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文字:和平</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唐晓铭《知青大团圆》相册、和平.网络</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和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深情纪念赴逊河插队落户五十周年!</b></p><p><br></p><p><br></p> <h3>2016年6月26日,逊河三队知青在重庆路清风茶室欢聚,这是与会知青集体合影。</h3> <h3>2018年5月20日上午,逊河三队知青在九江路中福大酒店一楼茶室聚会,作者因病未能参加,深感遗憾!</h3><h3>这是与会知青中69届知青与当地知青(后排右三)、北安知青(后排右二)合影。</h3> <h1> </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献给我的同龄人――</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69届知青战友 </b></h1><h1><br></h1><p><br></p><p>他们是谁!</p><p>他们是和老三届一样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他们是和老三届一样与共和国共沉浮同命运的一代人;他们也是共和国最后一批中具有理想、主义、精神的一代人;他们和老三届一样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他们是知青中只有小学文化知识的一个特殊群体――69届知青!</p><p><br></p><p>69届在上海教育史上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群体中的其中之一。“就近入学”,无课程设置,无正规教材,无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校时间最短,教育质量最差,无毕业证书(小学、中学)。毕业分配“一片红”,除有医院证明有残疾,有疾病不适合去农村务农的人员外,全部下放到农村、边疆,屯垦戎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老三届”毕业分配相比较,66、67两届是“四个面向”,68届虽说也是“一片红”,但好歹还有参军入伍,到部队锻炼保卫祖国的机会。但到了69届毕业什么面向都没有了,只有“一片红”面向农村、面向边疆插队落户、屯垦戎边。这就是69届作为特殊群体的时代概括和时代烙印。</p><p><br></p><p>我虽是70届毕业生,但我提前辍学,于1970年4月18日与69届校友共赴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公社逊河三队插队务农。在北大荒逊河的黑土地上与68届、69届知青共同战天斗地,共同生活,共同成长,一起度过了刻骨铭心的八年知青岁月,所以我也可算是69届知青中一员。花甲之年,当我们重温美好的青春岁月,仿佛就在昨天,怀念的思绪始终在诠释着那不平凡的岁月。我虽文化程度不高,知识含量低,不善写文章,但我还是想拿起笔,写一篇赞美69届知青文章。以此纪念我与69届知青在北大荒黑土地同甘共苦的知青岁月,纪念我与69届知青下乡五十周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h3>这是参加聚会时,作者(70届、右三)与凉州中学69届校友知青的合影。</h3> <h3>凤城中学69届校友知青合影。</h3> <h3>靖南中学69届校友知青合影。</h3> <h3><br></h3><h3>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不需要任何人唤起,因为经历者都已铭记在心。在那记忆深处,在那逝去的岁月里,千万知青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为之奋斗的土地和那里的人民。</h3><h3><br></h3><h3>69届知青是经历了风霜雪雨的花,69届知青是能在任何地方都能绽放的花。69届知青与老三届知青、70届知青一起共同承载了一段历史,酝酿了一种生命,她是血色浪漫,开遍了崛起的中华。知青已成为历史的概念,但知青的故事永远可歌可泣,动人心弦。知青永远是我们经历上山下乡这一代人的时代符号!</h3><h3><br></h3><h3>69届知青与老三届知青共同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他们共同拥有那段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永远铭记在每位69届知青的心里,那是他们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h3> <h3>逊河三队卢湾区68届老知青集体合影。</h3> <h3>69届知青合影</h3> <h3>68届女知青合影</h3> <h3>作者(右一)与68届老知青合影</h3> <h3><br></h3><h3>少儿时代,他们的生活充滿理想和欢乐,红领巾至今还是他们的骄傲,雷锋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们虽然忍受了自然灾害的饥饿,但他们仍高亢地唱着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依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这是在五星红旗下被共和国精心培养而极富理想的一代,顽强、勇敢、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贯穿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中。“文革”的兴起,迫使他们中断了学业,无法继续学习文化知识。还好,他们正规地学完了小学六年级文化知识,到小学毕业,达到了小学文化水平。</h3><h3><br></h3><h3>进入中学,教育秩序已被彻底打乱,学校无正规教材,无课程设置,无正常教学秩序。在校二年多时间里,“斗、批、改”成了学生的主课,各种内容、形式的游行,各类大批判文章成了学生的作业。