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芳华——怀念共和国一个时代的青春

小城故事

<h3>  电影《芳华》像一只无形的手拨动了我心灵的琴弦,心灵的颤音如同银盐中的胶片,将隔年的灰尘轻轻拂去,我的回忆随之显形愈加清晰可见,终于,在今年春天我决定拿起相机去重拾这段难忘的青春年华……。</h3> <h3>  我的家乡蒲城县位于关中平原的北部,城西十多里处有一条河叫漫泉河,河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干枯了,“漫泉秋月”曾是蒲城著名八景之一,传说她的源头是西禹路桥头南边一个半亩大左右的泉眼,源源不断的涌出清澈的泉水灌溉着下游贾曲乡一望无际的苇子园,有了她的滋润贾曲苇子长的格外粗壮茂密,故方圆百里有“贾曲苇子赛竹竿”之说。</h3> <h3>  我没有见过她波光粼粼、秋月倒映、芦花飘飘的美丽景色,记忆中的漫泉河只是一条连绵南北十多里干枯的深沟。</h3> <h3> 上个世纪真正让这条深沟出名的不是那条干枯的河,而是驻扎在这条沟中的一支英雄的部队——84807部队,国际主义英雄罗盛教就出自这支部队。</h3> <h3>  </h3> <h3>  这支部队从1970年5月入驻蒲城到1998年10月撤转为预备役期间为蒲城人民的抢险救灾、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整整一代蒲城人的记忆,我至今还记得85年冬部队上老山前线时蒲城人民沿途几十里挥泪送别难舍难分的情景,这感人的场面成为了我对冬天最深刻的记忆。</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河沟的东岸有一所“漫泉河中学”,是当年为了解决附近老百姓和部队子弟上学难而兴建的,部队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援,几乎所有的建材都是部队派军车运送的,当时教育局抽调我的父亲负责学校的基建,所以经常去部队来联系车辆派送物资。<br></h3> <h3>  我当时大概六、七岁的样子,最高兴的事情是跟着父亲去部队汽车连要军车去拉建材,因为晚上回来可以在军人俱乐部看电影看部队文工团的演出,大都是男孩子喜欢看的战斗片《南征北战》《英雄儿女》《渡江侦查记》……由于当时新片上映部队要比地方上早半年左右时间,这也成了我常常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h3> <h3>  如今沟里部队的各个军营经过三十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已破烂不堪、面目全非,只有军人俱乐部还依稀保持着当年的模样,透过上面陈旧的壁画和锈迹斑斑的标语仿佛能看见整体化一的部队像一座移动的长城从远处走来,仿佛能听见靶场清脆密集的枪声和嘹亮的军号声在沟里回荡着……。</h3> <h3>  1998年,部队撤转,发生在里的一切,如同我的芳华一般尘封远去,却随着我那不曾磨灭的记忆而愈加浓烈……。</h3> <h3>  衷心的感谢拍摄当中提供场地、服装、道具和所有热心帮助的朋友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