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历久弥新

肖肖

<h1>一口气看完《城南旧事》,一本不算厚的小说,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仿佛被魔法定住了,心中充盈满满的感动,却又想写点什么。《城南旧事》写的是生活,写日常,写普通人的活动,真实的再现了最底层人的世界。无论旧社会还是新社会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即小人物的真实命运。林海音将北京的胡同、骆驼、冬日、阳光以及城南游艺园,这一意象赋予了最底层的人间烟火,不同阶层的笑与泪,爱与恨,哀与愁,乐与痛,意象与情感形成了完美的统一。</h1><h3></h3> <h1>《城南旧事》的结构十分精巧。全书由五篇独立的故事组成,分别是《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通过“我”英子,从六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一个小女孩的视角,看见的成人世界。这些故事相互独立,有各自的角色。“我”的保姆宋妈,椿树胡同的疯女人秀贞、井边小伴侣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家的宋妈,心疼女儿爱养花的爸爸,而“我”作为故事的参与者和叙事者,是一根主线贯穿其中,使整部作品具有完整性。故事独立而读来并没有支离的感觉,还是因为五篇故事的背景一致,即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九年的北京,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在主要人物的后面,又有相陪衬的角儿,如秀贞的恋人会馆书生思康,妞儿的影子小桂子,小偷儿的弟弟,兰姨娘的情人德先叔,宋妈的丈夫黄板儿、儿子小栓子,这些暗线人物,或寥寥几句对白,或通过作者的想象,几句勾勒,却鲜活饱满,构成一个立体的人物场景。所以林海音自己说,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请读者别问真假,只要分享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城南旧事》能够拍成电影,经久不衰,这跟故事的结构布局和内容是有关系的。</h1> <h1>林海音以愚騃童心的眼光,旁知叙事完成了这部作品。孩子是最单纯的天真烂漫的,英子的观察叙述给人格外亲切、质朴、真实。而且孩子也是最善最具同情悲悯之心的,英子眼中“情”也是童心的感情,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被涂上一层童话色彩,读来能够真切认同童话世界中的现实局面,读来更具一种淡淡的哀愁,读来也使人充盈感动。席勒说,如果感动是来自与现实相对立的理想,那么由于理想的崇高,任何受限制的感觉就会消失,使得我们内心的理念的博大就会使我们超越经验的一切限制。这里的理想就是英子童心的同情。</h1> <h1>整部作品都体现了悲悯之心。六岁的英子初次见到被人收养在天桥唱戏的妞儿,她说,我心里可是有说不出的喜欢她,喜欢她那么温和。“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我摸摸,发热了,包的纸都破烂了,粘乎乎的。”对人人避之不及的疯女人秀贞,英子替秀贞难过,也想念并不认识的小桂子,她的眼泪掉下来了。《城南旧事》可谓泪与笑的悲歌,写眼泪的地方不少,都是默默的流泪,不是酣畅的宣泄。秀贞“停止了哭声,满脸泪蹲下来,搂着我把头埋在我的前胸擦来擦去,用我的绵绵软的背心,擦干了她的泪。”在英子发烧住院回家的路上,她看见赶马车的人狠心抽打他的马,她在想,皮鞭子下去,那马身上会起一条条的青色的伤痕妈?她自言自语说,像我在西厢房里,撩起一个人的袖子,看见她胳膊上的那样的伤痕吗?她仿佛看见了,早晨的太阳,照到西厢房里,照到她那不太干净的脸上,那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流过泪坑淌到嘴边了。多么苦命的妞儿,多么心善的英子!</h1> <h1>在《我们看海去》里,英子因为捡踢在草丛中的球而偶然遇见小偷儿,他们之间的一段童心对话使小偷敞开心扉,认识到做人的价值。但英子对便衣警察不设防的询问却让小偷被抓住了。“就是那戴草帽儿的呀,手里还拿着贼脏哪!说是一个小姑娘点引的路才破了案……”英子的心是内疚与后悔的,“我慢慢躲进大门里,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驴打滚儿》则一语双关,既是说北京的一道名小吃,也是说的奶妈宋妈一家悲惨心酸家事。刚生完孩子的宋妈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穿着红棉袄的宋妈,把她的小孩子包裹在一条旧棉花被里,交给她的丈夫。她送她的丈夫和孩子出来时,哭了,背转身去掀起衣襟在撩眼泪,半天抬不起头来”。读来令人唏嘘。</h1> <h1>《城南旧事》写了爱情,不过,是孩子眼中大人之间模模糊糊的感情。秀贞与思康的爱情是炽热的。