴哥媲美。</h3> <h3>终于到午餐时间了。网红蝴蝶夫人柬式餐厅,小而精致。</h3> <h3>不愧是网红餐厅,食物也做得精致美味。每人一份:冬阴功汤,咖喱鸡拌饭,香蕉花沙拉,春卷,南瓜泥,水果——统统一扫而光。这也许是迄今为止最好吃的一次团餐了。当然,每个人口味不同,三妹和我一样吃得美美的,小俞就表示南瓜泥好难吃,而咖喱鸡太柴。她就是嘴叼!</h3> <h3>途径一寺庙,啥名字没记住。有柬埔寨和尚在寺庙里诵经,不懂这些个啥的我们就在外面溜达了一圈。一棵释迦果树,一棵菠萝蜜树,一棵某种多肉树(在我们这儿恐怕最多是个盆景),一只迷你老虎。</h3> <h3>继续赶路看寺庙。有些寺庙确实挺壮观,就比如这座巴空寺,但天气太热了,稍微走走就汗哒哒的,也就失去了登高望远的勇气了。还是在寺庙前的大树下乘凉远眺吧!这些树,粗壮高大,三到五人才能合抱。</h3> <h3>神牛寺,因塔前有三座牛的塑像而得名。</h3> <h3>穿过暹粒省最大的公园(和我们小区景观带的规模差不多),来到姐妹庙。据说庙宇很灵,求什么有什么,吓得我照也没敢拍,万一实现愿望还要来还愿啥的,算了吧,这里太热,我不想来了。庙宇前一株高大的树上倒挂着一只只蝙蝠,不怕晒,也不吵。导游介绍,暹粒的鸡很小,两斤都不到,而这树上的蝙蝠每只足足有两公斤。哇,各位,脑补一下画面吧!</h3> <h3>豆蔻寺,独特的砖刻。这时的天空很美。</h3> <h3>下一站,什么寺?好吧,因为美丽的天空,连寺庙的名都没记住。</h3> <h3>各种寺庙佛塔,看到现在,开始出现审美疲劳了。好在又来到了风格迥异的地方——塔逊寺,最有名的“树包塔”造型,大自然巧夺天工。然而,大自然也是无情的毁灭者,也许,再过几年,寺庙坍塌会更严重。</h3> <h3>去往涅盘宫(并非涅槃)的路经过一段沙地之后是木头栈道。也许是就地取材成就了这一片洼地,才让牛儿可以依水而息。</h3> <h3>偶遇鸡妈妈带着小鸡宝宝觅食。</h3> <h3>第四天的午餐后,我们去爬巴肯山。虽说巴肯山海拔不算高,65米而已,可能都不能算作是山。导游说正常速度到山顶也就18分钟左右,我和小俞用了近半小时也才到三分之二。我承认我爬不了山,但也有客观原因:热是最主要的,石子路难走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远远地看了一下在山顶的寺庙,就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相互鼓励着下山了。巴肯山美丽的日落就这样失之交臂了。</h3> <h3>到半山眺望,眼前只有绿树了。暹粒的房子高度不能超过王宫,王宫只有四层而已。</h3> <h3>山顶处仿佛熠熠生辉的巴肯寺。</h3> <h3>第五天的午餐自理,导游推荐的地方还是蛮有特色的,在栽有芭蕉树的小径尽头,是用餐的“包厢”,当然有很多条这样的芭蕉树小径,也有很多个这样别具一格的“包厢”。除了有小虫子偶尔来光顾一下和热哄哄,其他都挺好。每次导游推荐的午餐地点都比较特别,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菜都很贵,一个小菜动不动就六七美刀,这次点了一个“白灼菜心”竟要8.5美刀。平均三个简单的小菜不少于20刀,这物价呀简直了!</h3> <h3>崩密列,《古墓丽影》的另一个取景地,另外印度电影《虎兄虎弟》也在这儿拍摄外景。我跟小俞说:“崩密列”这个名字暗示了它的结局。当然,我是开玩笑的。战火、时间是摧毁它的两大元凶。前一个似乎不可避免,而后一个更是无法抗拒,所以,这里更有小俞说的一种“废墟感”。</h3> <h3>下午,1.5小时的车程去洞里萨湖,这是我们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半路,忽然下起了大雨,只几分钟,原先尘土飞扬的马路就变成了洼地,一路激起黄色的水花。今天的计划——观湖上日落,稳稳地泡汤了。</h3> <h3>洞里萨湖,是暹粒主要的灌溉来源,但雨季到来之前,这里的湖面不甚宽广,水最深处不过一米,浅处只到成人膝盖。远处隐约可见洞里萨湖人家,怕船搁浅,只能远观。早前,我曾在央视纪录片频道看过这些水上人家的生活日常,还是比较悲惨的,所以,且远望吧!</h3> <h3>像荆棘丛林一般的是渔民放网养鱼的地方。</h3> <h3>两个年纪小小的船家,在船舷上行走自如。我用粗壮的手指测量一下,船舷也不过三指宽。小哥俩上午半天在学校上课,下午就来这里打工,他俩并不是洞里萨湖人。船开出没多久,他俩的小拳头就敲到我背上来了,嘴里说着生硬的中文“按摩!按摩!”哦,NO,NO,NO,我连声说也没用。“谢谢你,我不需要!谢谢谢谢!”他俩这才停了手,可是缠着我要2000柬币(约人民币3.2元),我翻来翻去只找到1500,他们不乐意,导游说了几句好话,我又抓了一把糖给他们,他俩才勉强接受。然后哥俩又到前面的游客那里“按摩”去了。下船的时候,我给了个子略高的男孩一美元,弥补少给的500柬币,咱不能做赖账的中国阿姨。</h3> <h3>浊浪翻滚。</h3> <h3>小小的码头。</h3> <h3>离开洞里萨湖的时候,雨停了。金色的霞光穿过乌云倾泻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动人。这可以算作此次旅行的完美收官吧!</h3> <h3>小插曲之一——酒店里谜一样的中文翻译。笑不笑由你,反正我是笑了。哈~~</h3> <h3>小插曲之二——六天来的忠实伙伴,小黄车,全程无牌驾驶。</h3> <h3>暹粒机场,如我前文所说,十分小巧。小有小的好处,不用栈道,不用摆渡,直接走上飞机去就可以了。那么,就在这里,挥手道别吧 ——再见,暹粒!再见,柬埔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