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建瓯—龙村篇(续)

吴哥摄影

<h3>  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乡,海拔510米。全乡境内山多,是武夷山脉的延伸,建瓯市四大"天柱"之一--擎天岩,坐落于该乡北部擎天岩村境内,海拔1222米,峰顶突兀而立,峭拔指天,似擎天之柱而得名。村庄分散,多坐落在海拔500-800米的山腰及山沟小盆地上,是建瓯市北部林、粮产区。 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常年昼夜温差大,极利于农作物的优质高产栽培和发展反季节种养业。尤其是仰坑地瓜干品质异常的好。地下蕴藏铁、锰、铅锌、花岗岩、白圭土等矿产。</h3> <h3>  擎天岩的古道用石块铺成,千坎有余,弯弯曲曲,故称“九曲岭”。古道两旁,楮树(青冈栎)参天成林,当地群众称佛楮林或佛祖林。历史上逢灾荒之年,楮树的楮籽可供擎天岩一带的群众补助口粮度荒,民众曰“佛赐于人,接济灾荒”。野生楮树,因缺乏管理,产量不稳定,结果形成大小年,常巧遇“粮歉楮丰”现象,乡民靠楮籽接济荒年,误解为“天意”,于是楮籽成了“佛楮”,楮树林成了佛楮林。 </h3><h3> </h3> <h3>  擎天岩,位处建瓯之北,龙村乡境内,主峰海拔1222米,与南面石塔山遥遥相对,是建瓯四大天柱之一。东连犁坪,苏原;南临新村、平畲,西接康屯、龙溪,北靠周历、大汴地。山腰有庵,名擎天岩庵(龙池寺),拥地十五亩,四周古木参天,翠竹苍劲,古人赞美曰:峰峦峭拔,上薄云霄,慢亭紫翠,乾坤皱萃。</h3><h3> 擎天岩景点,据八景诗曰:“笔架耸秀,弥陀环翠,鼓山晴岚,旗岭晚照,荷沼吟风,柳溪弄月,富寺暮鼓,平刹晓钟”。据实勘定,有曲岭、甘泉、仙洞、狮座、大湖等十七处,其中试心岩最令人思忖。该岩高耸向外倾立。相传能通人性,善分忠奸正邪,凡忠良士民站于其上,则群山如麂如羊,向你叩拜,虽老弱病残者仍安然无羔。而奸邪之徒,只须稍步共间,则天旋地转,群山如豺似狼,奔赴而来,胆寒心虚而坠入深涧而殁。有诗曰:</h3><h3> “岿然夺献矗烟云,遍历风霜世所珍。</h3><h3> 敢作人心试验石,身登其顶正邪分。”</h3> <h3>  擎天岩半山腰的擎天岩庵,又称龙池寺,始建于北宋至和年间(公元1054-1056年)迄今九百余年。道悟禅师于北宋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结茅于西乡之擎天岩,大观元年(1107)正月坐化入火,咸淳八年(1272)十月开基立庵。明洪武九年(1376)九月重修。天启三年(1623)十月遭火,次年住持僧明龙和如孔向周姓子孙募款重建。其后三百年间未见修缮,到民国28年(1939)重建,1945年重修。历史可称悠久。</h3><h3> 1984年,群众集资将龙池寺修缮,一新,新砌石护坡,新筑石围墙长80余米。经县府批准,于1993年一月开放。 擎天岩人文可观。相传开山祖师道悟禅师曾化身显圣,宋皇赵棋曾旨赐“寂咸大师”,赐额“擎天护国侍郎”。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不食元粟,隐处于建瓯建阳之间,常游此上为山作记,为道悟禅师作记。后以元朝三番召荐不就,罹罪入狱,绝食而殁,堪称高风亮节。擎天岩文物古朴,有元代、清代石磨,石脚盆,摩崖石刻“山水清音”,还存有现代书画家江朝源、马世良、陈德等墨迹。</h3> <p class="ql-block">  作者吴大灼(网名吴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南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航拍分会理事,建瓯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建阳区摄影家协会理事。现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早年学习美术、设计、摄影课程。十几年来,为了生计,走南闯北,竟然把心爱的摄影丢失一边。近年来,不忘初心重拾相机,坚持摄影创作,虽然作品不够有深度,但也早出晚归拍遍周边的山山水水,自娱自乐,留下数以万计的照片,特选一些龙村乡内拍摄人文风景以供朋友们欣赏,也便于在外奔波的朋友欣赏到家乡的景色。多谢大家支持! 想进一步了解家乡美景请联系作者微信:dazhuowu</p>