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看五千年华夏文明

翠兰

<h3>  悠悠的驼铃声,一摇一晃,撞击着古墙,穿梭过老街。这悠扬的铃声携卷着尘土,飘飘荡荡,散落在几百年前的山西大地上。</h3><h3> 一位头戴瓜皮帽的商人,轻轻拍着载满货物的驼背,迈着轻快的步伐,踏着青石板路,向着远方出发。</h3><h3> 望着那古老的街道,我的思绪飘向数百年前那片热闹非凡的土地。在中原鼎盛时期,这片坚韧的土地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商帮之一——晋商。</h3><h3> 晋商不仅开创了诚信为本的晋商文化,还创造了代表北方民居特色的大院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h3><h3> &nbsp;</h3><h3> 王家大院坐落在山西晋中灵石县静升镇,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所建。民间素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王家大院因其庞大的建筑规模,深邃富丽的䢖筑装饰在大院文化中独树一帜。</h3> <h3><br></h3><h3> 王家大院建筑古香古色,院落一百余座,房屋一千余间,依山就势,布局有序。站在王家大院外,望着高大的门楼,能感受到古老的大商家族带来的震慑与威严,城墙依山坡绵延而起,城内层楼叠院。东大院为高家崖,西大院为红门堡,各个院落互相连通,又可独立成章。</h3><h3> &nbsp;</h3><h3> 徜徉于王家大院的每一个细节里,我始终相信,静升王家的辉煌不是偶然的。在那一座座崛起的大院里面,有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民族之魂。</h3> <h3><br></h3><h3> 王家大院开放至今,赢得了“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的紫禁城”等诸多美誉,这些美誉对于王家大院来说,当之无愧。</h3> <h3><br></h3><h3> 走进王家大院这座老宅后,我突然相信,它就是上天赐予灵石这块宝地的一卷奇书,如同天降瑞石一样,灵石人尽得上天的垂青。</h3> <h3><br></h3><h3> 从老宅的第一块砖算起,这部奇书应该有300余年的历史了。300余年的岁月流转,足以改朝换代,足以沦海桑田。然而,这部厚重的书静卧在时光里,任你翻阅,任你解读,一尘不染,隐于乡间,老宅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时光总是不肯停下来。我不知道,读懂它的能有几人,或许檐下的燕子能懂,阶前的小草能懂?</h3> <h3><br></h3><h3> 庭院深深,步履匆匆,我行走在似懂非懂之间,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行走在梦幻与清醒之间。</h3><h3> 我醉了,醉于一块砖的今生,醉于一片瓦的前世。</h3> <h3><br></h3><h3> 走进一扇门,又是一扇门;走进一个院,又是一个院。</h3><h3> 一副副楹联、一块块匾额、一件件雕刻作品上,作为“齐家”精要的言语,国学文化的光辉闪烁在王家的角角落落,让子孙耳染目濡,时刻铭记,让我们明辨善恶、知晓是非。</h3> <h3><br></h3><h3> 老宅作为北方民居的杰出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艺术宝库,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正应和了居住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结合。</h3> <h3><br></h3><h3> 老宅的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可谓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难怪有诗曰: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正是它们与整体建筑的天作之合,才使王家大院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使建筑的官气、文气更多于商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h3> <h3><br></h3><h3> 王家何以会百年兴盛,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三个人:一个是静升王家的开山鼻祖王实,以实持家,以实兴家,以实留名,仅靠卖豆腐就夯实了王家的百年根基;另一个是王谦受、在国家危难之际义捐24匹好马,为国立下赫赫功勋,也为王家创出一条兴盛之路;还有一个就是王梦鹏,其“孝、义、书”集于一身,一生行义举,为善事,研书法,不求闻达于诸侯,只留美名于乡野。</h3> <h3><br></h3><h3> 王氏家族正是有了这样的榜样,才使得王家经久不衰、名士辈出。一 个建筑的“王”字和自身的“王”字天人合一,相得益彰,成就了王家,让王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独领风骚,笑傲天下。</h3> <h3><br></h3><h3> 王家大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一个家族的悲悲喜喜,一个朝代的起起落落。这座建于康乾盛世的豪华宅院,印证了王家的辉煌、晋商的辉煌。300余年之后,人去屋空,曲终人散。当王家最具代表人物王梦鹏的“孝义坊”被其后人以2000吊钱出卖后,王家的富贵早已化作浮云一去不在。</h3> <h3><br></h3><h3> 透过一座座叹为观止的深宅老院,我触到了王家的百年之魂。</h3> <h3><br></h3><h3> 王家大院满载着王氏家族的兴衰哀叹,它的年代风华,长存在历史的长河中,镌刻成永恒的记忆。肃穆高大的王家大院,静静地在晋中大地上看过往商客,任岁月沉浮。