灰姑娘秀贞遇见的不是白马王子,而是穷书生、负心汉思康。秀贞在给寄住在惠安馆读书的思康送开水,一来二往产生了感情。作品描写极为简洁,秀贞的叙述却极为快乐。“他有一天拉起我的手,就像我这么拉你的手,说:跟了我吧!”“他的脸滚烫,贴着我的脸,他说了好多话,酒气喷着我,我闻也闻醉了”“我握着他的手,暖呼呼的两个人,就不冷了”。秀贞怀上思康的孩子,即生下来就送人的小桂子后,思康却回到了南方老家。她叙说,他是春天走的,他走的那天,天儿多好,他提着那口箱子,都没多看我。秀贞说:“送他到门口,看他上了洋车,抬头看看天,一块白云彩,像条船,慢慢儿的往天边儿上挪动,我仿佛上了船,心是飘的,就跟没了主儿似的。”爱情多么美好,可怜的姑娘!</h1> <h1>兰姨娘与不理人的德先叔好上,可以说是英子为了保护母亲,一个小大人有意撮合而为之。兰姨娘本是施家姨太太,被赶出家门暂时寄住在林家。兰姨娘常常带英子去城南游艺园听戏,家里也到处是她的语声笑影,“她的左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漩儿”,因此颇受孩子们的喜欢。忽然有一天,英子撞见了兰姨娘和爸爸躺在床上抽大烟,在喷云吐雾里,兰姨娘的手,被爸一把捉住,爸说:“你这朱砂手,可有福气呢!”兰姨娘用另一只手把爸爸的手甩打了一下,抽回手去,笑瞪着爸爸:“别胡闹,没看见孩子?”英子觉得妈妈受了委屈,全家受了委屈,原来喜欢兰姨娘的心又恨又怕。便精心设计了牵线在北京大学念书德先叔,先是把双方一阵猛夸,然后是传纸条,照相、看电影。四天过后,英子看见兰姨娘和德先叔手拉手的肉麻相,她要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兰姨娘与德先叔私奔了,英子的计谋也成功了。送别他们离开那天,英子说,我想哭,也想笑,不知什么滋味。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拯救家庭的故事,读来忍俊不禁。</h1> <h1>《城南旧事》是一部经典作品,林海音叙事风格和写作技巧是独到、成熟的。书中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有很大的冲突和矛盾,秀贞的疯与清醒,秀贞、妞儿的出走,小偷的“偷”与生活向往,宋妈爱孩子却失去了自己的子女,兰姨娘与德先叔的文化差异,等等。这些冲突,构成了故事的悬念,也构成了荒谬。作者处理的方式之一是让秀贞疯了,只有疯子才会说出既清醒又糊涂、既真又假、既合理又荒唐的话,还有让英子发烧,在烧的糊涂中道出秀贞和妞儿的出走。秀贞被人不明不白的抛弃,失去了爱,却对幸福仍痴痴的幻想。正是对负心汉的幻想,对孩子的爱,才是支撑秀贞活下去的原因,而且活的快乐。这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荒谬。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妞儿,一个被剥夺孩子的母亲秀贞,两个苦命的人,在幻想与幻象的指引下,走到一块,怀着共同的对幸福的向往,选择了现实的反抗,那就是出走。就如娜娜出走一样,留给读者的是悬念。秀贞这个人物的塑造,不免想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狂人来。</h1> <h1>《城南旧事》还写了浓郁的北京风情,以及浓浓的父爱母爱之情。作品描绘了北京的街道、胡同、城墙、会馆、骆驼、驴子、戏园子、菜市场,还有北京风味的服饰、小吃,而且无论人物对话,还是叙述语言,都是地道的京味儿,浓到醉人的地步。林海音在序言写道,父母对每一个孩子都是溺爱的、鞭策的,虽然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但回忆童年,对父亲的了解和认识又是极深的。她说,《城南旧事》是为了让童年永存下来,为了纪念父亲而写的。英子小学毕业的时候,爸爸生病住院了,他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英子拿着毕业证书回到家,看那垂落的夹竹桃,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h1> <h1>城南旧事,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了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存在其间,所以我们在阅读它时,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灵魂的惊喜。再读《城南旧事》,我们也仿佛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北京城南的风光与旧事重临心头。</h1> <h1>后记:看这本书也是一个缘分。今年带着家人从北京到烟台过春节,从岳父大人的旧书架上翻出《城南旧事》,还是一九八三年花城出版社发行的版本呢。旧书、旧事,从北京到烟台,看京华那一段风景和生活,不是一种缘分么?在写这篇读书笔记时,带着它,与家人到电影院看《千与千寻》,又不慎忘掉在座椅上,回头去找,失而复得,愈加珍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