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诗词楹联本是传统国学表现形式之一,只是现在的生活工作节奏把它疏远了;文字本来是单薄的,但文字组成的意蕴超越了文字本身的力量。</p><p>年逾古稀的老师一副楹联在内江市大洲广场西边长廊面世,虽仅十个汉字,却以为其中大有深意。</p><p>联曰:阁映三春景 廊凝九子心</p><p>上联解读:大洲广场与西林寺隔河相望,始建于南宋的“西林寺”本是内江历史悠久的名胜,相传诗仙李白“送友人”诗:</p><p>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p><p>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p><p>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p><p>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p><p>作于西林寺山上,故修建“太白楼”以示纪念。于内江有年岁的人大多知道,今天巍峨的太白楼已非昔日太白楼;昔日太白楼最多称为“阁”,尽管也是现代建筑,但或许更接近历史建筑的真实。</p><p><br></p><p><br></p> <h3><br></h3><h3>随着内江城市建设发展,在天宫堂处宏伟的拦河大坝拔地而起,昔日湍急的沱江河水在城区段一下子驯服了,河面水平如镜,亦以“甜城湖”自喻;在环境日益恢复的今天,沱江河水绿如蓝,将沿河楼台景致倒影于“甜城湖”中已成为沱江河水在城区段的本职工作。一个“映”把大洲广场两岸名胜、风景与甜城湖的的环境用一个动词做了清晰描述。</h3><h3><br></h3><h3><br></h3> <h3>“三春景”,本意可按传统对春季划分为“孟、仲、季”三个时段来理解;大洲广场的花草树木本就是应对四季常青来栽种的,作者在此用“三春景”代指四季、四时之美景。倘若我们发散联想:“三春景”亦可泛指:人民生活如春之繁华绚烂、国防建设如春之昂扬勃发、祖国发展如春之生机盎然、新时代的祖国如春之生命力强盛……</h3> <h3>下联解读:世人皆知龙生九子,大洲广场地板上刻出来九子的名字和肖像;长廊本也建在广场之上,“廊凝九子心”本也是应景之作。但联想字词与历史,这五个字更有想象空间。<br></h3><h3>九,本是数字,古代汉语里亦可取“多”的含义;“子”的多重含义中,亦有多人的意味;“凝”取凝聚之意;“廊”本意指有屋檐的过道、通道,现实里且多于“长”联系在一起。谓之应景,实为写实;谓之深意,实谓深远。廊阁本建筑,皆为古人建筑智慧;今日喻之:是中华传统文化代表,延伸理解为中华悠久历史。用“廊阁”寓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用“九子”象征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心”即指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人心。故我们可以把下联理解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凝聚起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人心。下联的含义可谓更加丰厚、更加富于想象空间,反映出作者胸怀的宽广深远。</h3><h3><br></h3> <h3><br></h3><h3>诗词楹联于今天本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体现与体验,而在美好生活的背后,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思考、可以想象的空间。正是这些可以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让诗词楹联这种载体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也让诗词楹联承担起传承我们民族文化与希望的责任。</h3><h3>我想:这也许是老师在我们少不更事的时候,课堂上想讲而没有讲的文字的厚重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