在中学里,他们没有学到系统的初中文化知识,到毕业,他们的文化知识依然还是停留在小学的文化水平上。</h3><h3><br></h3> <h3><br></h3><h3>中学毕业,本应继续接受教育的他们,因国内外形势的需要,除了残疾、有疾病不适合农村务农的同学,全部“一片红”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有部分同学被分配到了祖国黑龙江、云南的军垦、林场、农场、插队屯垦戎边,部份同学被分到了安徽、江西农村务农,还有部分同学自寻出路,到老家插队务农。</h3><h3><br></h3><h3>69届的知青们在逆境中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他们与老三届知青一样,屯垦拓荒,伐木植林,修桥筑路,教师育人,抢险救灾,传播知识,为改变落后面貌,曾经造福一方。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四季轮回,一年复一年,69届知青经受住了艰难生活和繁重体力劳动及枯燥的业余文化生活的考验,锻练成为当地农村、农场的劳动生力军和传播文化知识与科技知识的桥梁。</h3><h3><br></h3><h3>他们的知青历程,是一本生动、复杂、坎坷的书,这里记载着他们69届知青一代人的欢乐和痛苦,汗水和泪水,他们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和广阔的农村天地。固然,上山下乡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格局,让他们品尝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但,他们可以说无愧于那个时代,可以豪迈地说:中国历史上厚重的一页,那就是不能忘怀的一代人――知青!他们69届知青就是知青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这一代人曾共同支撑起了共和国大厦!</h3> <h3>这是在1970年4月18日上午,在当时的北郊车站,作者登上北去的专列,在窗口与送行的父母親,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同学告别!向上海告别!</h3><h3><br></h3><h3>作者原为70届学生,提前辍学,在1970年4月18日与69届学生一起赴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公社逊河三队插队务农。</h3> <h3>这是在集中地点,作者与同去黑龙江插队务农的四名凉州中学69届同学的合影。</h3> <h3>这是登上专车前往北郊车站时合影。</h3> <h3>1970年4月18日上午,凤城中学69届知青在开往北郊站的专车上向欢送群众挥手告别。</h3> <h3>靖南中学69届知青,在专车上向欢送群众挥手告别。</h3> <h3><br></h3><h3>到了知青返城年代,他们69届知青带着疲惫的身心,沧桑的容颜,终于回家了。他们又回到了起点,开始了人生旅途上的新征途,但是这一切有多难啊!因为69届知青文化层次低,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没有技能专长,所谓的含金量很低、非常轻,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没有他们的生存空间。有部分知青返城后顶替父母进了企业,他们中间还有大部分人被分进了街道办的生产加工组(作者于1978年6月病退回沪后,就分配到街道生产组),工资每天九角,生活艰难,难以想像。艰难的起步,让他们感到了生存的压力,一切都要靠他们重新开始。</h3><h3><br></h3><h3>他们开始了人生又一次拼搏。他们既要工作,又要重捧书本追文凭,还要照顾家庭和老人。在企业车间、商店、医院、学校等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他们69届知青不知疲倦的身影,都能看见他们自强不息地工作着,学习着,生活着。起跑线上,他们是拼命追赶时间的一代人,成家立业的每一步,都记载着他们的艰辛。靠着苦难的磨砺,他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因为他们知道生活不相信眼泪,他们坚强地做到了平凡之中不平庸,因为他们是经过磨砺的69届知青。</h3> <h3>逊河三队69届女知青(靖南中学)持枪照片</h3> <h3>逊河三队69届女知青在雪地里进行机枪训练。</h3> <h3>逊河三队二名69届女知青在金训华烈士墓前站岗。</h3> <h3><br></h3><h3>在壮年时刻,他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生活重任,拼搏了几年后,他们的工作、学习、经济都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企业改革,把他们逼到了内退待业,协保买断,下岗失业(作者于2002年协保下岗,04年因病切除部分肺叶,经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提前退休,刚滿50岁。),无经济收入<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生活绝境。但,他们是知青,他们还有什么酸甜苦辣没有尝过?他们没有被生活重担所压垮,他们挺起脊梁,挺过来了!他们69届知青与老三届知青、70届知青一样,为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他们与1700万知青一起成为了共和国大厦的支柱!在逆境中,他们毫不气馁,艰难地再就业,再创业,顽强在经济市场上闯荡,抒写着他们新的人生。在无数个极其平凡的岗位上,甚至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默默地拼博着、工作着,吃苦耐劳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因为他们曾是一名知青,一名69届知青!</span></h3><h3><br></h3><h3>69届知青是坚强的。从那个蹉跎岁月走过来的知青,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也积蓄了力量。艰苦曲折的经历,教会了他们宽容、珍惜、感恩、坚强自信、拥有梦想,付出力量在磨难中奋进,在挫折中前进。