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天山酬壮志 ——援疆生活两周年记

偶有得

<h3></h3><h1> <font color="#b04fbb">前言</font></h1>新疆是个好地方,也是个大地方。大美新疆,名不虚传。结缘新疆,此生无悔。再过几天就是第9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满两年的日子。基于某种偶然原因,对两年援疆生活进行简单回顾,与各位朋友共享。<h1></h1> <h3>援疆深情不变,</h3><h3>俊采壮心恒笃。</h3><h3>三秋几多奉献,</h3><h3>华章携手共谱。</h3><h3><br></h3><h3>这是我入疆三个月时创作的《援疆赋》结尾的四句话,也是我当初给自己未来三年援疆工作立下的誓言。全赋2000多字,内容包括我对新疆地理、历史和现状的了解认识,对援疆工作的深刻理解以及我的未来规划。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篇创作于出差北疆途中的作品不但在援友中引起了共鸣,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也激起了一定的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戴萱老师、凤凰卫视的“台声”张妙阳老师热心地先后为《援疆赋》录制了配音版,中国传媒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同学组织了朗诵会,《援疆干部人才》杂志发了专稿,我在美篇上做的推送收获了近六千的阅读量。两年来,我完成了“援疆人”到“新疆人”的转换,实现了“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从内心深处领悟到“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十六字援疆精神的深刻内涵,试图用实际行动回答“援疆为什么?”“援疆做什么?”“援疆留什么?”的时代之问。<br></h3><h3><br></h3><h3>光阴荏苒,岁月如驹,再过十来天我的援疆工作就整整两年了。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和600多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的援疆干部人才,以及对口援疆省份的广大援友一起,在占据祖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工作、站岗、值班、结亲……<br></h3> <h3></h3><h1>  <font color="#b04fbb">恪守岗位&nbsp;&nbsp; 履职创新</font></h1><br><h3>按照中组部要求,第九批援疆干部挂实职、做实务,要切实把新理念、新观念、新方法带过来,用得上、推广开。<br><br></h3><h3>两年来,我先后从事公证管理、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工作,我们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就是便民为民。针对新疆地域广阔、公证人员短缺、群众办理公证困难等实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最多跑一次”等工作,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前,12348新疆法网、12348新疆法律服务热线、12348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为老百姓提供均等普惠、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变得越来越方便。<br><br></h3><h3>就拿“最多跑一次”这项便民工作来说吧。在新疆不少地方,群众办理公证业务时只需打个电话咨询好细节,或者直接登录微信公众号提交申请上传材料,通过审核后到公证处一次就可以拿到公证书。在南疆工作的王先生日常工作繁忙,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办好了假期出国探亲需要的亲属关系公证材料。拿到证书当天,他特别开心地给公证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br><br></h3><h3>每每听到这样的反馈,每每看到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带来的变化,作为援疆人,我的内心很充实,很欣慰,也很幸福。</h3><h1></h1><h1><font color="#b04fbb"></font></h1> <h1>  <font color="#b04fbb">真诚结亲&nbsp; 民族情深</font></h1><h3><br></h3><h3>对九援人来说,援疆工作中较为独特的一项就是“结亲”了,这项工作是“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重要内容。从2015年开始,自治区启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目前活动已经进入“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推进阶段。所有援疆干部深入落实活动要求,每位干部要至少和一家维吾尔族家庭结成亲戚,每两个月在亲戚家住一周,和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br></h3><h3><br></h3><h3>我的亲戚在和田,距离乌鲁木齐2000多公里,乘坐火车需要20多个小时。亲戚家的男主人叫乎东拜地,今年69岁,曾当过22年的村长,擅长养鸡养羊养鸽子,大家庭儿孙满堂其乐融融。</h3><h3><br></h3><h3>从2018年1月至今,我在亲戚家住过9次,与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超过了50天,这个数字远远超过这两年来我和父母家人团聚的日子。每次到亲戚家,乎东拜地的两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孙子和小孙女都会像小尾巴似的跟着我,我在葡萄架下教他们读书识字,给他们讲故事。