</h3> <h3><br></h3><h3>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如今,再不见王家的银车归来,再不闻王家的驼铃远去,但我相信,王家的魂留在了这里,晋商的魂留在了这里,民族的魂留在了这里!</h3> <h3><br></h3><h3> 平遥古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至今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后人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h3> <h3><br></h3><h3> 平遥古城墙是国内四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建筑风格大气恢宏,古典式的城门楼和市楼遥遥相对。站在古城墙上可以俯瞰到整座平遥古城的城景。</h3> <h3><br></h3><h3> 巍峨耸立的古城,默默的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繁华。</h3> <h3><br></h3><h3> 四座角楼、六道城门、七十二座观敌楼,三千个垛堞,这些个数字,拼凑出一堵古城墙的盛世。</h3> <h3><br></h3><h3> 漫步明清一条街,交错纵横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蜓巷,明清的旧时光贯穿了街道两旁的老字号还有那些传统店铺。这里是最为繁华的传统商业街,据记载,明清时期曾控制着全国50%以上的金融机构,难怪晋商有如此的口碑相传。明清一条街,被誉为“中国古代华尔街”,整条街完全是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h3> <h3><br></h3><h3> 平遥县衙为1346年所建,占地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h3> <h3><br></h3><h3> 穿行在各个审案大堂和后花园,感觉就像穿越到古装影视作品里一般。</h3> <h3><br></h3><h3> 在古时,很多贵重的物品都有镖师运送,这叫“走镖”,在“中国镖局博物馆”便记录了这一切。</h3> <h3><br></h3><h3> 协同庆创办于1856年,仅存在57年,其创业资金仅3.6万两,是典型的以小博大而成就一番事业的例子。</h3> <h3><br></h3><h3> 到了平遥不到钱庄看看,不知什么叫富可敌国,地下钱库当时存黄金一千七百万两,而当时的国库只有三千万两,难怪当年慈禧到了平遥就不再挪动半步,有着控制全国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h3> <h3><br></h3><h3> 平遥古城值得细品的地方远不止那些游人摩肩接鐘的开放景点。走在平遥的寻常巷陌间,不经意步入一家寻常庭院,都有可能令你感慨,让你收获意外。</h3> <h3><br></h3><h3> 平遥古城的夜景很古老、沧桑,但它很真实、壮观。古城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带着一股沧桑和粗犷,黄土高墙、大红灯笼、古香古色的瓦房,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古城内的深宅大院、美食、小商贩的吆喝、来往的行人、特色客栈……处处流露出万家灯火的生活气息。这座古城总是朴实到让人感动,美妙到让人窒息,这里似乎时间都变得慢了,可以悠闲自在走在古城中。<br></h3> <h3><br></h3><h3> 大抵是没有足够的时间逛完平遥的大大小小街巷,当夜幕降临时,灯光笼罩下的平遥多了几分清新和朦胧,轮廓却清晰可见。我站在大街的中心处,似能听得见这些那些老字号的呼吸,深重而平稳。</h3><h3> 平遥古城的夜色愈黑,古城的灯展就愈发的光亮,将整个平遥点亮为不夜域,所以平遥古城从朝阳到星辰都充满活力。</h3> <h3><br></h3><h3> 在明清一条街上,我们体验了平遥古城人的慢生活,品尝了平遥古城的特色美食,也住上了具有北方风情的小院和炕铺。</h3> <h3><br></h3><h3> 一部《乔家大院》连续剧,让很多人知晓了乔家。一代商人的价值典范,一代沧桑巨变的伟大见证。</h3> <h3><br></h3><h3> 绕过影壁,仰望伟岸苍古的顶楼,上面嵌有一方镌刻“古尊”的青石,烙印着质朴淳古的乔家文化,也许你还不会在意。可是,当你从拱形门洞跨进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占地约16亩的城堡式巨宅,花费二小时转悠在6座院落、20个套院、313间房屋内外,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便会从影视艺术的“云端”降落到历史的本真,不禁恍然:当初照亮富甲一方的乔家大院,这盏“大红灯笼”并非“为富不仁”,而是“诚信仁义”。</h3> <h3><br></h3><h3> 都说“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记忆还停留在影视剧里那一盏盏大红灯笼下的妻妾成群、盛衰变迁……直到你站在威严气派、高达三丈余的封闭式橙黄砖墙前,也许还在回放剧情,准备按图索骥寻觅一番。</h3> <h3><br></h3><h3> 这座院子是当年名噪一时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取景地。</h3> <h3><br></h3><h3> 每走进一所院落,感觉布局都差不多,从入户屏风,到门窗檐廊,精巧砖雕、木雕、彩绘比比皆是。房顶有脊雕、女儿墙有扶拉雕,院内有壁雕、屏风雕,甚至连房顶的烟囱也各有不同的造型和雕饰。砖雕题材十分广泛,从一到一百皆可数来。乔家大院可谓是风水学、民居美学、建筑学的代表作,再加下随处可见的红灯笼。</h3> <h3><br></h3><h3> 如今,这里门庭若市,当你流连于质朴精美的乔家大院,惊叹古建筑艺术瑰宝之际,不得不佩服乔家诚信厚道之古风。</h3> <h3><br></h3><h3> 从乔家缓步移出,有种意犹未尽之感。