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七月初我们一家去湖州著名的古镇南浔玩了半天。南浔镇有着千年的历史,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近代,镇上出现了一大批靠经营蚕丝发迹的丝商,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南浔镇因此成为“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江浙雄镇。<br> 在这里领略到的是一种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一条绿波粼粼的小河将小镇分成两部分,河边垂柳依依,铺满着青石板的街道两旁整齐地座落着一户户人家,都是保持着旧时的风貌。河上不断有乌蓬船载着一批批的游客来来往往,小河边还有一些当地的妇女在洗菜,还有一些当地的老者悠闲地在逗着笼子里的鹦鹉“说话”,或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下棋聊天……这里仿佛是个“世外桃源”,没有繁华喧嚣的城市气息,有的只有惬意与享受,不由得让人流连于这美丽的自然与人文的风景之中。 <h3><font color="#010101"> 因为前面说过这里曾出现过一些巨富,所以当年在这里生活的就不仅仅是普通的老百姓。比如说张石铭旧宅的精致与奢侈豪华就让人咋舌。张石铭是个清末举人,他的祖辈是从安徽的徽州迁至南浔,靠经营湖丝发家,后来又抓住商机从事盐业的买卖,居然一举发展成为江南的盐业巨头,据说当年江南有一半的人吃的都是他们家卖的盐,在张石铭和其母亲的手上家业得以迅速发展,财富相当可观。于是张石铭就修筑了这座园林式的宅子,房子非常大,雕梁画栋,做工极其精美,那些门窗、家具上雕刻了很多精细的人物和花草,用的材料也相当考究,有些房间的地板砖还是专门从法国运来的。门厅上的字画很多都出自像吴昌硕等名人之手。除了中国传统式的房间外还有西洋式的会客厅和舞厅,站在那里似乎可以想象当年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绅士淑女在轻柔的西洋舞曲中翩翩起舞的场面,或许里面还夹杂着嘴唇上留着向上卷的八字胡须嘴里叼着雪茄的洋人。我们这位大宅子的主人张老板身着丝绸长袍,显得非常谦和,但看上去比较精明。他不时地和客人们交谈着一些生意上的事情,偶尔露出一种微笑,给人以豁达洒脱之感……但现在已经物是人非,华丽而偌大的舞厅如今是空荡荡的,甚至带着几分凄凉。院子里种植的广玉兰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高高大大的树干,依然繁茂,似乎像个当年的见证人铭刻了这座大宅子的繁荣与衰落。我们在这里还见到了一位用脚作画的“奇人”,因为意外事故失去了双手,靠着他那艰苦的奋斗与顽强的斗志终于获得成功。孩子大概也受到了教育,回到家时不时用脚丫来“练习”夹饼干和糖果之类的东西。</font></h3> 在南浔古老的街道上到处可见民国时期的商家的招牌,如当铺、粮栈、丝绸庄等等,似乎又把人带入到了近百年前,相必当年这里是商贾云集,各种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现在这里主要是适应游客的需要,卖些土特产和工艺品。我们给孩子买了个小葫芦,他非常喜欢,没事就学着他二姨的样子吹“葫芦丝”。<br> 小莲庄是古镇南浔景致最美的地方,这里原为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家庙和花园,这刘镛是何人?为何如此财大气粗?其实他原先不过是个布庄的穷学徒,后来凭借着他那聪慧的头脑与对经营上的悟性,自己做了丝行的老板,又靠着他那赶闯赶拼的精神,为自己赚来了丰厚的财富。我们徜徉在绵延达十亩的荷花池边,欣赏着那“凌波仙子”的婀娜多姿,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据说刘镛还是个乐善好施之人,经常花费巨资来接济灾民。穿过荷花池再绕过一回廊,就有两座高大的牌坊赫然在目,其中有一座的上面就刻着“乐善好施”四个大字,据说这是1893年清朝皇帝为了表彰刘家的善行,特别修建的。<br> 在夏日的照射下那镌刻着历史的石桥、老宅似乎别有一种风情。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悲喜剧在这里轮番上演,经过多年的风霜洗礼,虽然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不断变换,但永远不变的是这美丽醉人的风景,哦,如诗如画的江南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