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印象(二)

刘晓红

<h3>  今天要返程了,可是还有好多美景都没顾得转一转,看一看。两傻一商量:抓紧上午时间在市内溜达一圈。</h3><h3> 我们这些生长在江边的人,对汉江那是情有独钟,百看不厌。这不,一大早我们俩再次来到江边。</h3><h3> </h3> <h3>  因为下雨,今天江边没有晨练的人们。没有看到晨练的人,我有点小失落。</h3> <h3> 雨天的汉江烟雨蒙蒙,很有诗意。如果我是诗人,那必定会有一首好诗出炉。😂</h3> <h3>  出门我最喜欢跟当地人聊天。这不,我就和这个打红格子伞的大哥聊起来啦。他告诉我:八月份到汉中四桥,将会看到湿地公园的各色芦苇,那芦苇荡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游客。说罢,他还顺手指了指四桥的位置。我问他:汉中在安康的上游,安康的江面就没这么宽,为什么这个地方的水位如此之高,江面如此之宽?他说:这是三桥那儿有闸门,把江水堵在这儿了。我又问:发大洪水时,水位一般在哪儿,他也详细介绍了。……汉中江边规划科学美观,适合锻炼、遛弯。我有点喜欢这儿。</h3> <h3> 在携程网上查我们住的宾馆离拜将台只有二三百米,看着这么点远,我们决定步行去。听前台说出宾馆,向右二十米进入巷子直行即可,路线这么明了,我们连导航都懒得用的。谁知道这一路我们真是践行了“路在嘴边,路在脚下”的方针。一路走,一路问。感觉问了好多人,走了好久路,在快要放弃时,忽然看到前方的拜将台。欣喜若狂。</h3> <h3> 买了门票,我们进入拜将台。</h3> <h3> 大汉将军韩信的雕塑巍然屹立。前来参观的人不由得心生膜拜。</h3> <h3>  这段文字很好的介绍了韩大将军。</h3> <h3>  拜将台周边的景色很迷人。看,某人笑开了花儿。</h3> <h3> 某某人,你在高兴啥呢?是不是没有依靠导航,自己个儿问路问到这个地方,很有成就感?😄</h3> <h3> 即将出拜将台的大门,我看到了这几句话。觉得有点意思,就拍下来了。</h3> <h3>  离开拜将台,我们打的来到汉中博物馆。</h3> <h3>  二傻到此一游纪念照。😃</h3> <h3>  看文字,知道我们到了什么馆了?馆里供奉着各路神仙。我的文字不生花,不敢亵渎神灵。</h3> <h3>  出了道教道藏馆,我们又来到书法绘画馆。说实话,我们在这儿看得出人家写得好,画的好,却说不出好在那里。</h3> <h3>  因为不在行,也就匆匆一瞥。</h3> <h3>  看了我的《汉中印象一》就知道这是什么。</h3> <h3>  在博物馆,这个小孩很活跃,忙着拍,转着拍。</h3> <h3>  出了展馆我才看到这个介绍。</h3> <h3>  参观完博物馆,十一点五十了。因为要赶一点火车,我们得找个吃的地方。吃饱喝足走,才对得起汉人老家这个称谓。</h3><h3> 一出博物馆大门,就看见对面马路里有宁强麻辣鸡,离麻辣鸡二十米的地方就有一家张明富米皮店。买了半只麻辣鸡,然后提着麻辣鸡来到张明富米皮店。</h3><h3> </h3> <h3>  先来两碗菜豆腐,止渴解馋。</h3> <h3>  再来两碗正宗张明富米面皮。</h3><h3> “呲溜、滋溜……”,不到一会儿面前的美食干掉了!</h3><h3> 结账时,我们还买了几斤宁强核桃馍带回家。</h3><h3> 真好!来时我们吃了汉中的米面皮,走时我们又吃了汉中的米面皮,每一次都那么好哦!</h3><h3> 现在我忽然明白了汉中面皮跟其他的面皮最大的不同:其他地方的面皮吃完后,嘴里臭臭的,要臭好长时间。而张明富的面皮吃时满口香,吃后满嘴也是香的。</h3><h3> 此次汉中之行,来回三天,时间仓促,印象浅薄。不足与外人道,我就与圈里人道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