他们的身上与老三届知青一样,有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他们与老三届知青、70届知青、72届知青一起共同创造树立了一种时代精神――知青精神!是知青精神支撑着他们走到了今天,同时,知青精神也铸就了这一代人真诚、善良、坚忍不拔的品格。有知青这碗苦酒垫底,他们人生的态度就会永远乐观向上;人生的追求就会永远积极进取;他们的歌声就会永这那样高亢悠远,深厚而深情;经历过风雨就会出彩虹,知青的诗永远是那样荡气回肠,大气悲壮!</h3> <h3>逊河三队知青记念下乡三十周年,聚会时集体照</h3> <h3>这是逊河三队部分知青与二位上海下乡干部(前排中间)的合影。</h3> <h3>逊河三队知青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话中,共有七对知青产生了爱情,喜结连理。这是其中四对知青夫妻的集体合影。</h3> <h3><br></h3><h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但更有一代知青为共和国拼搏奋斗的光辉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知青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有过那段经历的知青,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h3><h3><br></h3><h3>在历史的长河中,八年仅是一瞬之间,如一朵浪花稍纵即逝。而对我们知青来说,八年的知青时光却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波折、最难忘怀的一段岁月。</h3><h3><br></h3><h3>知青岁月虽然艰苦,却也弥足珍贵,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有绝处逢生意志的锻炼,也有飞扬难忘的青春,我们一起流过汗,流过泪,酸甜苦辣我们一起品尝过!农村、边疆的田野记载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广阔天地锻炼了我们成长的意志;黑土地熏陶磨砺了我们坚忍的魂魄;时代赋予我们一生的财富;知青岁月凝结了我们一生的情谊!</h3><h3> </h3><h3><br></h3><h3>这段知青岁月苦涩而存甘甜,遗憾而又激动,这杯回忆的酒,唯有亲历者,才知其中味!回忆往事时,大多数知青不会说出一个“悔”字!,</h3> <h3>逊河三队女知青在知青宿舍前合影。</h3> <h3>逊河三队女知青在进逊河大街公路牌楼前合影</h3> <h3>68届老知青纪念下乡四十周年合影</h3> <h3>半个世纪的爱情!</h3> <h3><br></h3><h3>在忙碌中还没来得及与昨天说声再见,我们已经退休,而且,我们都已申领了老年证,进入了老年人之列。大彻大悟啊!<span style="line-height: 1.8;">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来,遥远和现实是那么容易相逢。回首往事,我们值得庆幸,一路走来两段风景;退休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风雨之路;退休后,是改革开放的锦秀前程。当然,努力中也有磕磕碰碰,但我们也分享了丰硕的成果。</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69届知青,不经意之间就到了“随心所欲”的年龄,如今已经六十六岁了。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已有了皱纹和白发,容颜已变,升级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准老人,走近了夕阳。让我们放下昨天,云淡风轻,珍惜现在,是我们的共同行动:</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六十六岁,是激情岁月的重新起步;</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六十六岁,是幢憬未来的黄金岁月;</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六十六岁,我们昂首阔步,依旧意气奋发;</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六十六岁,我们豪情满怀,依旧朝气逢勃。</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往事随风去,那段知青岁月刻骨铭心,虽会时常想起,但我们不会沉浸在过去。我们要开始奔向新生话,再次扬起风帆去创造快乐,寻找快乐!</span></h3> <h3><br></h3><h3>时光飞逝如流水,弹指挥间半世纪,知青已成为历史。知青的岁月是艰苦的,知青的生活是简朴的,知青人生是难忘的。苦难不能被赞美,历史不能被忘记,知青不能被忽略。他们69届知青是与老三届知青同一代人,参加了把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历程。他们69届知青是无愧于伟大祖国的一代人,他们是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是值得后代尊敬的一代人!</h3><h3><br></h3><h3>祝福共和国最特殊、最坚强、最崇高,最具有奉献精神的一代人――知青!!!</h3><h3><br></h3><h3>祝福共和国知青大家庭中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特殊群体――69届知青!!!</h3><h3><br></h3><h3>祝愿并肩战斗、同甘共苦的逊河三队69届知青晚年生活身体健康!幸福快乐!</h3><h3><br></h3><h3>祝愿并肩战斗、同甘共苦的逊河三队68届知青晚年生活身体健康!幸福快乐!</h3><h3><br></h3><h3> 2019年7月18日</h3> <h3>2018年5月,逊河三队原部分上海知青赴第二故乡――逊克县逊河公社逊河三队参观访问时与部分乡亲合影。</h3> <h3>回访的上海知青与逊河三队老队长夫妇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