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经验 实用——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独木成林

<h1>  《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美国的某杂志评为自1906年以来学校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两本著作。西方学者称此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为不朽的教育瑰宝,它集中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听过很多研究教育的人推荐,《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践教育、研究教育的人必读的一本书,可谓是现代教育的基石。</h1><h3></h3> <h1>  首先,毋庸置疑,杜威非常厉害。<br>  杜威是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美国最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仅从这三个“家”来看,仅仅想通过一本书来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肯定是异想天开。我们可能首先会问,这“实用主义”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冯友兰总结的实用主义主要观点最为简洁明了。在《三松堂自序》中冯说:“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至于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怎么说,人们总是不能走出经验范围之外而有什么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经验。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于经验的一种解释,对于复杂的经验解释得通。如果解释得通,它就是真理,对于我们有用,即有用就是真理,忽略所谓客观的真理。(360百科)</h1><h3></h3> <h1>  所以我们看,实用主义强调“经验”和“实用”。这就不难理解我们常听见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简洁表述,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生命的哲学含义联系起来思考,就不难理解了,杜威说:“生命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命。”用教育的术语来说,(1)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过程之外不存在目的;(2)教育过程是一个持续重组、持续建构和持续转变的过程。从这一教育的“本质”看,很多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确实是这样做的。所谓外在的目的、目标、知识等等,根本不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br>  译者陶志琼教授在导读中指出,杜威教育理想的蓝图,是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即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构设的,是为培养出适应这种民主主义社会的生活者而构设的。所以,与其说杜威是一个儿童中心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一个社会中心论这更为恰当。哲学家,又身为教育家,看来都想将思想用来改变社会、人类和我们的生活。无疑,个人觉得这种蓝图是会让个体的“现代人”幸福的。</h1><h3></h3> <h1>  陶志琼教授引用了美国实用主义研究的学者约翰.麦克德默特教授的话,说,如果对杜威毕生所从事的探究工作用比喻方式进行形容的话,杜威哲学就是一张苦心经营的、精心编织的蜘蛛网。杜威本人对这张网的接头、支点、轮廓和面貌等也许了如指掌,他自己可以在这张网上轻盈地上下翻飞、进出自如。然而,那些力图穿过这张大网绘制出路线图的人往往面临着被他永久粘住的危险。如此可推,我们很多普通读者、包括一些普通的学者、专家,根本就没读懂、没读透“杜威”。所以,陶志琼教授也说道,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探究是无止境的。<br>  以上是对这本书的地位、作者介绍、基本思想概览与一些评论。真正要有感受,正如杜威的哲学一样,必须自己阅读,才会从这本书中找到们心中的“实用”的“真理”。</h1><h3></h3> <h1>  来看看该书各章节的题目:1.教育是生活的必需品。2.教育具有社会作用。3.教育作为指导。4.教育即成长。5.准备、展现和形式训练。6.教育即保守与进步。7.教育中的民主概念。8.教育的目的。9.以自然发展和社会效能作为教育目的。10.兴趣与训练。11.经验与思维。12.教育中的思维。13.教学方法的性质。14.教育内容的性质。15.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16.地理和历史的意义。17.学习课程中的科学。18.教育的价值。19.劳动和闲暇。20.知识性科目和实用性科目。21.自然科目和社会科目: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22.个人与世界。23.教育与职业。24.教育哲学。25.知识论。26.道德论。从这些题目看,似乎不太难。但要读“明白”,真的是需要很好的“哲学”功底,因为杜威本身是哲学家,语言非常抽象、概括、凝练,极富逻辑,仅仅想理解字面意思,都很难,更不要说体悟更深层的意思了。看来,要读“懂”这本经典,还需要更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积累。“啃”了几天,剩下的一百多页,只看了各章后面的“总结”,于我来说,实在是很难。没有一些追求理智和深刻的读书趣味,大概难以坚持。<br>  暂且束之高阁,留待以后再读。读书须 循序渐进,虚心涵泳,此话不假。</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