似乎还在回味砖雕木刻之精美,似乎还在回味乔家家训之遗风,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作为乔家第三代的乔致庸用他的行动跟命运抗争,他襟怀天下,用他非凡的才华和良好的口碑书写了传奇辉煌的一生。</h3><h3> 一座宅子,一个故事,一段传奇,一个时代。我们走进乔家大院,看到的不仅是宏伟建筑的本生,而是建筑背后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启迪。</h3> <h3><br></h3><h3> 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也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全球十大奇险建筑之一。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h3> <h3><br></h3><h3> 从谷底远望,悬空寺就像一座精美绝伦的浮雕,镶嵌在万仞绝壁间。层层叠叠的楼阁,只有十几根颤颤悠悠的细长木柱在下面支撑,而寺院上方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微微向前倾斜,仿佛就要塌下似的,让人无不胆战心惊。</h3> <h3><br></h3><h3> 真佩服当年建造寺庙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寺庙历经了1400多年的风雨,它依然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文明的奇迹。</h3> <h3><br></h3><h3>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br></h3><h3> 应县木塔高67.31米。据考证,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至今仍保存完好,仅裂度在五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应县多次被夷平为地,唯木塔近千年不倒。</h3> <h3><br></h3><h3> 作为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应县木塔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h3> <h3><br></h3><h3>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石窟53座,大小造像51000系尊。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艺术石窟。2001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br></h3><h3> 云冈石窟按照开凿的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h3> <h3><br></h3><h3> 所有雕刻在石壁上的造像,巧夺天工,历经千年风雨考验,是佛教与石窟的完美融合。</h3> <h3><br></h3><h3> 释迦摩尼坐像高13.7米,是唯一一座露天大佛,佛像面部丰满,双眼有神,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华美,彰显着北魏时代的兴盛和强大。释迦坐像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h3> <h3><br></h3><h3> 步入云冈石窟,俨然进入佛的国度,石的世界,艺术的天堂。</h3><h3> 我惊叹岁月的留痕,如果不是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与传承,千年后的我们怎么能够欣赏到如此伟大的作品。</h3> <h3><br></h3><h3> 面对这些艺术瑰宝,不得不感叹:在当时的条件下,究竟有多少工匠,怀着怎样的虔诚,花了多少的心血,才能完成这些鬼斧神功般的杰作!</h3><h3> 真的地希望今天这个时代也能为后世子孙留下些值得向全世界炫耀的东西!</h3> <h3><br></h3><h3> 五台山位于五台县东北黄土高原,它以台怀镇为中心,周围屹立着东、西、南、北、中五个山峰,称之五台。</h3><h3> 五台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汉藏并存,诸宗竞秀。汇集了大量雄伟壮观的佛教建筑和精美绝伦的佛像、佛塔、壁画、牌匾、藏经等珍贵遗存。</h3> <h3><br></h3><h3> 五台山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塔院寺的主要标志。塔身拔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力壮观。<br></h3> <h3><br></h3><h3> 五台山自东汉永平(58~75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唐代全盛时期,五台山共有寺庙360多座,现遗存寺庙124处。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寺、万佛阁等;而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h3> <h3><br></h3><h3> 菩萨顶山门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景”四个鎏大字,闪烁有光,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h3> <h3><br></h3><h3> 这里有讲不完的传说,览不尽的文物,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海内外的游客前来拜佛,旅游参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