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乌镇

皖江叶子

&nbsp; &nbsp; &nbsp;几乎每天都奔波于公司与家之间,脑子里总是被些杂事塞得满满的,感觉生活没有什么新鲜感,于是在心里暗暗期待着能有一次真正让心灵放松的旅行。<br>&nbsp; &nbsp; &nbsp; 在一个明媚的春日的周末,终于下定决心放下手边可做可不做的活一家子驱车去了乌镇。乌镇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之一,其实离家倒并不远,一个小时多的车程就到了。我并不仅仅是慕名前往,也是因为那里静谧古老的氛围比较适合我这样喜欢慢生活爱怀旧的人。<br>&nbsp; &nbsp; &nbsp;走进乌镇,周围尽是傍水而建的古朴的民居,就如同是搭乘着时光的列车把我倒回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鳞比栉次的木质民居、历经岁月磨砺的青石板路、纵横交错的小桥流水构成了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的主旋律。就连邮局、税务局的建筑也都是古色古香的,给人一种恍若隔世之感。<br>&nbsp; &nbsp; &nbsp;我们不仅参观了一些如“百床馆”、“木雕馆”之类的陈列馆,还饶有兴致地踏进了酿酒、染布等一些古作坊。那些虽经过了上百年岁月的风吹雨打依然顽强存活下来的传统手工业确实不简单,它们往往需要一代代的能工巧匠们付出大量的心思与时间,有些看是粗活其实不然,稍有马虎就会出次品。像那些木雕等艺术品就更了不起了,有些细致的地方如同头发丝那样纤细,欣赏着一件件精美的展品的同时,不由得从心底里暗暗佩服这些古今以来聪明而技术精湛的劳动者们!因为是旅游旺季,再加上天气好,游客格外多,望着那些熙熙攘攘的陌生而形形色色的面孔在一座座大门里涌进涌出,突然间有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思乡的情愫油然而生。 &nbsp; &nbsp; &nbsp;人在景中游,我想如果让画家完整画出来的话一定不亚于《清明上河图》,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们在一家人气很旺的臭豆腐店里休息时,窗外就是小河,不断有一艘艘木船在窗外驶过,如同是一副流动的江南水乡风情图。<br>&nbsp; &nbsp; &nbsp;乌镇自古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我们顺道还参观了茅盾故居。在这里我们不但了解到了茅盾作为著名作家,他取得的骄人的成绩的一面;还了解到了他家里一些故事,知道他和一个普通人一样,家里也有很多令他烦心的事情。故居的院子里他少年时期曾亲手栽下的数如今依然繁茂,只可惜物是人非,只感叹时光的无情……<br>&nbsp; &nbsp; &nbsp; 同样让我感受到心灵震撼的是当参观当代画家与作家木心的纪念馆时,读到他的生平简介后不禁唏嘘感叹。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命运多舛,文革期间不幸被捕囚禁十八个月,所有的手稿皆被烧毁,甚至被折断三根手指,但他以超人的毅力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作品,还居然在狱中在墙上手绘了一部钢琴,每天在这部“钢琴”上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他一直挚爱着自己的家乡,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写家乡的,后来在结束了二十年的旅美生活后,他还是叶落归根回到了故乡乌镇,并积极地为家乡做宣传,乌镇近些年来旅游经济发展得很快其中也有不少是他曾经付出的心血。我发现在《读者》杂志上能经常读到木心的文字,只是以前并不知道就是他。文如其人,那些文字将作家的精神、人格与信念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nbsp; &nbsp; &nbsp;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转眼我们在这里不知不觉中已经游玩了大半天了。已临近傍晚,夕阳照在古朴的民居上仿佛给它们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属色;余辉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河水泛着金光,一切都显得格外的温馨与安详,让人的内心感到了恬然、坦然、安然。踩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仿佛我的思绪又飞到了老家所在的那条老街,在夏夜,各家各户都在家门口摆上竹床或是各种椅子,大人们边摇着扇子边相互间拉着家常;孩子们就聚到一块疯玩,直到被各家的大人们喊了好多遍才很不情愿地回家……那是很多年的故事了,不知为何会在那时被勾起了内心深处的回忆。<br>&nbsp; &nbsp; &nbsp; 暮色渐渐降临,一轮弯弯的新月已悄然挂上了树梢,夜晚的乌镇在灯光的映照下将会更加迷人,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但内心依然沉浸在悠悠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