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与TQ-16计算机的往事!

孙宝佃

<h3>  </h3><h3> <b><font color="#167efb">单位要求,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老照片文章,本文就是完成的家庭作业!</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 今天,原江汉测井研究所退休职工张义全老专家突然发来一张老照片,看之特感亲切,那是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照片,照片中分别是张义全、黄雨祥和何秉均三位老计算机专家,照片里他们正在修理286计算机,那是当时最高档机器,由此,让我回想起他们以及286计算机之前的TQ-16计算机故事。</h3><h3> 八十年代初,江汉测井研究所购买了一台TQ-16大型机,那时物探处有台150大型机,TQ-16便是江汉油田第二台高档科技产品,计算机安置在一排神秘的平房里。无论春夏秋冬,进入者都得穿件厚实棉大衣,过二道门槛,机房里整个房间排满着叽叽咋咋发声的一排排机柜,机器板子上一排排小指示灯流水般煽动着光芒。</h3><h3> 1982年年底,我第一次进入那个机房,顿时感到眼花缭乱,不知所然。国产计算机真够大的,占了整个大房间,有7、8位从北京15所调过来的专家伺候着,张义全、黄雨祥和何秉均就是其中三位。计算机没有一个完整的操作显示屏,这些专家就靠按一排排指示小灯来发指令。看着张师傅和黄师傅飞快的安指,调动着这庞大的计算机,让我十分敬畏。难怪平时所长对他们谨小慎微、备加尊敬,原来他们竟有这大的本事,掌握着这神奇的二进码指令操作技术。读这些指示灯,我像读着天书。机房的师傅们分工十分明确,按指令操作的,管外设打印的,负责磁带和磁鼓的,各司其职,泾渭分明,他们把持着每一块神秘的天地。</h3><h3> 因为机房冬暖夏凉,像个宫殿,又是高新技术,所以引得领导子女和关系户的亲眯,但这需要所长同意,一时间,机房成了热地,大家都想争相把子女安排进“宫殿”去。</h3><h3> 那时,凡上面来了领导和贵客,所长定会带他们“进宫”参观,从中赢得一些自豪和快感,平时,机房里也总摆着若干张计算机绘制的测井综合成果图,供来者参观。若有更高贵客人来,现场直接绘制,他们看过后,自然便说:“高科技,物有所值,物有所值!所值了!”,所长在旁边满足地哈哈大笑着。</h3><h3> TQ-16靠穿孔纸带编码输入,每个英文字有一组数码,若要调试错误就得查码孔,补码孔。机房外有三位女孩负责穿孔,她们练就的水平基本可以神速盲打,记得一次,有个女孩边打边拿起勺子喝着鸡蛋汤,丝毫没影响穿孔速度,我思想着她这样没去学弹钢琴真是可惜了。看着她边喝蛋汤边穿孔的景象,我心想:以后要是找了个这样的媳妇,得用粮票把鸡蛋换得多多的。</h3><h3> 后来,我学了一阵TQ-16机的ALOG计算机语,最终也没有在那个计算机上编程过一个软件就直接进入了微机的286时代。TQ-16就被微机革命掉,当作旧铜烂铁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北京15所来的专家们也开始了微机时代,从286、386、486、586一起走入到工作站时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