乎东拜地的小儿子还经常跟我用国语微信互动,时不时问个好,聊一聊家里的情况。与亲戚交往的生活故事,我写过《600只小鸡不见了!》《鸡蛋!鸡蛋!》等多篇文章,有的在《新疆网信》(2018年9月)等杂志发表,有的通过朋友圈传播。<br></h3><h3><br></h3><h3>民族情深的感受和体验还来自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援疆两年,我所在的两个部门的副手都是维族美女,热情豪爽中透着善良敦厚,颇易相处,单位还有几位维族同事也相处甚洽。</h3><h3><br></h3><h3>我还曾在陌生的哈萨克老乡家里受到款待。2018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几位援友到南山徒步。偶然来到大山深处一户哈族老乡家,想看看他家情况。独自在家略懂国语的女主人弄清我们来意后,马上端出热腾腾的奶茶以及奶酪、小油饼等多种食品,接着打电话让从小学习国语、刚刚大学毕业在镇上工作的女儿回家招呼我们,并主动拿出民族风情的衣裙和皮帽让我们穿戴起来拍了许多照片,还要煮羊肉留我们吃午饭。我们临走时想留点钱以示谢意,女主人却坚辞不受。</h3><h3><br></h3><h3>新疆有四十多个民族,和民族朋友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让我收获了民族情谊,也体会到民族团结对于祖国的意义。2019年,以“同心同力援疆情 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新春联谊会,邀请了40多户亲戚同贺新年,我应节目组之约,写了入疆以来的第二篇长赋:《民族团结赋》(2019年1月27日《民族团结一家亲》节选刊发。<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Pl1FF7WOGFB_7jtvGEGy1A"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网页链接</a>)。晚会现场,这篇赋作为九援二班政法班的代表节目,由全国改革人物库尔班校长和他的女儿、喀什岳普湖小亲戚努热曼古丽,政法系统三位援友一起朗诵。</h3> <h1>  <font color="#b04fbb">援友共勉&nbsp; 奉献边疆</font></h1><h3><br></h3><h3>就在几天前的7月12日,九援人参加了席世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这位七零后援友是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干部,担任于田县招商局副局长。从渤海之滨到昆仑山下,跨越万里,只为履行一份庄严的使命。2019年1月6日,席世明在帮助企业装运了30多吨农产品后,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8天后去世。从患病到去世期间,自发到医院探望或以各种形式转达慰问心意的维吾尔族老乡多达千人。事迹报告会后,心情沉重悲痛的援友写诗悼念亲爱的战友。人民教育出版社援疆干部狄国伟写道:</h3><h3>“世间有爱踏边途,</h3><h3>明志忠诚留妇孺。</h3><h3>功名只向马上取,</h3><h3>真是英雄一丈夫。”</h3><h3><br></h3><h3>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年援疆一生情。说实话,离京援疆的工作中除了收获、成长和历练,也有困惑、辛苦和疲惫,但在我身边,有很多像席世明这样的援友,兢兢业业地在援疆岗位上默默奉献。我居住的援疆楼有二百多位援友,但很多援友只能在餐厅吃饭时匆匆一见,有的援友两年住一个楼还从未谋面,只能通过共同的微信群,偶尔看看大家出差途中、结亲期间、加班值班现场发来的图片。</h3><h3><br></h3><h3>特殊地区、特殊时段、特殊任务,援疆干部和当地干部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对九援人来说,加班是常态,周六不休息很正常,周日也是正常不休息。负责九援医疗卫生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这批援疆干部身体素质有点差,不到半年医疗费就达到了前些批次的基准线。</h3><h3><br></h3><h3>玩笑中透露着的其实是心疼和关切,也是九援人工作生活状态的另一种形态的反馈。但即便如此,工作的标准不能降低,援疆的热情不能减退,取得的实效不打折扣。九援人中,有主动请缨到南疆农村做第一书记的,有勇于担当选择从机关到乡村小学支教的,有为了救治病人方便将宿舍安在病房的,有已经决定将工作手续从北京调到新疆紧缺岗位的……</h3><h3> </h3><h3><br></h3><h3>援友中流传一句话: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在我看来,这情,因共勉而更深沉,因担当而更隽永。</h3> <h1>  <font color="#b04fbb">结&nbsp;语</font></h1><h3>再有一年,三年援疆生活就要划上句号,除了有效合理地规划一年内的工作,我也开始反思总结沉淀这两年的所见所感所思所得。</h3><h3>&nbsp;</h3><h3>每当翻阅在新疆的照片和文章,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初次抵达新疆时的场景:2017年7月30日正午时分,两架自北京起飞的专机平稳降落乌鲁木齐机场,走出舷梯,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欢迎横幅和柔软的红色长毯。那是我第一次在机场走红毯。那一刻,心底涌起的除了激动还有奉献边疆的豪情。</h3><h3>&nbsp;</h3><h3>这份豪情壮志,我在边疆大吏左宗棠“守边疆以利京师”的智识中可以感受到,在林则徐“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中也可以感受到。虽不能创建先贤志士们的伟业,但作为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肩负中央领导的殷殷嘱托,带着亲人朋友的深深期盼,体会新疆人民的浓浓热情,我唯有“不忘援疆初心,牢记支边使命”,才可不负光阴不负真情。</h3><h3>&nbsp;</h3> <h3>附注:2019年7月17日《新疆日报副刊·宝地》摘要刊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